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國寶級造園大師枡野俊明與代表作品選集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

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

禪宗美學對於日本古典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

這在枯山水中體現最為明顯。

枡野俊明,日本古刹建功寺18代主持,

是最當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

被《時代周刊》評為當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

枡野俊明

Shunmyo MASUNO

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

日本禪僧大師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

當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當代景觀設計界最傑出的設計師之一,枡野俊明先生具有多重特殊的身份。日本造園設計事務所創始人,日本古刹建功寺18代主持,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教授。

乃日本三大景觀設計師之一,當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日本禪僧大師。曾被美國《時代周刊》雜誌評選為當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

枡野俊明清晨4點起床,坐禪,誦經,掃除。上午8點進入設計事務所開始工作,下午6點半結束工作。傍晚7點開始坐禪,誦經,與家人相處,11點入寢休息,這是枡野俊明每日的生活。

出身於一個禪僧世家,枡野俊明早年學習藝術,研究生畢業後迷戀枯山水、研習佛教禪宗,進而出家為僧,一心一意潛心研究枯山水,他把營造枯山水當作參禪悟道的主要修行手段,並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的過程。

十幾年間,他受邀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倫敦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進行演講和集中講義。雖以作庭為名,卻以做人為義,在枡野俊明的努力下,枯山水景觀進一步發展成為日本主流景觀之一,並且得到國際景觀界的關注。

01

京都府公館庭園

這個設施由迎賓館的一部分——「京都府公館」與多功能「府民大廳」所構成。本庭園是迎接海內外賓客接待室,為營造出接待氣氛而設計。設施考慮到利用形態,通過電腦控制照明,試圖營造有夜間庭園景觀形式的日本庭園。庭園使用瀑布、流水、池塘等傳統構成要素,精煉設計的同時,體現了自然寬宏博大的印象。

此外,庭園圍繞此設施主題「友好與親善」,營造了渾厚圓滿的環境。

02

瀑松庭

這個庭園是由池泉、溪流、瀑布等水景和利用白沙象徵的山水(枯山水)以及以茶室為中心的露地所組成的日本庭園。庭園內的黑松與瀑布構建了“靜”與“動”的關係,在庭園構成上相輔相成,哪一方都不可欠缺。所謂萬物均又一而形成,“靜”與“動”的關係維持了不二的平衡。將這重要的精神思想,通過此庭園傳達給生活在當今的我們,無須語言傳達。就猶如這黑松,安靜地立於此處,平日的煩惱憂愁等隨瀑布流去,身心得到清淨。

就猶如這黑松,安靜地立於此處,平日的煩惱憂愁等隨瀑布流去,身心得到清淨。黑松與瀑布作為庭園的主題,故此庭園命名為「瀑松庭」。

03

龍門庭

此庭園是為紫雲台禪寺的迎賓設施而建造的。由茶室建築看到的景象(一塊豎立的大石頭)是表現本寺當年開山祖師東皋心越禪師給弟子們說法的情景。禪文化中,有一個來自中國龍門瀑布的故事,越過瀑布的鯉魚將化成神龍。這個故事在日本枯山水石組中得到了抽象化的表現。本庭園在低矮的建築山頂部製作了枯山水石組,本庭園的名字「龍門庭」由此得來。

此外,自然排列的景石群、苔蘚與白沙形成對比,營造出寂靜的空間,使觀看者能體驗到當年禪師說教的氛圍。在此處,清淨無雜念的心與庭園空間對峙,時而妄想世界,時而無相未來。

04

正受庭

「對峙的空間,哲學的庭園」,這是我追求的叫作中庭的極小空間。先從這個館的主人最初給我的信來介紹吧。信中寫道:微弱的光線射入庭園,雖然在園子裡卻能感受到外面和自然交集的庭園。微小的空間通往無限的世界、連接天空通往形而上的世界,想要一個這樣的能夠映照出自己內心的庭園。專攻宗教哲學的主人對中庭提出了這樣明確的要求。

因此,將命名為光庭的這座中庭放置在「無意識、無我」的空間位置,眺望著中庭的自身與中庭中庭這個對峙空間相交流,尋找出埋藏在心靈深處最重要的東西。自己在存在的意識領域(建築物)眺望放置在無意識領域的「中庭」。我想建造的是,穿過中庭再次走出無意識的空間,最後就是空,也就是與自然相融合的空間。我的想法是,在與這個受限制的庭園對峙時,能深切體會到「我是自然,自然就是我」。

與中庭這個被限定的空間交流時,人就與無限廣大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心靈也得到釋放,像是存在於被巨大的東西包圍著安樂平靜的氛圍中。因此建造了這座伴隨著高度精神性的哲學而形成的庭園。本來,宗教、哲學和精神性等都不存在具體形狀。但是,正如曾經有位禪僧試驗過的,想把沒有開關的東西用空間來表現時,這座名為「正受庭」的中庭就應運而生了。所謂正受,就是「心靜安定的狀態」,指的是這樣的心態下所有的事物都能被正確地反映的清心狀態。正是和本庭園嚮往的東西相吻合的一個詞,就用此命名了。

05

瑩山禪師轉法輪之庭

福井縣的武生是開創曹洞宗大本山總持寺的瑩山禪師的出生地。瑩山禪師是把道元禪師從中國傳來的曹洞禪在日本發揚光大的禪師。在曹洞宗,道元禪師被尊為高祖,瑩山禪師被尊為太祖。在這片紀念瑩山禪師的地方,禦誕生寺得到了新的土地,由原曹洞宗管長、大本山總持寺貫主機板橋興宗重修此地。新建的眾寮、坐禪堂中間的空間作為庭園,通過庭園徐徐到達玄關。故此庭命名為「瑩山禪師轉法輪之庭」。這是為了紀念瑩山禪師在日本全國說法,普度眾生而建造的庭園。

庭園由地勢起伏的苔庭、三塊石頭和白沙流所構成。假山附近的嶙峋景石代表說法的瑩山禪師。他的恩澤,猶如這流淌著的白沙無垠無際。其他的兩塊石頭象徵的是觀音菩薩和來向觀音許願的母親。來寺院參拜的人們,走在庭園的石板路上觀賞四周時,是否能聆聽到瑩山禪師說法呢?

06

清風道行之庭

修行的同時人會回歸自我。

我將「忘卻街道的喧嘩,可以切換心態的距離和時間」的設計理念融入庭園規劃——從入口周圍到大堂的空間。如果把建築物比喻成人的身體的話,那麽這次的設計就是讓它穿上了衣服。正如穿著不同心情也會不同一樣,根據庭園的不同,住在裡面的人心情也會隨之改變。我正是考慮到這點,才設計出入口周圍的空間。

人轉變心情是需要一定的距離和時間的。比如寺院有三道門,神社有三座鳥居,道理是一樣的。每次穿過門時人的心情就純潔一點。這是一個居住空間,與寺廟、神社空間不同,但是我想將這種隨著進入而心情變化的想法在這個大城市的居住空間中實現。為此,從道路到建築物之間的距離是最重要的。建築物正對十字路口,可以聽到街道的喧嘩,首先改變入院處的氣氛,使人們到入口處能稍微得到平靜。進入建築物後到住戶玄關之間,住戶們邊眺望過渡的風景,邊舒緩自己的心情。

這條通道不單單是享受奢侈的空間,更是轉化心情所必需的空間和距離。聽著流水聲,感受著輕撫的微風,塗著柿漆的和紙溫柔地迎接著人們。我的目標是把這裡打造成從都市歸來的人們在自然中得到緩解、回歸自我的空間。

07

和敬之庭

該項目是加拿大文明博物館中展示的日本庭園,表現的是日本人對大自然的敬愛之心。這座庭園將「自我表現」的禪宗哲學以不對稱、簡樸、幽玄、靜寂等方式表現出來。被命名為「和敬之庭」的這座庭園,本著深入理解日本和加拿大兩國的歷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初衷,作為連接兩國文化的橋梁。

這座庭園中心的瀑布石是日本文化起源的象徵,從這裡流出的水流將匯入大海,這裡則被設計成「流入博物館」。以博物館象徵兩國文化融為一體,達成相互之間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尊敬。

1.【版權聲明】:本文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此處僅作分享。

2.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3文末留言區開放,歡迎踴躍參與討論。本平台支持言論自由,精選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去睡力鋪,獲取更多生命能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