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糧減產仍是好收成?經濟日報:穀物基本自給即可

  既要看總量 還要看結構

  喬金亮

  眼下,關於夏糧產量的話題引起了一些人的討論。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2018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3872萬噸,比2017年減產306萬噸,下降2.2%。其同天發布的解讀夏糧生產的文章則稱全國夏糧獲得較好收成。

  為何夏糧減產了,仍然可以說獲得了好收成呢?

  應當說,豐收與減產並不矛盾,今年夏糧減產是事實,但豐收同樣也是事實。豐收是農業的概念,是相對於歉收而言的,只要能達到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產量線,就可以認為是個豐收年。減產則是統計學概念,是相對於去年的產量而言的,去年的產量已經接近歷史最高點了,今年比去年略減2.2%,事實上仍是歷史幾大高產年份之一。

  在確保較高產量的基礎上,略減略增都是豐收。以全年糧食產量來說,目前,農業部門把1.2兆斤作為一條線,等於或高於該數值就可以認為是豐收,至於能否增產,則要看是否比上一年的產量高。過去,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罕見的連續12年增產,今後每年都比上一年增產並不現實。回顧世界糧食發展的歷史,排名前6位的主要產糧國,除中國外,只有美國在1975年至1979年、印度在1966年至1970年實現過五連增。而我國在十二連增之前,糧食也長期呈現三年一減的不穩定周期。

  筆者認為,我們不必糾結於是否年年增產,而是要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結構。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300公斤、400公斤及500公斤的門檻時,分別意味著處於營養不足、溫飽有余、食物消費較大改善的階段。目前,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正接近500公斤的門檻,市場糧源非常充足。當前的問題不是糧食產量夠不夠,而是糧食生產結構不合理、競爭力不強。

  新時代的糧食豐收理應是高品質發展的豐收。今後在保障數量供給的同時,要更注重品質安全。在產出高效的同時,要更注重產地環境良好。(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