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視新作,你能忍住不哭算我輸

《人生第一次》一共12集,有關“第一次”的人生故事,還有很長沒講。

人的一生,會有多少個第一次?

當寶寶第一次喊出媽媽的名字

少年第一次離家踏上征程

離開校園的學生第一次步入職場

新婚夫婦第一次見證生命誕生

……

無數個“第一次”將命運巧妙串聯。

有部紀錄片,就把鏡頭對準了這些“第一次”。

上線兩集,豆瓣評分9.1。

記錄了關於所有人的《人生第一次》。

1月15日開播的《人生第一次》是央視網聯合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biblibili出品的12集系列人文紀錄片。紀錄片通過蹲守拍攝,記錄了12個人生中具有代表性和重大意義的“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按下人生的返回鍵,將出生、上學、長大、當兵、上班、進城、買房、結婚、退休、相守、養老、告別,12個“第一次”的故事串聯一生,以“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為出發點,打造中國人的人生圖鑒,折射出中國人的人生哲學。

為了豐富節目的質感,《人生第一次》邀請了塗松岩、高亞麟、王耀慶、韓童生、辛柏青、郎月婷、張鈞甯、寇振海、阿雲嘎等12位聲音各具特色的演員作為“故事講述人”。每一位“故事講述人”的自身經歷都與相對應的故事內核緊密相連,他們是講述人、觀察者,也是親歷者,他們通過自己的闡述和聲音,融合對於影片的所思所想,用克制又專注的表達,詮釋蘊藏在影片中的世事變化和情感波動。

第一集《出生》:

第一次啼哭,生命始於喜悅的痛楚

人生第一次見面,孩子使勁哭,父母使勁笑。第一集《出生》選取了三個家庭,真實記錄了“第一聲啼哭”之前的守候與抉擇,以及為人父母的艱辛和喜悅。

第一集,鏡頭對準了產房。

畫面裡最先出現的是幾個男性,他們肚子上連接著儀器,體驗女性分娩時的陣痛。這些準爸爸們坐在椅子上,隻過了一會兒就痛得連聲喊“可以了,真的可以了”。

談及是何體驗,他們這樣形容:“就像有人要從你鼻孔裡擠出一個西瓜。”“或者是有人用尖頭皮鞋,不停踢你的肚子。”

在中國,平均每天約有5萬人降臨到這個世界。每一個選擇順產的媽媽,都要經歷這種疼痛。

隨著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很多家庭希望能再有第二個孩子,可以跟第一個孩子做伴。吳麗輝希望這次生一個妹妹,兒女雙全,湊成“好”字。

開指時,她痛得流淚、打顫;生產時,儘管打了無痛,但她因屏氣用勁而扭曲的五官,讓人也隨之感到呼吸困難、為之心驚。

終於,她和丈夫迎來了他們的女兒兜兜。

如願得女,自是幸運,然而第二個故事裡的周婷卻面臨抉擇。36歲的她進產房已經十幾個小時,丈夫在產房外的等候室裡坐立難安。

周婷想要順產,在熬了十多個小時後,她突發發燒症狀,導致羊水變熱,孩子有被感染的風險。她最終沒能堅持順產,轉而剖腹產。

生命伊始,是浪漫,是感動,其中的艱難,我們卻難以預料。

向爽因先天性心髒主動脈瓣二葉畸形,需要接受心髒外科手術,但同時她還是一個懷有雙胞胎的孕婦,孩子的死亡風險高達30%。

手術前夜,丈夫王翔壓下心中的緊張和不安,安慰妻子,還幽默地開玩笑逗妻子開心。

手術很成功,母子平安。得知消息的王翔奔向妻子,在看到妻子後,又轉身走到無人的角落掀起衣角擦淚。

挺過第一關的向爽,在一個多月後再次進入手術室,迎來了兩個男孩。雙胞胎被抱出手術室,王翔和雙胞胎見了面,隨即又緊張地問起妻子,在聽到妻子生命體征平穩後,他終於放下了心。

這個一直隱忍著擔心的男人終於舒了一口氣:“我下半輩子不乾別的了,就守著他們三個人過。”

雙胞胎的名字是妻子手術前夢裡夢到的,叫:春和、景明,出自范仲淹《嶽陽樓記》的“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隻願:人生初見,春和景明。

第二集《上學》:

分離,總是痛苦的

出生的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慢慢長大,卻也面臨著人生第一次短暫離開父母。

片子一開始,便是人生第一次離開父母留在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大哭大鬧。

放下孩子的父母匆匆離去,怕不忍孩子的哭鬧,心軟把孩子帶回;孩子哭起來無休無止,直到筋疲力竭,才睜開眼看身邊的夥伴。

分離,總是痛苦的。

出生,是孩子第一次從肉體上與父母分離;上學,算得上是孩子第一次從精神上與父母分離。

兩者都以哭開場。不同的是,出生的時候,母親先哭,孩子再哭;上學的時候,孩子先哭,母親再哭。

第一天進幼兒園,幾乎所有孩子都在哭。“我要去找媽媽!”不斷掙扎的孩子,兩個老師都攔不住;有的號啕大哭,企圖用眼淚留住媽媽。

教室裡,哭聲一片。看著自己孩子委屈,家長也在門外偷偷落淚。

他們也捨不得。第一次上學,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經歷的脫敏過程。

有關於上學的第一次,是成長的故事。所有的孩子在幼兒園學會的——是短時間離開父母,慢慢獨立照顧自己。

等到升了小學,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對“開學”這件事松了一口氣。孩子開始多了一份自覺,家長也多了一份期待,入學時候的書包裡,塞了幾根蔥,寓意孩子要聰明;塞了統一100方便麵,寓意要100分。孩子也在更高年級的學校裡得到更多的成長。

在學校門口,家長們臉上的表情從“擔心”換成了“欣慰、自豪”。

不過對於郭雨晴來說,校內和校外可能沒什麽區別:在學校要被老師管,在家要被爸爸媽媽管,媽媽對郭雨晴很嚴厲。

很難想象,在郭雨晴的媽媽還小的時候,她最討厭的事情就是練鋼琴;但是自己做了媽媽以後,她反而也開始逼著自己的孩子練鋼琴。

“我今天很多次地想,我媽為什麽沒有逼我更緊一些?這樣我起碼還能有一技之長。”所以她對待郭雨晴的方式就是“逼孩子學習,逼孩子練琴”。

沒孩子的時候,想了無數套教育方法。但是真的有孩子了才發現,原來學了多少方法都沒有用。

無法武斷地認定教育方式的好與壞,只能抱著最初的初衷一路走下去。後來,郭雨晴的鋼琴達到了能夠參加比賽的程度。

攝影師問:什麽是童年?

郭雨晴調皮地回答:

“睡覺前才發現,自己的作業才寫了一點;

考完試才知道,該念的書沒念。”

另類的“人生第一次”

出生、上學、工作、退休……

《人生第一次》一共12集,有關“第一次”的人生故事,還有很長沒講。

“一生看似漫長,真正記憶猶新的片段隻寥寥數個。”有的很美好,有的很殘酷。

人生就像無數大大小小的隨機與刻意事件的排列組合,按照一定軌跡運行,但又永遠無法預測。

2020年伊始,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多人經歷著另類的“人生第一次”。

“剪了啊?很心疼?”

“不心疼、不心疼,可以了。”

這是理發師和一名即將參與到抗“疫”工作的醫護人員的對話。

為了減少感染的可能,她們第一次因為工作剪去及腰的長髮;

為了盡快建成醫院,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第一次在工地過年;

為了醫護人員吃得更好一點,商家和外賣員第一次把做好的飯菜和烤麵包免費送;

還有,第一次主動“保護世界”,第一次無比渴望相見……

或許你早已發現,現實中的很多“第一次”,總是突如其來,猝不及防,又或者,跟我們預想中的場面天差地別。

曾經我們篤信的那些“第一次”,是如風的歲月,不凡的人生。

如今我們知道,還有離別、悲傷,還有疼痛、殘忍。可是,正是這些所有歡喜的、憂愁的“第一次”,構成了平凡的生活本身:

不只是屬於新生兒的降生、少年的初戀,還有三十歲四十歲、六十歲七十歲人們的現實悲歡;不只是屬於英雄千滋百味的盛宴,也是屬於每個平凡人七葷八素的生活。

可貴的是,在人生的這些當口,我們還能說出那句:“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來源:談心社、 紀錄片 Lover等

購買請見微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