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報詳解:聯想如何逆勢生長?

深響原創 · 作者 | 亞瀾

種種跡象表明,聯想正在穩定地“復甦”。

根據其在今日公布的截至2018年12月31日第三財季業績,聯想營業額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年比年增長,達971億人民幣,為4年來最高水準。總體稅前利潤年比年提升133%,達到24.2億人民幣,是聯想有史以來的最高。

“這的確是聯想歷史上意義非凡的一個季度。”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如是評價本季的的表現。

事實上在去年5月,聯想的2017/2018第四季度財報已經顯示了其三大主營業務全都改善了盈利能力,當時達到了10個季度以來首次的雙位數增長。但由於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聯想處於爬坡階段,市場對於其單一季度的良好表現仍然抱有不確定的態度。

直到包括本季財報在內的連續增長,確認了聯想真的跨過了轉捩點。

而就在本月,聯想重回美國《財富》雜誌“2019全球最受讚賞公司”,也證明了公司在財務穩健性、創新能力、產品服務質量、全球競爭力等方面經受了市場的嚴酷檢驗。

「“不科學”的增長」

不過某種程度上,聯想的增長似乎有點“不科學”:

去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整體經濟遇冷;聚集著眾多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不斷震蕩;美國科技股代表“FAANG”也一度被指摘進入技術性熊市……一切“宏觀”指標都在發出警示,這是無比艱難的時期,大家別對增長抱有太大的預期。

(注:FAANG即Facebook臉書、Apple蘋果、Amazon亞馬遜、Netflix奈飛、Google谷歌)

與宏觀相反,聯想的業績和股價都呈現一根上揚線。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為什麽聯想能“逆行”?不妨把聯想的業務分拆來看:

首先是PC(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這一板塊本季度實現了107.29億美元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約77%,同比增長達12%。

兩個客觀情況顯示出聯想的PC增長來之不易——

第一,整個行業都處於CPU供應短缺的情況中;第二,全球PC市場出貨量呈現部門數同比下降。第三方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PC出貨量連續第七年下降,但降幅小於過去3年。只有行業前三的公司呈現增長,其他公司的份額都在萎縮。

楊元慶承認,CPU的短缺是行業發展的瓶頸,由於英特爾的轉製,包括聯想在內的很多公司都受到了影響。並且由於聯想PC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更多的是台式機,這部分面臨的供應短缺挑戰更大。

但客觀來說,聯想管理了這種“短缺”。

財報中如是總結聯想在個人電腦業務方面做對的決策——本集團在個人電腦業務方面繼續實施盈利優先及推動優於市場的收入增長之策略。因此,本集團在高端及高增長細分市場、商用細分市場成功獲取市場份額這點尤顯重要。

從產品細分市場來看,聯想口中的細分市場主要是工作站、輕薄本、顯示器和遊戲本。

“長板”更長,拆掉“短板”。

對於移動業務來說,本季度首次實現扭虧為盈就是過去采取“優化產品組合、聚焦關鍵市場、削減費用”戰略的結果。

而“調結構”這一法寶也是聯想數據中心業務取得增長的戰略原因。數據中心業務在第三季度的營業額繼續保持了雙位數增長,年比年增速達到31%,連續第五個季度實現盈利水準的改善。

過去,伺服器、存儲、網絡主要是賣給傳統IT 。但由於雲計算的興起,整個市場,很快從傳統IT向雲計算、互聯網公司傾斜,而這部分佔了整個伺服器市場、數據中心市場接近40%。

此前並未抓住這一轉型要義的聯想如今已經意識到了傳統企業分離存儲的市場在下降,但融合的市場在增加。

去年聯想與混合雲數據管理領域裡非常權威的NetApp宣布將在中國籌建合資公司就被理解為聯想正在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存儲市場,也就是中國,打磨本地化解決方案。

「繼續擁抱全球化」

從細分業務來看,產品結構、成本結構等方面的智能轉型讓聯想不斷平衡長期可持續增長及盈利性增長,而聯想的全球化布局則是分散單一市場風險的大布局。

目前,聯想在超過160個國家/地區開展業務。如上圖所示,中國區、亞太區、美洲區和EMEA區(歐洲、中東和非洲)為集團所創造的營收基本平衡。

本季度以美洲地區為例,聯想的Moto品牌智能手機保持了盈利,並在多個拉丁美洲國家的市場份額有所增加。而在北美,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強勁達到30%。

財報後的媒體溝通會上,新華社記者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今年內外部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聯想逆行上漲有什麽密碼?

楊元慶指出了兩點,一是聯想中國市場的貢獻;二是聯想過去十年不斷的國際化運營,讓聯想的業務均衡發展。

而這裡的國際化運營不僅是多元國籍的最高管理層陣營,還包括了對全球資源的個性化利用。比如,聯想的生產製造不僅在中國,還在墨西哥、巴西、印度、匈牙利等;聯想的研發製造不僅在中國,還在美國、日本、德國等。

全球化布局帶來的兩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均衡的業務分布會加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巨大的全球市場能進一步提高天花板。畢竟中國市場再大,也只是全球市場的20%左右,一個全球化競爭的企業必定是要走向世界的。

這也是為什麽聯想曾因為財務狀況不及預期缺席了2016、2017年的《財富》最受讚賞公司榜單,但因為在2018年產品服務質量、財務穩健性、創新能力、全球影響力等方面都回歸增長水準,聯想重回了榜單,成為中國上榜的四家公司之一。

而資本市場對於業績的增長也給出了積極的反饋,在中國科技股集體低迷的情況下,聯想的股價在2018年漲幅超過恆生指數一倍有余;受今日財報利好影響,聯想集團股價早盤暴漲超10%;國際大行高盛最近也大幅上調聯想集團目標價,由4元上調至7.2元,投資評級也由中性上調至買入。

以下為「深響」整理後的

聯想財報媒體溝通會部分實錄:

Q:今年內外部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而聯想的業務實現了上揚,請您介紹一下聯想實現逆行的密碼。

楊元慶:上個季度聯想的財報,我們在中國市場相當平穩的,不管是營業額還是利潤,PC和數據中心相對平穩。手機業務增長還是比較快的,大概是4倍的銷售額。

同時也帶動了聯想全球業務有效的增長和業績的改善。能夠取得今天這樣一個成績,感謝我們在中國市場的貢獻以外,也得益於聯想過去10來年持續不斷的國際化運營,使得聯想的業務是非常均衡的。

我們全球5個大區,中國、北美、歐洲、亞太還有拉美的業務相當均衡,所以抗風險能力更加強一些。還有就是我們更強的去抵禦各種風險,各種挑戰的精神。

所以,我們還是非常希望全球化的進程不要停止,我們也希望中美最新的談判能夠取得進展,這個我相信不僅僅是對聯想,也是對所有其它國際化和全球化公司的利好消息。

另外一方面,我們覺得應該更多的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不是只在自己國內的市場上,能夠到全球更廣闊的市場上面去施展。我們相信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是我們成長的源泉或者是寶藏,但還是要積極的、勇敢的走出去。

中國再大,也只是全球20%左右的市場,一個只在20%的市場上競爭的企業是很難能夠在100%以上的市場上來相提並論的。

Q:股價的增長是否在預期之內?對於聯想股價的增速未來還有什麽期許嗎?

楊元慶:上個季度聯想利潤創下歷史新高,有史以來最高的記錄。我們的銷售收入也基本上達到歷史最高的記錄,可能跟4年前的一個季度也就相差幾千萬美元。

如果是按照一致匯率的話,我們其實就已經是歷史新高,但我們的股價跟歷史的記錄還有很大的距離。所以,希望市場能夠給我們合理的、公正的評價。

另外,我覺得聯想未來能夠保持這樣的勢頭,我還是有信心的。大家看到的可能是過去幾年的艱苦,實際上正是因為這些艱苦,我們才為未來的增長打好基礎,不僅僅成功地整合了兩個並購的業務。

在未來這兩個業務上面,我們對獲得盈利性的增長是有信心的。而且由於我們現在有了多元化的業務基礎,使得未來我們戰略性轉型,智能化的戰略,轉型的戰略更加地清晰,而且成功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奠定的基礎的話,我們是不可能去制定這樣的戰略。

正是因為我們過去幾年的堅定,把業務從過去的單業務走到這樣的多元化,所以今天聯想是全世界IT企業裡,在智能化轉型所需要具備的這些要素裡邊,有著最完整的業務模式。

大家都知道,智能化、人工智能具有戰略要義,數據、計算力和互聯網。數據很多未來都會是來自於智能終端,所以這是為什麽聯想要承襲這一段,為智能化提供準備。

也正是因為我們的數據中心業務,在IT基礎架構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使得我們在計算力的提供,在成熟能力的提供這方面具備了基礎。

最後的話,我們會更加重視行業智能,行業智能需要有這些數據的基礎,需要有計算力的基礎,但是更需要借助我們過去對垂直行業的這些know how,對它的留存知識經驗的掌握,結合先進的狀況和大數據的工具,來讓各行各業都更加智能。

比如說我們在幫助一些鋼鐵企業去預測需求,未來兩三個月的需求。我們在幫助一些獵頭企業優化他們的業務流程,對每個環節有什麽樣的關注、什麽樣的壓力,最終能夠到什麽產出等等,這些方面我們都在做出努力。

我們深知行業智能,行業智能是要整合智能物聯網這些數據,要整合計算力,要整合這些先進的狀況和大數據的工具,以及行業的知識經驗才能夠做得到。

如果不是聯想在過去幾年積累起來的這些業務的基礎,我們是不可以去想象能夠做這樣的一件事情。而這樣一個方向,目前在全世界來看的話,也沒幾個絕對的領先者,也沒幾個絕對的壟斷者。

現在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有機會在智能化的新階段去取得領先。所以這大概就是我對聯想今天這樣一個現狀的總結性解讀,以及對聯想未來發展的信心,這是我要講的。

Q:關於宏觀經濟,有很多上下遊,比如說半導體公司,他們對於2019年的下遊資本開支其實都不是很樂觀,對於預期也不是很樂觀,請問對於2019年國內和海外整個宏觀經濟的判斷,對於下遊開支的整體的判斷是什麽?

楊元慶:宏觀經濟的話,中國的確在過去幾個季度有慢下來的感覺,聯想上個季度的業績,中國是比較穩定的,但也沒有太高速的增長。除了剛才講的手機業務以外,我們數據中心增長不錯,PC業務大概是持平的情況。

預計全球其他地方的話,可能有一定的影響。聯想在其他市場上的增長一般來說應該是更快一些,PC我們增長了16%,數據中心是30%,手機業務的話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地方有所下降,主要是由於我們的策略導致的。

我們實際上把這個市場收縮到有限的幾個領域裡面,只在拉美、北美、歐洲、中國和印度這幾個市場經營,我們其實是收縮了其他的經營市場,因為競爭比較激烈,所以正是由於收縮所造成的整個的規模的下降。

但實際上在我們重點關注的市場上都是正的,都沒有經營收縮。像北美我們比市場增長了近4個百分比,年比年銷量上增長了30%,拉美也是市場第二的位置。

所以這是從聯想的業務體系來看經濟,但是我們其實對於不光是中國的經濟,還有全球經濟趨勢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尤其是在最近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有可能能夠達成協議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市場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潛力,僅以我們PC市場為例的話。

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已經超過美國,都是世界第一大市場,汽車第一大市場,手機行握第一大市場,但是個人電腦我們還不到美國這樣的一個規模,營業額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二。所以這個跟我們的人口比重是完全不相稱的,中國僅僅是中產階級的人口可能要比美國的人口要高。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其實未來的增長還是有很大的潛力。現在政府也正在驅動國內消費,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可能我們過去更多的消費者只是用手機互動,未來有可能PC的互動其實也會被促進。尤其是當5G來臨的時候,可能大屏,不管是信息還是視頻,這些都會是得到更廣泛的利用。

而且如果只是手機消費的話,實際上我們只能利用一些碎片時間來消費一些短視頻等,其實這對於促進人深度的思考,做一些創造的工作,都是一個限制和約定。

所以我們應該大力地去倡導大屏,電腦也好,平板也好,電視也好,我們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

Q:財報中有提到發貨期內整個行業處於處理器供應短缺的狀態,然後全球計算機市場出現了下滑的,請問處理器下滑對聯想PC業務的影響是什麽?今年處理器短缺的情況會不會有改善?

楊元慶:CPU短缺的確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尤其是上個季度,以及今年上半年,這主要是一個Intel的轉製,從14納米轉向9納米的這個模式所引起的。對聯想同樣有比較大的影響,至少少賣了幾百萬台電腦。

尤其是在中國,可能因為中國更多的是台式電腦市場,而Intel完全因為短缺,把重心轉向筆電等,使得台式電腦的CPU供應其實更加緊張。

但是聯想整體來說的話,在全球化裡面跟競爭者比較的話,是管理短缺最有效、最好的公司。一方面我們向高端產品轉移,所以大家能夠看到,我們在像輕薄本、工作站、遊戲本,包括在北美的話的Chromebook,增長都是很快的。

Chromebook用的是ARM的芯片,所以當然我們也選擇用Intel的替代品進行優化。

所以這些方面都轉的比較好,所以讓我們的業績其實總體上面是得到了維持,但是如果剝離資產的話,我相信我們的業績會更加好。那麽這個情況的話可能在今年上半年都會持續,但是我們相信在下半年會有所改善。

劉軍:第一,Intel缺貨其實對中國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為中國是重災區,這點元慶剛剛提到了,一直都缺貨,更缺的還是芯片組。

而中國是台式機的銷量比較大,對聯想也是影響最大的。其實我們在用台式機用的最多的是大客戶,包括教育等等。我們在這個大客戶市場,我們有60%的市場份額,我們應該是受影響最大的一個企業。

但我們最後的結果還是非常好的市場份額反而達到了一個市場新高。儘管整個市場確實不好,但是我們的成長是遠遠強於其他競爭對手的。

Q:在現在這個比較複雜的全球經濟環境下,聯想是怎麽做到全面的增長?另外,在國際化經營方面有沒有可以分享的一些經驗?

楊元慶:現在聯想的業績增速非常均衡,像中國、北美、歐洲等規模都相對加快,拉美稍微少一點。這是我們過去15年努力的結果。

當然並購給我們了一定的基礎,但如果消化不了,其實是會帶來負面影響。

聯想的做法可能和其它公司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我們特別強調既做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又做本地化經營的業務。我們特別強調多元化,所以從董事長開始,我們就是一個多元化的組織,不管是中國的管理層、還是全球的管理層,只要有能力,都可以進到最高管理層裡。所以,使得我們在最高管理層的團隊裡,能夠對全球的市場都有洞察,都有了解。

另外,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全球布局,這不僅僅是把產品賣到全球的每個市場上,而是一定要想辦法去利用全球的資源,包括聯網的資源、生產製造的資源。所以,我們不管在業務開發上面、還是生產製造商,都是有全局化布局的公司。

我們的研發團隊不但在中國、美國,我們在日本、德國、印度、巴西都有我們的研發團隊。生產製造不僅僅在中國,我們在墨西哥、巴西、印度、匈牙利,甚至在美國、日本等都有。

我們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語言相對成本低的一些市場,來給全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來提供服務,正是因為這樣一個真正全球化的目的,不僅僅要全球市場,更有要利用全球資源的思考,利用全球的人才理念,所以才能夠促使聯想真正邁向國際化。也使得我們更加均衡地進行業務分布,均衡的業務分布,使得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就大大的提高了。

你可能在一個市場裡發展有問題、增速機械化,但你可以去利用增長比較快市場的優勢去發展。所以,這是我們聯想的一個發展戰略。

再者,聯想業務多元化,使得聯想可以更好、更充分地利用的國際化、全球化的基礎,也使得我們抗風險能力更加強大。

可能一個業務增長處於劣勢,但總有增長比較高的業務。比如數據中心的業務就是我們高增長的業務,或者說是一個變革轉型的重要環節,通過驅動這個業務的增長,來通過整個空間的增長。

這大概是聯想國際化的一個經驗,其實有一個全球化的平台,你有在100%的市場上去經營的機遇,這個比在僅僅隻佔20%的中國市場去經營的話,機會就更多一些,而且也更加容易一些去拓展新的業務,發展多元化的業務,因為有很多的能力都是可以借鑒的。

本文系「深響」原創,請勿以任何形式抄襲、搬運、洗稿

申請轉載請直接在本文後直接留言(不要加微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