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新的基石(四)| 攻克風濕免疫頑疾

編者按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北京市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以「有創新源頭、有成果孵化、有資本支持、有轉移轉化、有社會服務」為特徵,科技創新基地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基石。「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微信公眾號推出《創新的基石——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巡禮》系列報導,為讀者介紹北京市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的重要舉措和經驗、重要成果和典型案例。

本期推出「風濕病機制及免疫診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攻克風濕免疫頑疾」。

「我不知道這個病應該來風濕免疫科,如果早知道,我的病就不會耽誤了!」風濕免疫科醫師常常聽到患者這樣的遺憾和抱怨。

事實上,風濕免疫病是一類免疫系統性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乾燥綜合征等200餘種疾病,其病因眾多,發病機制複雜。

實驗室人員在做科研

長期以來,風濕免疫病存在認知度低,致殘致死率高,患者就醫困難等問題。近年來,國家及北京市逐漸重視此類疾病,加大對此類疾病的財政投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實驗室在栗佔國教授的帶領下,經過層層遴選,於2012年被認定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

經過多年的發展,實驗室建立了特異性的風濕免疫病早期診斷新方法、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型免疫診斷方法等一系列成果,推動了我國風濕免疫學科的快速發展,提升了我國在風濕免疫病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風濕與免疫的「糾纏」

雖然病種很多,但風濕病的先兆表現卻有相似之處。比如,持續的關節疼痛及腫脹,尤其明顯的是關節腫脹;反覆的口腔潰瘍;原因不明的長期發熱等。如果有兩種以上的上述表現,就需要及時就診風濕病專科,以開展進一步的檢查。

一些中年人困惑的是,它們早上起床時感到雙手發脹、疼痛、發僵,受涼後更明顯,但過一會就基本都好了,這是風濕病的先兆嗎?

實驗室主任栗佔國教授表示:「這很可能就是類風濕關節炎,但這需要患者來醫院就醫,大夫們會針對癥狀,結合檢查結果做出診斷。我們對這類疾病一直在進行早期診斷的科學研究,努力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風濕病仍有許多難題待解

舊藥勝新葯,早診更重要

據統計,中國的風濕病患者不少於5000萬,其中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約100萬。SLE的傳統治療主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製劑,療效不理想,緩解率較低,屬於非特異性抑製免疫反應,患者的免疫穩態處於失衡狀態,副作用很大。

「在全球都對紅斑狼瘡一籌莫展的時候,我們發現一種治療腫瘤的葯,有治療紅斑狼瘡的可能性。」實驗室副研究員孫曉麟介紹說,實驗室團隊在前期對SLE T細胞亞群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利用低劑量白介素—2選擇性調節患者T細胞平衡,改善患者免疫穩態的治療設想,並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個臨床試驗。該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該療法的有效率明顯優於一些靶向藥物和傳統治療,並顯著減少了激素和免疫抑製劑用量。同時該療法的成本僅相當於目前靶向治療的幾十分之一,在改善SLE治療的同時,有效避免了目前新葯應用導致的醫療負擔大幅加重的問題。

「我們通過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多方合作,在國內推廣了該療法的臨床應用,將大幅改善國內SLE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栗佔國說。

「早期用藥可使風濕免疫病患者的病情在發病的起始階段得到控制。診斷越早,停葯越容易。」實驗室副研究員胡凡磊介紹說。

以類風濕關節炎(RA) 為例,早期接受緩解病情的抗風濕葯(DMARDs)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預後,明顯優於延遲3至6個月的用藥者。一般病情完全控制後,多數3個月到半年就可以停葯。因此,一旦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的診斷明確,應及早給予DMARDs或免疫抑製劑等治療。

厚積薄發,走向世界」

實驗室近年來全面發展,已處於國內該領域的最前沿。但團隊確立的目標是打造國際一流的風濕病診治及研究中心。栗佔國感慨:「開始做研究時團隊的成員鮮有科研經歷,研究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他們做了一些基礎性研究,但大多淺嘗輒止。經歷時間的磨礪,實驗室發展思路逐漸成熟,研究方向也趨於明朗。」

目前,實驗室有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員 17 人,助研和實驗員10人,在讀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近 30 人。實驗室多位教授先後在國內外任職,包括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和國際風濕病聯盟(ILAR)主席、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主任委員、《IJRD》 和《Clin Rheum》副主編、《中華風濕病學雜誌》總編等十餘種雜誌編委等。實驗室獲得的學術及榮譽稱號包括 973 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及吳楊獎獲得者、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

實驗室為人才成長提供良好氛圍

實驗室依託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學科,經過30餘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教育部重點學科,教育部創新團隊。2012 年被認定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5 年績效考評獲得優秀,並獲批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實驗室發表論文600 余篇,主編、主譯或參編了《類風濕關節炎》等 30 部風濕病學專著及全國統編教材。先後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華夏醫療科技獎、高校科技進步獎及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國家及省部級獎勵近 10 項。

實驗室李英妮老師說,栗主任一直很鼓勵個人和團隊的發展,他一直提倡營造良好的工作和學術氛圍,強調團隊要力爭上遊,團隊中每個人都要有責任感;同時,要有在團隊中由於其貢獻而產生的自豪感;他努力讓團隊中每個人都有奮鬥目標和追求,並為每個人提供儘可能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幫助和支持,保證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夠潛心於本職工作。

「一個好的學科,不能僅限於在國內的發展,還要成為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團隊。」這是栗佔國對自己團隊提出的要求。未來,他希望能把更多的青年人才推出去,讓他們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展現更多精彩。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