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蟄居,閉藏,讀詩煮茶,冬日裡最美的事

雲暗初成霰點微,旋聞蔌蔌灑窗扉。

最愁南北犬驚吠,兼恐北風鴻退飛。

夢錦尚堪裁好句,鬢絲那可織寒衣。

擁爐睡思難撐拄,起喚梅花為解圍。

宋·釋善珍

小雪第二候,氣象上升地氣下降,氣象就是陽氣,地氣是地面下的陰氣,一升一降,導致天地之氣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蟄穴動物進入冬眠。人也會感覺提不起精神。

冬天宜蟄居,閉藏。杜甫《遣興五首之二》有:“蟄龍三冬臥,老鶴萬裡心。”古人以農歷十月為孟冬,十一月為仲冬,十二月為季冬,並將三個月份合稱“三冬”。

寫雪的詩,比任何一個節氣都多

擁衾而臥,可以看雪灑窗扉,可以聽雪落大地的曼妙與空靈,還可以掉進舊時光裡,聽古人吟詠詩歌,一懷詩情和著雪花溫柔的飛。

按照傳統的風俗,小雪日,除了民間的醃臘肉,吃糍粑,喝刨湯,還有才子文士的風情雅趣——吟詠詩歌。

這個風俗來得沒有原由。或許是因為天地間一片晦暗,需要抒懷詠志,舒緩心情,也或許是因為要對襯這個詩意的名字,不求時光無錯,隻願流年不負,拈一縷寒風,染一汪夜色,讓心事開成絕世繁花。

寫雪的詩,比任何一個節氣都多。

翰林學士徐鉉,閑坐征西府,試新爐,煮舊茶,持卷感懷:“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

白閣寺僧人無可,在漫天的雪花中,一洗塵心,吟出“片片互玲瓏,飛揚玉漏終。”

儒生李鹹用因朝代亂離,仕途不達,心意落寞中獨自嗟歎“散漫陰風裡,天涯不可收。”

南陽人張登盼雪不見雪,千種風情無法與人說,便揮筆戲題絕句:“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一個人的雪,是寂寞,平平仄仄,都是心裡的纏繞,兩個人的雪,是依靠,無論是對坐酬和,還是迢迢遙寄,都有了溫暖,有了溫度。三個人的雪,就添了一份熱鬧,一群人的雪,那就是一場縱情的釋放了。

找一個開闊的地方,搭起彩樓。唐中宗端坐在上面,不聽歌吹,不賞宴舞,隻召了才子文士命題做詩。

一紙薄宣鋪開,或深或淺,或急或緩,但憑各人的心意。詩做好了,就交人呈上去,逐一查看。沒有被選中的,就從彩樓上扔下去,一張一張,繁密如雪花,紛紛揚揚,凌亂了眾人的眼。

如果一片雪,就是一首詩,歡喜的,悲戚的,惆悵的,清絕的,潸然的,一首一首堆疊起來,這跌宕起伏的情節,估計一生也難讀完。

宜進棗湯

農歷十月宜進食棗湯,方子是取大棗去皮核,於文火上反覆焙香,然後泡作湯服用,養中和之氣。

食芋艿

芋頭又叫蹲鴟、芋魁、芋根、土芝、芋艿,有紅芋、白芋、九頭芋、荔浦芋(福建稱之為檳榔芋)等幾種類別,其中荔浦芋是芋頭中的上品。

蹲鴟的別稱則見於《史記·貨殖列傳》“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饑。”蹲鴟是北方一種大芋頭,因為形狀像一隻蹲著的鴟而得名。

在南方,芋頭可謂雅俗共可賞。蘇東坡《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奇絕,天上酥酡則不知人間絕無此味也》詩中說:“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南海金虀膾,輕比東坡玉糝羹。”普通的江南人家也有“賀歲羹”,即粥中加入芋頭、荸薺、紅棗、菱角等。

臘肉新爐

天灰灰的一冷下來一直到年根兒前,是臘肉的繁盛期。正因為氣候相對乾燥,這時候製作的臘肉品質最高,口感最佳。而“臘”,又和臘月、臘祭同音,好像不備一點兒臘肉當年貨,就少了幾分年味兒。

湖南是臘肉的名鄉。過去,農村人家殺了豬,大部分都給製成臘肉,醃好了掛在廚灶房梁上,再經谷殼、木屑等煙熏成臘肉,熏的時候根據每家的口味習慣加一些陳皮、肉桂等香料。這種煙火的味道,甚至使湖南一帶的臘肉形成了一大流派——“煙熏臘”。

汪曾祺在《肉食者不鄙》裡就不無認真地懷念過這種臘肉:“有一次在長沙一家大飯店吃了一回蒸臘肉,這盤臘肉真叫好。通常的臘肉是條狀,切片不成形,這盤臘肉卻是切成頗大的整齊的方片,而且蒸得極爛,我沒有想到臘肉能蒸得這樣爛!入口香糯,真是難得。”

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嘗糍粑

農諺所說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這裡“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語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

《歲時記:古詩詞裡的節氣之美》

作者:馮輝麗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微店獨家簽名本購買鏈接

《夢故鄉》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微店本購買鏈接

組稿 | 文藝君

美編 | 褚嫣楠

圖片 | 江蘇文藝出版社(部分來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