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2歲女孩偷錢後自殺:別讓孩子活成一座孤島

前段時間小編看到了一則新聞,至今想起來都心裡難受。

湖南江埡鎮中學初一的學生唐琛(化名),剛剛12歲的小女孩,在離家兩三百米的九溪索橋自溺身亡了。

12歲的初一女生唐琛是父母眼裡的乖乖女,性格活潑開朗,但是從4月開始,唐琛時不時地偷家裡的錢。

她第一次偷了600元被父母發現,可是她沒有說為什麼要偷錢,只是保證以後再也不會偷了。

5月23日,小女孩再次被發現偷錢,父親追問原因,小女孩依然沒有開口,只是在角落哭泣。父親氣急之下就用水管打了女兒。

結果到了25日凌晨,小女孩離家出走了,經過好幾天搜尋才在江邊發現她的遺體……

(監控裡小女孩生前最後的身影)

等到警察調查之後才發現,小女孩之所以偷錢,是因為長期被班上的男同學杜帥威脅。

杜帥要求小女孩每周給50塊錢,不給就直接動手掏,還揚言「弄死你」。小女孩告知老師還被認為撒謊,恐懼之下,小女孩只能以偷錢的方式來滿足男同學的需求。

小女孩父親得知真相後,無比悲痛地說,這些女兒從來沒有告訴過他。

想想孩子在受到傷害無人可求助的時候都不敢告訴爸媽,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孩子那最後的決定,何嘗不是已經積攢了太久的委屈、壓抑、痛苦……終於到了崩潰的臨界點。

於是絕望了,不想撐了,只想結束。

播放GIF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特別能理解這個孩子:

1、「當爸的肯定平時也很少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都是日積月累的,像個氣球一樣,撐不了就爆了。」

2、「當你在外受了委屈,回家還要被父母責罵的那種絕望……」

3、「不要一味地譴責孩子不抗壓了,孩子是用來教育的,不是用來抗壓的。」

其實小編在小學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時在班級裡總是受到幾個「惡霸」男同學的欺負,莫名其妙的找我要錢,甚至誣陷我偷了同學的錢,而老師在不知道實情的情況下,在辦公室裡各種數落批評我。

自己更是迫於無奈選擇去偷外婆的錢拿給那些男同學,被媽媽發現後狠狠的用衣架打了一頓,我怎麼解釋她也不信。

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他們都不知道這背後的真相。我不想說,因為在小時候心裡就深知,她們並沒有真的去了解我,了解這些事情背後的真相。

播放GIF


作家金庸的大兒子因為和女友吵架,在美國上吊自殺,這成了他一生的痛。
當時他說:「當他想找我談心事時,我卻說要寫稿,你出去吧,拒絕了他,我為此後悔,沒機會跟他多談論人生問題……」

為什麼很多孩子承受著壓力,寧願自己消化也不願意向父母傾訴或者求助?

而又為什麼有些孩子想要找父母去溝通,而父母並沒有引起重視?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信任。



01.溝通遠比討論誰對誰錯重要!

正如育兒專家楊樾所說:很多中國家庭有一種非常奇怪的邏輯,當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總是先數落自己的孩子。

比如說:「是不是你自己先惹事了?」「你不招惹別人怎麼會欺負你?」「你怎麼會被他欺負,你看你那沒出息勁的樣子!「

當孩子找父母傾訴的時候,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幫助與理解,而是父母的批判和指責,孩子自然也閉上了嘴巴,親子關係也就有了一道永遠無法填補的裂縫。

還清晰記得今年4月的一則轟動全國的新聞:

上海盧浦大橋上,一輛轎車突然停在了路中間。沒過多久,一個男孩突然衝出車門跑向橋邊,不帶一絲猶豫的從橋上一躍而下。

事件回顧:

車在馬路中間停了沒一會,孩子便打開後車門,沖向高架橋欄杆。

播放GIF

母親緊隨其後,但還是晚了一步。

播放GIF

這一痛心瞬間被後面的行車記錄儀拍下。

播放GIF

即使媽媽努力呼喚,也無力回天。

播放GIF

播放GIF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懲罰比讓一個母親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在自己眼前更殘酷。無助的母親看著跳下去的孩子,痛苦地跪地哭泣。

據報導稱:男孩今年17歲,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在與母親的交談中又遭到了批評,隨後就有了這一幕悲劇的發生。

試想一下,在男孩跳橋之前,如果母親沒有責罵他,而是好好抱抱他,傾聽他,或者哪怕只是默默地陪伴他呢?他一定不會選擇這麼決絕地輕生吧?

還有文章開頭的那則新聞,如果老師當初對女孩多點信任,如果父母在發現孩子偷錢時,能夠正確地和孩子溝通,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感,這個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可以用幾分鐘就做好的事情,為什麼要用一生來償還?

我們似乎總是很難在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之間,真正的架起一座橋樑,那個橋樑的名字叫做平等

都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其實孩子才是最愛父母的人,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是一種佔有,肆無忌憚的發泄自己的情緒並支配孩子的一生。而孩子是發自內心最自然的愛著父母。

全世界都在告訴孩子,要孝順要聽話,17歲的年紀正值青春期,好奇懷疑懵懂衝動,三觀,自主意識行成。

我相信這個17歲的少年,一定不是因為這次的幾句爭吵才做出如此衝動的舉動,壓死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是每一根稻草。

孩子對父母是渴望信任理解的,父母的抱怨指責一次次消耗孩子的情感,讓孩子對親情產生質疑,有人說,所有的自殺都是用自己的死去懲罰別人。

或許只有經歷過那種窒息的人才會知道,那時候孩子的想法是,是不是我死了父母也不會傷心?自己的父母都這樣對我,我是有多失敗?不如死了。

引用網友的一段話:

有多少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靈魂無數次跳下了這樣的橋。

只是肉身還堅持著,

麻麻木木長成了大人。

「他們借你們而來,卻非因你們而來」

無論是哪個年紀的人,我們最需要的東西都是認可,尤其是我們最在意、最親近的人。

所以,也要告訴廣大父母,當孩子正經歷痛苦,傷心絕望,請不要嘲笑他,更不要不分青紅皂白責怪他們,即便做不到感同身受,也請保持溫和的善意。



02.其實父母的傷害才是最痛的

教育博主錢樹雲說:

讓孩子走上極端、走上絕路的絕不是孩子脆弱、不懂事、或是挫折本身,而是生無所戀的絕望。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恰是父母對孩子心理需求和精神世界的無視,以及有條件的愛讓孩子無法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世界的美好。

上海男孩跳橋事件中,這個讓人意味深長的問題,就是這位媽媽為何要把車直接停在大馬路上??

高架橋上突然停車,沒停在應急車道,不顧來往車流,隨意開門下車。這些極易導致交通事故的行為都是極其危險的。

可以看出,這位媽媽並沒有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是選擇了這樣的極端方式。

而隨後的男孩突然打開車門,不顧來往車輛,翻身跳下高架橋,如此衝動的行為,其實和母親的處理方式一樣,都是情緒失控的表現。

播放GIF

父母處理問題的極端,最直接的效仿者就是孩子,受害者更是孩子!

2017年上映的電影《嘉年華》,小編覺得很值得看,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好好去看一下。

在電影裡12歲的女孩小文,被朋友的「乾爹」性侵。

但故事並沒有把性侵當作核心點,而是著重強調了很多人忽略的部分——遭受性侵之後,家人的態度和言語對孩子的二次傷害,可能更加致命。

被性侵後的小文,這個時候本來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依靠,但是在得知小文被侵犯後,她母親沒有安慰她,也沒有反思自己的責任,只是責怪孩子讓她丟了面子,把所有的氣撒在了小文身上。

打她耳光,把她好看的衣服扔掉,把她的好看的長髮剪掉。

播放GIF

明明是兇手犯罪,卻要被自己最愛的媽媽所責備謾罵!在現實裡,很多小孩子的人生甚至生命就是這麼被毀掉了。

來自親人的傷害,才是最痛的。

正因為是父母,所以往往口不擇言。

他們最清楚,什麼樣的話能刺痛孩子。

多麼悲哀!父母本該是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柱,卻站到了孩子的對立面。

播放GIF



03.愛孩子需要做到 言語、行為和本心一致

在上面這兩起悲劇中,我們能知道這位父親、母親是愛他們的孩子,但他們之間也確實發生了口頭爭執,甚至是被打。

過去,我們這一代人都認為父母「侮辱式「、「打擊式」、「貶低式」的言語暴力在所難免。雖然理論上知道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很重要,又總忍不住會貶低、責備、不理解孩子。

從父母的角度講,無論他們做什麼,逼迫、貶低、吼罵、責打……都可以歸結為愛的表達——「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你要是別人家的孩子,我才不會這麼管你!

然而,孩子的感受卻不是這樣,感受到的是這種言行對他們的傷害。愛孩子,需要做到言語、行為與本心一致,父母表達愛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根本的轉變。

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很好的說到了子女、配偶、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強烈推薦各位家長讀一下。

盧森堡博士認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傷害更令人痛苦。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學會不加評判地好好說話,可以讓你的愛自然流露。

父母總把自己的快不快樂,累不累,歸咎於孩子,實際上是在利用孩子的內疚感強迫孩子。

新聞中兩個孩子的逝去都對他們的家庭帶來毀滅性打擊。這些孩子輕生的悲劇,折射出來的問題,帶給我們的教育反思其實還有很多。

一方面,我們為孩子提供豐厚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卻忽視孩子的心理狀態,導致孩子沒有足夠的韌性面對挫折。

我們關注孩子的成就、成才,卻忽視挖掘孩子成人的根本動力,導致他們對生存本身產生困惑。

很多家長都認為錯在孩子,批評指責他們,「叛逆「、「不聽話「是他們身上的標籤,卻從不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方法出了問題,是不是把太多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發泄在孩子身上。


04.父母該放下自己「大人姿態」 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很多父母常常不會真正去反省,不會承認他們曾把孩子逼到了懸崖邊上。

他們不會懂得,有時候,一句小小的話語,一個不經意的態度,就可以在孩子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為人父母,也是一次修行,必須足夠用心經營,才能和孩子擁有一段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

1)放下「家長身段」,站在孩子的角度,平等對話

在和孩子交流時,最重要的是放下自己的「家長角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期待,委屈,苦惱等等。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和他們交談,更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

播放GIF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聊天,常常變成讓孩子彙報情況,這樣就把和孩子的關係變成了上下級了。要時刻記得孩子是一個和父母平等的個體,應該用平等的心態去尊重孩子。

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一天,孩子完你的分享,他們也會迫不及待跟你講述自己在學校遇到的好玩的或者不開心的事。

2)別只會「說」,更應學會用心傾聽

很多時候家長只是在說,而忘記了「聽」。其實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傾聽」是第一步。

如果只是單方面命令,告訴孩子該怎麼做,卻極少傾聽孩子的心聲,導致孩子大了和父母之間覺得無話可說,甚至覺得和你單獨待在一起都是尷尬的。

尤其是很多爸爸本來就和孩子的接觸時間少,難得有時間和孩子相處了,就開啟了「訓話模式」,到最後孩子就是不想和你說話。

3)溝通時,及時給孩子真誠的回應

在和孩子聊天時,大人要及時給予真誠的回應,而不是敷衍的,別看孩子小,但他們都能感受到。

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興高采烈的拿給你看:「媽媽,你看我畫的。」「畫得真棒」,你頭也不抬的回答。孩子感受到了你的敷衍,下次也就不願意分享了。

播放GIF

我們從不質疑父母們對於孩子的愛,但正因為有了這份血緣親情的愛,所以互相溝通裡的每句話都要好好說。

願每一個父母,都能成為那個好好說話的人,成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最堅實的後盾。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