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諸侯都是分封給子孫的,劉邦為何封了七大異姓王?三大形勢所迫啊

諸侯都是分封給子孫的,劉邦為何封了七大異姓王?三大形勢所迫啊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以劉邦為首的英雄人物與諸侯們,經過幾年的四處廝殺,浴血奮戰,終於收復殘局,天下統一,建立了大漢王朝。劉邦做了皇帝之後,將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眾哥們中的有功之臣進行論功行賞,一口氣封了七個異性諸侯王。分別是韓王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一下子放這麼多的異姓諸侯王呢?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朝中形勢所迫

國家建立之初,擺在劉邦面前有兩個重要的選擇,一是分封製,二是中央集權製。按照國家統一的正常思路,劉邦是應該實行中央集權製的,這一點他並不是沒想過,誰不想把權力牢牢的拽在自己手上呢?但劉邦迫於形勢不得不選擇分封製。原來她當初和項羽相爭時,項羽當年就一口氣封了十八路諸侯,而這些諸侯王大部分都歸向了自己。他的都習慣了被分封稱王的滋味,而自己當初也曾許諾他們打了天下,大家共同享用,尤其是對於韓信和彭越等人,更是許下過重諾。如今大家都把他劉邦捧上了帝位,當了皇帝自己當然要兌行諾言。如果將他們的權力一股腦收回,肯定會造成大家心裡不平衡,而再起事端。

二,手下能人濟濟,不好駕馭

劉邦是一個從草根走向權力巔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封建的古代帝位都是世襲的,農民出生的劉邦竟然當上了皇帝可是罕見的奇蹟,一個一無所有的人突然擁有了世間最高的權力後,也往往是難以駕馭的。所以坐上了皇帝後劉邦也是思索了很久,該實行什麼樣的制度好。劉邦自己知道手下的能人比比皆是,比如,大謀士張良,他就是貴族後裔,而且才華橫溢;比如韓信手握重兵,還是領兵打仗的奇才等等,這些人,在眼下時際,只能籠絡,而不能硬管。所以,劉邦為了籠絡這些人就選擇了分封製,這樣大家被封了諸侯有自己的領地,相當於小皇帝一樣,只有這樣才能穩住他們。

三,為了國家的治理和發展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劉邦分封這些諸侯王,對當時幾乎是亂成一團糟的國家形式來說,在治理上是有好處的。想想:民間的百姓不但經過了秦朝多年的徭役之苦,接著又是飽受幾年戰爭之苦,可謂民不聊生,很多人家都已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如今,既然天下太平了,那麼第一要務就是應該讓百姓們安居樂業。可是國家這麼大,受苦的百姓這麼多,讓劉邦一個人去操心這些事,怕是很難忙過來的,還不如讓這些諸侯王去做,他們領了封地就成了本地的小皇帝,自然會專心的治理自己的管轄區,這樣一來對於劉邦豈不是一件好事了?

那麼後來為什麼又發生了「狡兔死走狗亨」,幾乎誅殺了所有的異姓諸侯?

使人不由想到:當初封這些功臣當諸侯,如今又去殺他們,那還不如當初就不分封他們。

其實,從分封諸侯到捨棄不用,既有不得已,也有順勢而為。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些異性諸侯王各自日益壯大。並且在年齡上,他們比劉邦都要年輕一些。恐怕劉邦去世後,他們會為爭奪利益或王位,而再次相互廝殺不休,是國家再度陷入戰火混亂,民不聊生之處,那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漢朝武就完蛋了嗎?

縱然不是這樣,但自己去世後,他們也有可能聯起手來,共同向漢朝的首都發起進攻,到時候他的皇室之孫,焉還有生存之地?

可見,劉邦當初分封異姓王不是偶然的衝動,以後的棄之不要,亦不是偶然的衝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