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保衛發際線” 對植發“速成班”監管不能少

植發雖然只是微創手術,但歸根結底是在人的“頭頂上動刀”,其對專業技術的要求是必須的。沒有“新生”的植發行業,注定無法為脫發患者帶來“新發”。

記者臥底“植發三天速成班”,培訓師正進行理論授課。 攝影/新京報記者王飛翔

文 |任然

“第一批90後已經禿頂了”、“如何打贏發際線保衛戰”……面對這樣的話題,有人看到了“發際線後移”的焦慮,有人僅僅當作是段子消遣,而有的人則看到了“生意”。

相關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植發行業的營業額已達到92億元人民幣。然而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龐大的植發市場背後,是各種治療及培訓機構的違規非法掘金之路。在記者的暗訪中,一家培訓機構並非醫生的“老師”,帶著四五個同樣沒有醫師資格的“學員”,直接在人頭頂上操刀“實踐教學”。

根據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發布的調查顯示,在2.5億的中國脫發人群中,20歲到40歲之間的人佔據著較大比例,不少年輕的脫發患者正成為各路治療機構的“圍獵目標”。只是,當第一批90後都已成為脫發主力軍,植發行業卻依然處於一種“三天速成”式的江湖遊醫時代,這或是比“脫發”更讓人焦慮的事。

植發雖然只是微創手術,但歸根結底是在人的“頭頂上動刀”,其對專業技術的要求是必須的。誠如專家所指出的,植發手術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麻藥的配比、手術室的消毒,取發的鑽頭是否合格等等。

6 月26 日,北京源之美診所,一名培訓了兩天的學員正在給患者注射麻醉藥。攝影/新京報記者王飛翔

如果麻藥和消毒不過關,有可能導致患者嘔吐、暈厥甚至死亡。所以,那些不具有專業背景的“老師”帶著同樣沒有醫師資格的學員直接“實踐操作”,不僅是拿消費者的安全當兒戲,也是對該行業專業形象的自我降格。

當明碼標價早已成為市場常識,在“90後都開始脫發”的時代,植發手術的“定價”,居然還“取決於患者的經濟水準”;當一些培訓機構給學員頒發的所謂資格證書,其認定機構卻是早已被曝光的山寨社團;當一名正規植發醫生的培養需要5到7年,一些培訓機構卻在大肆兜售“三天速成”班……林林總總的亂象之下,足見一些植發機構不過是把患者當成了“韭菜”。

必須承認,植發行業確實具有相對的特殊性。一方面,作為一個快速壯大的新生市場,行業標準、技術規範在一定階段走在了市場發展的後面,有其必然性;另一方面,不同於一般的“消費”市場,植發市場中往往存在著一種相對“保守”的消費心理。一些患者即便知道被騙,囿於隱私和社會眼光,也很難邁出維權的一步。在這種雙重現實下,行業的“騙與被騙”,自然有了更多的誘發土壤。

但無論是基於整個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還是基於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植發行業都需要“植入”新的秩序。不過,這種新秩序的建立,並不是寄希望於將一切管起來。針對該行業的相對特殊性和一般性,作出必要的制度補位才是更為有效的應對之道。

如就行業特性來講,植發是不是必須完全與一般的醫美手術畫等號,其從業資格是否又必須與一般的“醫生”看齊。更進一步,正規醫院才能開展的相關資質培訓,如何來滿足日漸壯大的市場需求。這些方面,需要一種平衡機制——兼顧市場的特性和消費者的權益保障。

就普遍性來講,諸如醫藥廣告的競價排名還需有效規範,便民化的醫療機構線上問診與“網絡醫托”之間需要一道防火牆,乃至一些被曝光的山寨社團又該如何徹底“消磁”。等等外部因素,不只是困擾著植發行業。

沒有“新生”的植發行業,注定無法為脫發患者帶來“新發”。當90後打響“發際線保衛戰”,植發行業也需要一場監管保衛戰和直面雜蕪的自救行動。

任然(媒體人)

編輯:楊林鑫 校對:范錦春

新京報·新聲代第一屆中學生寫作創造營啟動!

寫作即創造。那寫作何為?是為了“用文字醃製時間,煮字療饑”,還是“坐在浴缸裡橫渡大西洋”?我們認為,寫作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而年輕世代的所思、所見與所寫,尤其值得被看見。

你有火種,我有采火盆。作為國內最好的原創內容平台,我們啟動了此次活動只要你是中學生、能來參加活動,我們送你C位出道!

大賽將分三輪,最終選出30名創造營的學員,獲得最後的夏令營資格。劃重點!這是一次公益性活動,全程不收取任何報名費與評審費,學員參加夏令營的食宿全包!

夏令營期間,我們將開設專業的寫作訓練班,由熊培雲、蔣方舟、楊慶祥等大咖親自授課;寫作夏令營期間,學員作品還將有機會刊登在新京報各大內容平台,包括新京報報紙、APP、公號,並實現全平台分發,讓你的作品得到百萬、千萬加的曝光。一塊送上的,還有榮譽證書、神秘禮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