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孫中山、蔣介石和袁世凱的“春節”之爭

春節有幾千年的歷史,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歡度春節。連朝鮮、日本、越南、泰國以及東南亞其他一些國家的人民也過春節。

不過那時春節不叫春節,被人稱為新年、大年、新歲,度歲、慶新歲、過年。據說兩漢時還被稱為“歲旦”、“正旦”、“正日”。查查,2月16日出生的金正日會不會是春節那陣兒生下來的。

名正言順叫“春節”,首先應歸功“竊國大盜”袁世凱。沒有袁世凱,中國人民還可能在“歲旦”、“正旦”、“正日”中摸索徘徊。中國出了個袁世凱,才有了“春節”。

1912年1月1日,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元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後,通電全國,表示改用西洋歷法,以公歷為標準記年,1月1日,是為元旦,與世界接軌,從此中國再無春節。

1914年1月23日,時任內務部總長朱啟鈐正式下達總統袁世凱“據呈已悉,應即照準,此批”的最高指示:以陰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以順民意。

由於民國成立初期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政治口號,袁世凱考慮到將端午等漢族節日列為全國節日並不妥當,遂僅同意“春節”為全國性節日,1914年起開始實行。自此,“過年”被正式定調為“春節”。

由於袁世凱後來複辟帝製,“春節”就被反袁人士一同聲討為複辟系列。直到今天習慣成自然,不少人還是一邊過春節一邊大罵丫的袁世凱。

1924年,孫中山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他再一次又提出了廢除春節的建議。

1916年袁世凱去世,1925年孫中山去世,“春節”之爭還在繼續。樹欲靜而風不止。

1928年,國民黨擊敗北洋政府,蔣介石以南京國民政府的名義發布宣言,宣告完成統一大業。“統一”完成後,蔣介石主導的國民政府更加堅定地推行“國歷”(陽歷),還制定了“國民歷”頒行各省。當年12月8日,國民黨中執委又提出《中央對普用新歷廢除舊歷協助辦法》,通令各級黨部及民眾團體廢除舊歷,“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國使用公歷,同時廢除舊歷和禁過舊年”,並嚴禁民間過春節貼春聯燃煙花爆竹、互相拜年等一切過年的民俗活動。這實際上就是要徹底取消春節這個歷史久遠、且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

不僅禁止一切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為了深入貫徹“禁過舊年”的最高指示,國民政府不但取消春節假期,還不允許商店關門,要求正常營業;如發現按照舊歷年節放假的學校、部門負責人,就進行嚴厲製裁;那些關門回家過年的商人一經被查到也要受到懲罰,甚至在街上為人寫春聯糊口的落魄文人也受到了查處。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人民意願不可違,1934年,國民政府停止了強製廢除陰歷,要求“對於舊歷年關,除公務機構,民間習俗不宜過於干涉”。

吃水不忘挖井人,過春節不忘袁世凱,祭上一枚袁大頭,這段歷史不忘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