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各地“人才爭奪戰”背後的冷思考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未來,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人才無疑是城市發展最關鍵,也是最急缺的要素。

本報記者 杜文科報導

自2017年武漢提出“5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的口號後,許多新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紛紛跟進,頒布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送房、送錢、送戶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一奇特景象,被稱作“人才爭奪戰”。

2019年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300萬-500萬的大城市也將全面放寬落戶條件。這就意味著,在未來若乾年,“人才爭奪戰”將會愈演愈烈。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創新創業戰略,人才就是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核心資源;人才爭奪可以優化國家人才配置,促進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發展。不過,更多專家認為,“人才爭奪戰”與人口形勢的變化關係密切,“人才爭奪戰”背後所折射出的人口危機更令人值得思考。

1

人才爭奪戰陸續打響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未來,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人才無疑是城市發展最關鍵,也是最急缺的要素。這也成為中國各地通過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的根本原因。

《武漢市統計年鑒》顯示,2015年、2016年武漢市人口淨遷移率分別為-1.78‰和-0.29‰。人口淨遷移率為負,意味著武漢遷出人口大於遷入人口,說明武漢人口吸引力較弱。

2017年,武漢市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計劃,打響了“人才爭奪戰”第一槍。進入5月份,武漢實施落戶新政,明確降低了大學畢業生的落戶門檻:畢業3年內在武漢就業創業普通高校畢業生無須買房,只需提交《申報戶口登記表》、戶口簿、身份證、勞動合約或工商執照等材料,即可申請落戶。此後,武漢陸續推出一系列創新配套措施,其中包括成立武漢市招才局、制定大學畢業生最低薪資標準,以及租住房政策等。

武漢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大學畢業生留漢人數達30.1萬,是2016年的3.1倍;新落戶大學畢業生14.2萬,是2016年的近6倍;一年內,武漢戶籍人口總數增加了近20萬人,為歷年高值。2017年年末,武漢人口淨遷移率一舉“扭虧為盈”,達到了19.78‰。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學生留漢總數已達70.7萬人,其中落戶武漢的大學畢業生超過26萬名。高校畢業生人才主要分布在建築、商業服務、智能製造等行業。

杭州市發布的《杭州市2017年度"1+6"產業國際化緊缺人才需求目錄》顯示,杭州市技術研發類人才需求比例最高,為44%。其中,信息產業對技術研發人才的需求達到55%,健康產業達到54%,高端裝備產業達到47%,文化創意產業達到18%。

2018年10月8日,杭州市政府下發了《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完善市區戶口遷移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建立居住證與戶口登記相銜接、適度放寬投靠遷移和進一步放寬人才落戶等新的政策內容。通知規定,45周歲以下的具有技師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及35周歲以下的具有高級工職業資格的人員,在杭州市區同一用人部門連續工作滿3年,且在市區有合法固定住所,可申請在杭州市區落戶。此外,被評選為本市市級及以上勞動模範,杭州市十佳來杭創業創新青年、道德模範、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均可申請在杭州市區落戶。

2017年3月1日起,西安頒布了“三放四降”政策,即放開普通大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部門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部門”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並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6月中旬,西安進一步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將本科以上學歷落戶年齡放寬至45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設年齡限制。

2018年1月,西安公布戶籍新政2.0版本,繼續簡化程序與所需材料成為重點。將學歷落戶、人才落戶的審批權、製證權下放到第一線,所有個人落戶申請均可在戶籍窗口進行“一站式”辦理,當場辦結;2月份又新增隨遷政策,未來可一人落戶、直系親屬舉家隨遷;3月22日,西安組織40多家重點部門進京引進本地急需的高端人才,當天,西安警察推出“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可在線落戶大西安”的新舉措,這被稱為“三放四降”後的第四次升級;5月份,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3條人才新舉措,計劃5年內引才育才100萬人。

2018年3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根據自身定位,重點招攬“千人計劃”和“海聚工程”的入選專家,文化創意人才、體育人才、科技創新人才等;7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正式發布《關於優化住房支持政策服務保障人才發展的意見》,結合“三城一區”及其它國家或本市重點功能區建設,通過住房政策來服務保障在京就業創業的人才。

2018年3月26日,上海市召開人才工作大會,實施人才高峰工程,進行大刀闊斧地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對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應”,打造“人才夢之隊”。2年來,上海先後實施12項國內科創人才引進新政。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上海2年內累計引進國內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逾7.5萬人,其中通過科創人才引進新政引進的重點人才近9000人。

2018年5月14日,江西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在南昌舉辦“才聚江西 智薈贛鄱”江西省市人才政策集中發布會。江西14家省直部門、部分設區市、高校集中在會上發布了“人才新政”。對引進的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高層次人才給予1000萬元至300萬元的資助。

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宣布啟動“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放寬對學歷型人才、資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創業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戶條件,本科一般不超過40周歲,碩士一般不超過45周歲,博士不受年齡限制,可直接落戶;對獲得副高及以上職稱,以及擁有國外精算師等職業資格的資格型人才,可直接落戶;成建制遷入天津的企業、研發機構,凡符合天津引進人才條件的佔擬遷入人員總數50%以上的,允許其他不符合條件的人員一並遷入落戶。

此外,在2018年裡,鄭州實行專科及以上學歷在鄭州就業居住後可落戶;成都實行45歲以內全日製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合肥放開限購,40歲以下本科學歷、畢業未滿2年大專以上學歷及高級技能工程師的外地人可在合肥落戶後購買二手房等。

2

人才爭奪戰全面升級

業內專業人士指出,2017年人才新政以少數二線城市為主,很難看到一線及三、四線以下城市身影。進入2018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也開始針對高端人才局部調整引進條件,全國有不同級別的超過100個城市發布了人才政策。特別是二線城市成為力度最大的人才引進城市,西安、南京、合肥、重慶等城市政策力度空前。另外,四線縣城比如紹興上虞、昆山、泰安新泰市等縣級城市也頒布了人才政策。而進入2019年,人才新政又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據統計,2019年春節之後,各地人才政策密集頒布。僅2月11日至15日,就有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5個城市頒布人才引進新政,其中4個城市降低了落戶門檻。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18日,在2019年發布各種人才引進與落戶等政策的城市已經超過16個。

2019年伊始,山東各地市“搶人大戰”持續發酵。各地市紛紛頒布誘人的優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先後有山東省屬部門、威海、臨沂、滕州、濟寧等地放出了人才引進公告。“青年優秀人才引進計劃”對引進的人數沒有限制,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等十強產業領域,以及鄉村振興戰略、海洋強省戰略等對人才的需求。面向全球TOP200高校(參照國際公認的三大世界大學排名體系)、全球自然指數排名在前100名的高校與科研院所、國內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全日製博士研究生,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國家級重點項目的青年學者,以及在本領域取得突出原創性成果的優秀青年人才進行招聘。比如可優先申報“泰山”“齊魯”系列人才工程、每滿1年補貼5萬元,最高補貼3年15萬元、安家費、生活補貼、人才科技成果轉化扣除其處置過程中直接費用後,其淨收入的70%以上可用於獎勵個人和團隊等等。優惠待遇除了補貼補助,還有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

2019年1月10日,北京市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首都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全面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社會待遇。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等五類人,按規定直接辦理人才引進,獲得北京戶口,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一並隨遷。

2019年2月1日,南京市政府公布了修訂後的《南京市積分落戶實施辦法》,自3月1日起實施。南京實行40歲以內大學生及以上學歷直接落戶,可申請3年住房補貼;也放寬了外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證規定,積極引進外籍高層次人才。為打造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南京宣布對高層次人才提供可申領不少於300萬元的購房補貼。

2019年2月21日,《深圳市在職人才引進和落戶“秒批”工作方案》試運行,並於2月28日正式實施。根據方案,在人才引進環節,將全面取消現場提交申報材料,實行全流程電子化審批。對於需要審核的學歷學位、犯罪記錄、技術職業資格、社保、體檢等信息,全部由系統自動調取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數據庫的數據自動比對,即報即批、即批即得,徹底消除自由裁量和人為乾預。不僅落戶政策最為寬鬆,補貼力度也最大。深圳對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標準為:本科15000元/人,碩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補貼一次性發放,往屆畢業生符合年齡要求也可申請。這樣的優惠力度甚至高於某些二線城市。

2019年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要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並對人口數量級數不同的各類城市提出取消或放寬落戶限制的規定,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300萬-500萬的大城市也將全面放寬落戶條件等。這就意味著,在未來若乾年,“人才爭奪戰”將會愈演愈烈。

3

人才爭奪戰背後思考

隨著北京、上海、深圳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以及南京、天津、杭州為代表的二線城市,引進人才與寬鬆落戶的政策不斷發布,去年那場席卷全國的“搶人大戰”又有卷土重來之勢。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發布各種人才引進與落戶等政策的城市已經超過50個,無論政策力度還是城市數量均刷新歷史紀錄。而且,後續依然有城市不斷加入。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2019年人才新政的新特點是:各級別城市基本全面開花,人才標準繼續降低,很大程度已經開始變成了勞動力之爭。特別是西安、南京等城市,在2018年力度空前基礎上,繼續加碼人才政策。大部分頒布人才新政的城市均全面放開對學歷型人才的落戶限制。“無門檻落戶”“先落戶再就業”“親屬可投靠”成三大關鍵詞。以西安為例,中等職業學校(含技校)畢業生均可落戶,取消本科學歷落戶年齡限制。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劉彥平認為,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創新創業,人才就是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核心資源。“人才爭奪戰”可以優化國家人才配置,促進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寶認為,“人才爭奪戰”與人口形勢的變化關係密切。中國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開始下滑後,人口紅利也跟著下降,從去年到今年則可能正是經濟活動人口開始下降的轉捩點。“而這次‘人才爭奪戰’的發生,說明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已經開始向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甚至是一線城市傳導。”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副教授張豔華認為,從勞動力市場上人才的供求來看,勞動年齡人口絕對量在逐年下降。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供求形勢的嚴峻促使各城市爭相“爭奪人才”;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近幾年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去產能調整,人工智能、自動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增多。

獨立學者、資深媒體人羅豎一認為,所謂搶人才大戰實質就是搶人大戰,這也反映出中國嚴重的人口危機。事實上,中央層面也已經意識到中國的人口危機了,所以,不僅在“雙獨二胎”的基礎上,接連力推“單獨二胎”“全面二胎”,而在十九大和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都對計生做了“冷處理”;並且,在這輪國家機構改革中,將“計生”一詞從有關機構名稱中去除,而對新成立的國家衛康委的職能做了重新定位,且將“計生”邊緣化了。

“面對這場聲勢浩大的‘人才爭奪戰’,有主流專家僅僅給出了諸如‘這背後,是中國經濟正在邁向更高質量發展的深刻時代背景,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旺盛活力。’之類的解讀,而將人口危機隻字未提。實際上,經濟能否發展得越來越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才或勞動力的短缺與否、富裕與否。”羅豎一認為,“人才爭奪戰”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不僅要學會如何更好地“搶到人”,更要千方百計地“多生人”“多育人”。

多位專家表示,搶人才不是目的,讓人才為城市發展發揮作用才應該是城市搶人才的初心。但讓人才真正留得下,並不是僅有大幅度地吸引政策就可以解決的,還要考慮能不能用好人才並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

58同城平台綜合分析一個城市是否值得定居的四大剛性要素:一是城市產業,這決定了你的專業是否能找到相對應的工作;二是這個城市的平均薪酬待遇,這與你未來的收入息息相關;三是房價和房租是否合理,畢竟未來要在城市裡定居,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房屋支出都是生活中的硬成本,直接關係到你未來的生活品質;最後是城市的相關人才政策,是否鼓勵高新人才就業等,這將影響你未來在這座城市的發展空間。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