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加速全球汽車產業分化和淘汰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看到了太多的泡沫,同時也加速了這些泡沫的破滅。

文/《汽車人》邢秋鴻(微信公眾號:汽車人傳媒)

原本各大跨國公司年度財務大會上,重點都是在總結和展望。特殊時期,疫情和停工卻成為重點。

2019年全球汽車市場調整已經顯示出分化的格局,未出現新型市場來補位中國的下跌之前,競爭也愈加激烈。競爭的結果,最直接地反映在各車企的財務報告上。

美系車在首輪競爭中有些落後,北美三大汽車生產企業無論是銷量,還是營收和利潤,都存在下滑,從全球競爭的角度,略顯弱勢。通用因為戰略轉型的影響,將市場專注於中國和美國,從而受到兩大市場銷量下滑的直接影響;而福特和FCA在銷量和運營上都遇到巨大挑戰,直接反映到利潤中。

歐洲各汽車生產企業則各有不同。走出“排放門”危機的大眾維持了7個點以上的利潤增長;戴姆勒卻踏入了大眾的坑,因“排放門”事件導致付出了很多代價;寶馬首年營收突破千億歐元,但因為反壟斷訴訟和大額研發支出,出現了利潤下滑;PSA在連續進行兩輪重組——收購歐寶和與FCA聯盟之後出現了一些轉機;雷諾因與日產的糾葛,直接造成了利潤減少。

即使全球汽車集團不斷重組、聯盟,豐田仍然維持了高額的利潤率和增長速度;本田卻因北美市場銷量下滑和研發支出提高而造成淨利潤下跌;日產在2019年的動蕩也直接反映到了利潤中來;現代-起亞逐漸擺脫政治因素影響,開始逐步企穩。

以往,我們習慣於從過去的數據來預測未來,關注上一年財務報告背後的邏輯也是如此。只不過,一隻火雞根據人類對其前1000天的態度,預言自己將一直被善待,直到感恩節到來。新冠疫情成為加速全球汽車產業分化和淘汰的催化劑,而末位的企業就是感恩節廚房裡的那隻“火雞”。

疫情中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新冠疫情的影響顯然已經超出了預期,關閉國境線、減少國際班機、工廠停工、居家隔離……正常生產生活都無法維系。這也直接影響了資源和人力密集型的汽車製造企業。

大眾在財報發布會上宣布停工三周,以2019年全年營收來計算,這將直接導致約146億歐元的經濟損失。寶馬則在年報發布會上宣布停工一個月的消息,這將產生約86億歐元的直接停工損失。

這只是短期可計算的金額,長期的金額難以預估。數據顯示,海外汽車製造企業及零組件廠商已連續關閉超過100家工廠,其中在疫情重災區的歐洲,已經關閉90家。這不光涉及歐洲本土企業,還有豐田、本田、日產也相繼關閉在歐洲的生產工廠。海外汽車製造產業按下了暫停鍵。

而作為另一重要生產基地的亞洲情況並不樂觀,即使中國生產正逐步走向正軌,但日本、印度、東南亞等重要的汽車整車及零組件生產基地,正處於疫情爆發階段。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豐田汽車公司3月23日宣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導致全球訂單減少及需求下滑,日本國內5家工廠、7條生產線將從4月3日起停產一段時間。

停工期間的損失,車企還能夠衡量,市場的損失卻難以估計。德國評級機構Scope Ratings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歐洲市場銷量或將下降19%,全球新車銷量下降9%,部分汽車製造商將面臨財務風險。全球汽車谘詢機構J.D. Power也指出,美國汽車零售銷量將在今年大幅縮水,總銷量可能會跌至1400萬-1600萬輛的區間內。

中金預測,2020年中國乘用車銷量下滑12.5%。這個數據預期較為樂觀,以2019年全年銷量2070萬輛的數據為依據,預計2020年銷量為1846.2萬輛左右。這也意味著,自3月起至少每月銷量要達到158.75萬輛才有可能實現,但現在看來,3月份的銷售情況並不容樂觀。

這些數字只是基於當下情況的保守數據,未來的預測是否會進一步下降,還將取決於這段時間全球疫情的控制情況。

比生產更難恢復的是市場

3月9日,北京已開始復工。王經理所管理的一家4S店,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進入營業狀態。雖然之前就預想過空無一人的展廳,但當這個場景真正呈現在眼前時,他坦言十分焦慮:“只要有一個人進店,我們都要開業。店面成本、人員成本就像流水似的。”每天的現金流不足平常時期的十分之一。

與此同時,在北京東四環的另一家4S店,銷售人員在營業期間拿起手機,點開直播軟體,做著網絡博主該做的工作——更新短視頻、與粉絲互動,時不時可能還要說點兒段子。他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吸引點擊率,以此轉化為實際的銷售額。只不過受製於汽車這項消費品的特殊性,轉化率十分有限。

同時,很多汽車生產企業也配合4S店進行各種降價宣傳活動,打出“價格最低”的宣傳語,而換來的也只是原本意向客戶的訂單,新客寥寥無幾。

兩家4S店的情況反映出如今汽車銷售市場的困難。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汽車銷量223.8萬輛,同比下跌42%。從3月起,各車企都逐步恢復生產,直至今天,很多企業的日均生產量已經回升至疫情前的日常水準。只不過,控制了疫情,不等同於恢復了市場。

無論是國際油價還是證券市場,都在疫情期間傳遞出消極的信號,隱含了市場對此次事件之後的信心不足。換個說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看到了太多的泡沫,同時也加速了這些泡沫的破滅。

這些情況的堆積讓汽車產業的生死成為一大課題,為保護國家的支柱產業,各國政府都在政策上有“照顧”。

德國將向本國汽車企業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支持金額約為1500億歐元;法國政府將采取包括國有化在內的一切措施,以挽救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的兩大汽車巨頭——PSA、雷諾;美國汽車行業協會則要求川普政府,暫時免除某些關稅,以免給關聯企業帶來直接的現金流刺激;韓國政府為汽車產業提供了包括加快通關速度、安排貨運、提供流動資金支持等舉措,以幫助該國汽車工業渡過疫情危機……

稅收和資金上的照顧,所有企業都是支持的,但國有化的措施卻並不那麽受歡迎。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稱:“我們不希望看到法國大公司和工業巨頭破產,為了保護法國的工業,我們可能會訴諸國有化,而且我們準備這樣做。”這一目標直指經營業績不佳的雷諾,而經過兩次收購合並而迎來業績上漲的PSA暫無此顧慮。

除了政策性傾斜,刺激終端需求或將成為疫情之後的首選。有消息稱,為刺激汽車市場,北京將釋放十萬個新能源牌照。雖然隨後就被有關部門以還在討論為由,進行了澄清,但同時釋放出了政策有意傾斜的信號,也激起了市場對救市政策的期待。

放眼全國,十萬個新能源牌照對於每年2600萬輛銷量的中國市場來說,不足以產生決定性影響。人們更加期待的是北京作為首都的示範作用,是否能夠帶動其他省市頒布救市政策。到那時,就不單單是影響這樣簡單了。

全球汽車市場已經由正向增長轉為負增長,本就進入競爭日趨激烈、末位淘汰的階段,此時疊加了疫情的負面影響,戳破了五彩斑斕的泡沫,透露出底層的矛盾,也加速了淘汰的進程。(文/《汽車人》邢秋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汽車人傳媒”(郵箱:[email protected]或電話:010-63135250)聯繫,獲得同意取得轉載授權,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敬請關注“汽車人傳媒”公眾號(qcr0505)。

編輯:大華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疫情之下全球汽車產業的分化和淘汰?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