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研究員送5篇SCI論文給女博士 SCI論文到底是啥

7月27日凌晨,針對近日網傳複旦女博士情感糾紛牽出學術不端問題,複旦大學發布聲明稱:要求並會同中山醫院就網友關注的當事人師德師風和學風問題啟動調查,對任何師德失范、學術不規範的行為,將一查到底,有責必究。

事件回顧

日前,網傳複旦大學女博士卷入情感糾紛,導致一名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青年研究員自殺未遂。

網傳女博士照片

這位自殺未遂的研究員曾發文稱自己曾送5篇SCI論文給該名女博士,同時為其拋妻棄子。

網傳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年研究員

網傳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年研究員朋友圈截圖

對此事件,網友們紛紛發表評論,有人表示能送5篇SCI論文,絕對是真愛!還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檸檬了,別人輕而易舉收5篇SCI論文,而多少人擠破頭也發不了一篇。

那麽SCI到底是什麽?竟然讓眾多網友如此檸檬?荔枝新聞為你來科普!

SCI是什麽?

SCI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簡稱,中文全稱為《科學引文索引》,1957 年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 ISI)在費城創辦,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創辦出版的引文數據庫。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為重要。在我國,晉升教授(研究員)、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SCI論文。因此,SCI不僅是一部權威的文獻檢索工具,也是評價科研成果的一種重要依據。

SCI 在學術圈有怎樣的地位?

資深SCI研究員,東南亞經濟和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丁裕森表示:SCI在學術圈代表著最高學術水準。

如何判定論文作者的貢獻度和參與度?

南京航空航天博士傳鑫告訴荔枝新聞記者,一般來說,通過論文署名排序和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即可看出作者們的貢獻度和參與度。

在刊發論文時,作者們會根據各自的參與度和貢獻度按順序進行署名,論文署名一般劃分為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含金量”最高。丁裕森表示如果對論文或研究成果沒有任何貢獻,卻在論文中“掛名”,這種行為屬於學術不端。

而影響因子則是另一個評價SCI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每年6月,期刊的影響因子都會在Thomson Reuters出版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中公布。影響因子的計算方式為期刊在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年度被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總數,即2015年期刊的IF =(該期刊2013~2014年發表的論文在2015年的總被引次數)÷(該期刊在2013~2014年發表的論文總數)。簡單來說,影響因子越高,代表該期刊的學術水準越高。能在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中發表論文,則代表學者的學術能力和學術水準較高。

高校碩博士畢業,一定要發SCI嗎?

發SCI論文難不難?

華東交通大學的在讀碩士寬響對荔枝新聞記者說:“一般對於碩士生畢業沒有太多要求,但對於博士來說,是一個必要的指標”。傳鑫表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的標準是至少發表2篇SCI論文,這一標準與同類高校相比,處於一般水準。據荔枝新聞記者了解,國內985/211大學對博士畢業的要求有兩種:一種是至少發表1篇或2篇SCI論文,一種是至少發表1篇SCI論文和1篇EI論文。

那麽,發表SCI論文有多難呢?

寬響告訴記者:“對於碩士研究生來說,發表一篇上乘的SCI論文是非常困難的”。傳鑫表示:“不同學科的評判標準不一樣,但是對他們學機械的博士研究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在研究生升學、畢業、求職的過程中,

SCI論文是否能夠為他們提供助力?

丁裕森表示,對於碩士生來說,發表SCI論文有助於他們升學,被高校錄取為博士研究生的幾率大大提高;對於博士生來說,能否發表SCI論文,代表著他們能否順利畢業;對於求職的年輕學者來說,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才能提高被科研部門錄取的概率。據荔枝新聞記者了解,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可以助力研究生在校申請高額獎學金,幫助學者申請科研項目及科研獎金,同時對於學者未來的學術職稱評定也有很大的影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