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場針對炒房的“大圍剿”,正迅速席卷全國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丹華

日前,一張某銀行上海分行出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在網上流傳,讓不少炒房客睡不著覺了……

告知函表示,由於借款人沒有履行合約第四項“貸款用途”的相關規定,銀行宣布合約項下的全部貸款提前到期,並限期歸還全部貸款本息,否則立刻視為逾期,將開始產生罰息。

這一情況不是個例,據記者了解,近期,全國各地均有不少違規挪用銀行信貸買房的投資者,被銀行勒令提前還款,北京有人因此退了剛買的學區房,上海、深圳也有人在四處求助谘詢,打電話質問自己的中介公司,或者不得不緊急脫手房產籌款……

一場針對挪用經營貸炒房的圍剿,正在自上而下地發起,並迅速席卷了國內多個熱門城市。

“這次力度真的很大。”一位股份銀行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尤其是國有大行,正在逐筆嚴查貸款,嚴禁資金違規流向樓市,排查範圍已從經營貸、消費貸等個人信貸產品,拓展到了普惠口徑的小微企業貸款。

銀行的經營貸、消費貸到底是什麽?它們怎麽會變成了炒房客的“子彈”,以及監管者的重點整治對象?

“利差”助推下,經營貸走向前台

從歷史上看,經營貸、消費貸們從來沒有受到過如此關注,一夜之間它們徹底暴露在陽光下。

實際上,這些產品都是非常傳統的銀行貸款品種,從用途上看,消費貸主要用於個人購買汽車、教育以及旅遊費用等等,而經營貸則主要用於個人資金流轉、購置或者更新經營設備、支付租賃場所租金、建案裝修等經營活動。

“這兩項貸款一般都是用於個人短期的資金拆借應急。”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原本貸款的額度也比較小,基本為房產評估值的50%,貸款周期比較短,一般在1年以內。

更重要的是,這類貸款的利率還比較高。比如,2017年的時候,深圳部分銀行的消費貸、經營貸的利率都在6%至7%左右,甚至有的高達10%,拿這個“周期短、成本高、額度小”的資金,去投資“流動性差、單體價值高”的房產,可以說是很不劃算、很不理性。

因此,過去的很多年裡,較少有這類資金流入樓市,自然也就未受到監管層的重視,但這個情況在2020年前後發生了顯著變化。

首先,這類貸款的利率降低了,特別是與住房抵押貸款相比,存在明顯的利差。2020年起,銀行的消費貸、信用貸等主流利率降至4.36%,但是住房抵押貸款利率都在5%以上,二套房還要再高60個基點左右。

其次,這類貸款的期限變長,額度也增加了。其中,個人消費貸的最長期限可申請到5年,而個人經營貸則可申請到10年,額度能超過千萬元。此時,通過循環放貸、先息後本等多種“操作手法”,就可以打造出一個購房款的“蓄水池”。

“種種因素助推之下,活生生將一個非主流貸款產品,逼成了一個主流產品。”李宇嘉總結說。

也許有人會問,是什麽原因導致近年來消費貸、經營貸的諸多改變,給炒房客們留下了可乘之機?

實際上,這本是政府采取的一種金融扶持政策,為了避免中小微企業受到疫情衝擊導致資金鏈斷裂。

誰也沒想到,卻“陰差陽錯”地被鑽了空子,令炒房資金披上了實體融資的馬甲,堂而皇之地流入了樓市,中小企業的資源反遭進一步“擠出”,嚴重背離了政策的初衷。

躲避監管的“馬甲”

“從去年開始,部分重點城市的樓市有明顯過熱趨勢,並且出現‘市場過熱’‘違規資金入市’之間的惡性循環。”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

根據深圳某公司中介人員的介紹,市場上通行的做法是,先通過過橋融資,將房子全款買下,然後申請利率更低的經營貸、消費貸,將過橋融資的資金還掉,從而繞開差別化的信貸政策,繞開沒有流水無法貸款的規定,實現低成本融資炒房的目的,讓限貸政策徹底“落空”。

不得不說,經過中介這一通“精心設計”的操作,監管的效果確實被明顯削弱了。

從統計數據分析,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截至2020年底,全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4.44兆元,同比增長14.6%,房貸餘額確實出現連續29個月的回落,這符合目前嚴監管的態勢和政策。

然而,消費貸和經營貸呢?統計顯示,同期全國的住戶消費性貸款餘額為49.57兆元,同比增長12.7%,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餘額為13.62兆元,同比增長高達20%,僅增速同比就增加了7.5個百分點。

而根據商務部的通報,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2020年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9.2兆元,下降了3.9%,同期居民消費貸和經營貸逆勢大幅增長,動力來自哪裡?

再看看廣東的數據。

根據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統計,2021年1至2月,廣東省的住戶貸款比年初增加了2300億元,同比多增了149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30億元,而企(事)業部門貸款比年初增加了5066億元,同比多增了553億元。

也就是說,住戶貸款比企業貸款增長得還多,而住戶的中長期貸款是什麽?答案不言自明,大部分都是房子。

這就不難理解,2021年3月2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會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現在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還是比較強,“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或者投機,這是很危險的。”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表示,信貸資金違規流入市,會加大銀行的政策及信用風險,一旦房地產市場發生波動,對銀行體系將形成很大的衝擊,影響金融體系穩定,嚴控經營貸等資金違規進入樓市、股市,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一連串信貸資金的監管新政已經流水般下發,尤其一線城市的銀監部門,相繼要求嚴打經營貸、消費貸違規進入樓市,商業銀行也紛紛表態要自查、要徹查。

中介公司“障眼法”頻出

2020年以來,相信很多人都接到過房產中介或者金融中介的電話。

在熱情地打過招呼後,這些推介人員就會問你要不要買房,或者要不要貸款?如果你沒有資金,就接著問你手上有沒有房產,只要有房產,他們承諾可以“弄到”利率低廉的貸款。

今天,社會上某些信貸資金之所以能夠違規流入樓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非法中介的存在,大量的購房資金成功披上中小微貸款的“外衣”,也正是這些資金中介“專業包裝”的結果。

2015年以後,這些資金中介大行其道,一開始是活躍在P2P、私募等領域,2018年以後逐步轉入樓市,其中既有做房產中介出身的,也有從P2P和私募轉來的,彼此擰成了一股繩。

一個不完全的統計數據顯示,深圳市場上活躍著的房產中介大概有3萬至4萬名,而活躍著的資金中介有8萬名以上。

李宇嘉說,大量的資金中介對接銀行資金,通過微信群、房屋管家、自媒體、小貸公司、理財公司、谘詢公司等形式來開展業務,牽線搭橋、靈活多變,而他們多數甚至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

即便是有工商注冊的公司,也很難從其經營範圍,看出其融資中介的本質。2020年爆出的深圳“深房理”事件,正是房產中介偽裝微博大V、市場專家,鼓吹“房價永遠漲”“以貸養貸、實現財務自由”,煽動外地網友拚借首付、不計成本高杠杆買房。

這些亂象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從看房、過橋、買房、貸款,甚至是獲取購房資格、假結婚、假離婚等,這類資金中介公司為炒房客提供的,是真正的“一條龍”服務。

甚至在監管層不斷下達嚴查指令的當下,有投資者打電話向中介公司進行問詢,他們仍敢“自信滿滿”表示,“會幫助用戶規避資金流向問題,提交給銀行的是合規合法的貸款材料,後續也不可能會被發現。”

李宇嘉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深圳樓市最突出的問題,不是供求問題,而是杠杆問題。”

但凡深圳房價上漲過快的區域例如光明、沙井、寶中等地,都是加杠杆最猛的區域,前期高杠杆入市的部分需求,一旦資金來源被查實違法違規,或被銀行勒令收回,盈利無法兌現,月供壓力大,就會導致房產拋售,甚至降價出手。

也就是說,只要控制住銀根和杠杆,深圳樓市的過度繁榮、房價過快上漲的問題將迎刃而解,也可以為控制需求的過度攀升,在供給端啟動改革、增加供應留出空間。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杠杆到底能不能控制住?

最終要看銀行的“抉擇”

多位銀行人士都表示,因為種種原因,要完全堵住該“漏洞”,存在不小挑戰。

“經營貸流入樓市,其實是存在不小的監管困難的。”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一方面因為審查起來確實麻煩,另一方面是部分銀行自查動力也不足。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借款人通過資金中介捏造證明資金用途的相關文件,銀行刨根問底地去查將會非常麻煩;如果借款人一部分資金用於經營,一部分投向樓市,這種算不算違規?又如果借款人拿到資金後,馬上打款至另一家銀行,那麽放貸銀行也很難監測到資金的最終流向。

這位業內人士說,每張紙幣長得都是一樣的,從銀行貸出的錢也不會打上經營貸和抵押貸的印記。而且在實際操作上,大部分借款人都會采取多次轉账的方式規避監管,銀行如果要核查,就必須層層穿透,但大部分銀行都沒精力去幹這件事。

“一直以來,針對將消費貸、經營貸挪用於樓市、投資理財等違規用途的信貸資金,政策上都要求提前結清。”廣州某國有大行的信貸經理表示,這個規定很早就有,但是過去對於這種情況,部分銀行多少都存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

並且每個銀行的執行力度不太一樣,有的可能就是當監管收到相關證據,或者在銀行抽查發現相關問題後,會積極配合整改一下。

很多人都不願意提及的,還有背後隱藏的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對於部分貸款資金流入樓市,一些銀行的態度也比較“曖昧”,甚至一度默認。

原因何在?

一些經常與銀行信貸部門打交道的地產行業人士介紹,因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銀行有著“貸款任務”要完成,但中小微企業經營風險大,銀行不太願意貸款給它們,但全國各地樓市迅速回暖、房價攀升,出於貸款安全、放貸收益的考慮,有些銀行就會“縱容”經營貸、消費貸等資金進入樓市,為了去跟投資人“分一杯羹”。

這樣看上去,銀行不僅完成了放貸任務,又“支持”了中小微融資,還保障了資金的安全和收益,似乎一石三鳥。特別是,近期各大銀行的房貸額度和佔比受到嚴格的管控,他們就更有動力去發放變相進入樓市的經營貸、消費貸,以緩衝房貸下降造成的利潤損失。

所以,業內人士擔心,如果這個源頭不掐住,僅僅依靠銀行內部的貸後檢查,是否能收到明顯的效果還要打上問號。

李宇嘉說,政策的效果最後還要取決於執行的力度和持續性。比如,是否全部銀行都執行,如果只有部分銀行執行,部分銀行不執行,那麽劣幣驅逐良幣,最終所有銀行都不會執行。

再比如,政策是否能夠持續執行,無論是二手房參考價,還是嚴打經營貸、消費貸,都要真正作為長效機制的一部分來執行,否則,炒作問題卷土重來,樓市泡沫將積重難返。

據悉,2021年各大商業銀行都有新增貸款中小微貸款佔比不低於30%的約束,“現在如果不控制住經營貸的流向,將可能助推新一輪泡沫的攀升。”李宇嘉說,這關係到今年的樓市能不能真正穩定下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