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希特勒入侵蘇聯目的是為了敗中取勝: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巴巴羅薩作戰,與其盟國大規模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很多人非常奇怪,為什麽納粹德國要全力進攻蘇聯?

拿破侖的例子就在眼前,此時進攻蘇聯似乎是很愚蠢的。當年拿破侖已經擊敗歐洲所有強敵,成為歐洲大陸毫無疑問的霸主。

然而,拿破侖卻大規模入侵俄國。結果,征服地域遼闊的俄國,在當年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俄軍聰明的採用後退持久作戰和焦土作戰,消耗法軍的實力,攻擊他們的補給線。在持續消耗且嚴重缺乏補給情況下,法軍雖然佔領了莫斯科,最終卻徹底崩潰。法軍65萬大軍中的58萬傷亡被俘,幾乎全軍覆沒。俄國人也損失了21萬,主力損失殆盡,但並沒有法軍那麽嚴重。加上俄國人還有很多盟友,最終聯合英國、普魯士等國打垮了拿破侖。

那麽,通曉歷史的希特勒,為什麽還要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呢?

這也是,希特勒試圖敗中取勝,才先下手為強!

希特勒很明白,他同蘇聯的互不侵犯條約是一張廢紙,隨時可能被廢除。

史達林也曾經語重心長的告訴年輕的蔣經國:條約是沒有用的。

德國並沒有入侵英國成功,在不列顛空戰中遭遇了失敗。所以,即便德國打敗了法國,仍然有僅僅隔著英吉利海峽的強敵英國。同時,僅僅相隔著地中海的北非,以及陸地相連的中東,主要都在英法的控制下。實際上,德國在西線仍然有著強大的敵人。

希特勒是個戰略家,他自然明白美國遲早會加入反軸心國聯盟,加入英國一方,成為西線的強敵。

而美國的實力強大,即便德意日聯手對付一個美國,未必能夠打得過。

這種情況下,德國最需要做的是,用盡方法盡快打垮東線的蘇聯,以避免兩線作戰。蘇聯垮掉以後,德國等於掌控了整個歐洲大陸,再聯合東亞的日本,實力會大為增強。同時,由於蘇聯投降,軸心國可以獲得蘇聯高加索的石油,解決了(日本)石油匱乏問題,戰爭潛力也有很大增強。此時依靠德國的陸軍、空軍,日本的海軍,還是完全可以同英美周旋一通的。

但是,如果希特勒不去攻打蘇聯,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一戰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結盟以後,這個聯盟實力太強。

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就佔到世界總份額的13.2%,同蘇聯和英國差不多,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德意日聯盟的工業總實力,大約是英美法蘇聯盟的三分之一略多。由於實力相差太遠,納粹德國是很難獲勝的。

如果希特勒不去打蘇聯,最終很有可能是英美法蘇,聯手進攻軸心國。德國不是對手,被迫要退出佔領的歐洲部分,丟掉到嘴裡的肥肉。

對於希勒特來說,他寧可冒險去攻打蘇聯,也不願意接受這種必然的慘敗。

在希特勒看來,打敗蘇軍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蘇聯剛剛進行過大清洗,軍隊中的5位元帥中的3位、15位集團軍司令中的13位、9位海軍上將中的8位、57位軍長中的50位、186位師長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陸軍政治委員、28位軍政治委員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處以死刑。

用希特勒的話來說:史達林槍斃了自己所有的高級軍官。

由此,蘇軍戰鬥力有著極大的下降,新任的師長、旅長往往都是原來的團長緊急提拔,並沒有相應的能力。以1941年為例,蘇軍的軍官裡有75%尚未任職超過1年。在1939年底到1940年初的蘇芬戰爭中,面對人口僅有300萬的小國芬蘭,蘇軍出動高達99萬人,血戰整整3個月,才迫使芬蘭人屈服。此戰,蘇軍表現極為拙劣,共有33萬人死傷,高達3500輛坦克被摧毀,芬蘭只有7萬人傷亡。

希特勒認為,蘇軍的戰鬥力是低劣的,不是德軍的對手。趁著蘇軍沒有完成整軍備戰提高戰鬥力之前,德軍應該用閃電戰將其擊潰。希勒特的計劃是,在大軍佔領莫斯科之前,圍殲蘇軍現有的300個師,佔領蘇聯的歐洲部分。隨後,德國用空軍炸毀烏拉爾山區的工廠,迫使蘇軍投降。

當時蘇聯失去了歐洲的地盤,又失去了軍事工業,也就只能屈服。

為什麽希特勒急於在1941年動手?

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 蘇軍正在迅速的擴軍備戰。

相比2年前的1939年,蘇軍的現役軍隊從130萬猛增到了1941年6月戰前的320萬。如果計算地方部隊和民兵,蘇軍從240萬猛增到570萬;火炮從5萬多門增加到11萬門,坦克2萬輛增加到2萬6000輛,飛機從7000多架增加到1萬8000多架。

這個擴充數量十分驚人,讓全世界震驚。

除了數量以外,蘇軍武器質量也有很大提高。

如坦克數量似乎增加不多,其實是蘇聯淘汰了老舊不堪使用的輕型坦克,大規模換裝先進的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當時德軍沒有一種坦克,可以有效對付T34。

蘇聯空軍也在淘汰老式的伊15和伊16戰鬥機,開始換裝新式戰機,飛機性能有很大提升。

在1941年的前半年,蘇聯軍事機器所生產的100%的坦克和87%的戰機都已經屬於現代的設計。希特勒認為,如果拖下去的話,蘇軍會越來越強,對德軍只能越來越不利。而且美國遲早會加入戰爭,德國不如抓緊時間發動猛攻。

畢竟在1941年,德軍還有指揮、訓練、裝備的很大優勢。

第二, 蘇軍軍事戰略的錯誤。

由於史達林固執的認為德國人不會蠢到進攻蘇聯,當時蘇軍防禦戰略是完全錯誤的。

在320萬蘇軍現役部隊中,有高達190萬部署在蘇德邊境附近。這還不算!有41%的蘇軍基地集中於接近邊界不到200公里的地方,依據蘇軍的指令,燃料、裝備、火車等等也大量被囤積在那裡。以德軍在法蘭西戰役的經驗來說,他們的380萬大軍只需要不長的時間,就可以將這些胡亂部署的蘇軍全部殲滅。

如果史達林發現自己的錯誤,將部隊從邊境撤走,沿著遼闊的國土進行持久戰的部署,就輪到德國人倒霉了。當年拿破侖,就是這麽戰敗的。機不可失,必須立即進攻。

結果,巴巴羅莎行動開始,德國人在不到半年時間就佔領蘇聯西部寬闊的領土,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國家和莫斯科西面幾乎全部的俄羅斯領土,約有130萬平方公里,人口為7500萬。

蘇軍在半年時間,付出高達400萬以上的傷亡,其中被俘官兵就有240萬之多。蘇軍最初的320萬現役部隊傷亡殆盡。

然而,希特勒卻大大低估了蘇聯的戰爭潛力。希勒特認為蘇軍最多可以組建500到600個師,然而1941年底蘇軍已經組建了825個師,動員了接近1000萬人參加戰爭。蘇軍雖然每個月都有巨大的傷亡,但也能保證每個月60萬人的補充兵員。

最終就是,德軍同當年的法軍一樣,陷入了俄羅斯可怕的冰雪和泥沼中,進行了一場無休止的民族戰爭。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