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水滸英雄們愛用的民間兵器——樸刀

水滸中的兵器很多,其中刀是最普通也是最常見,也是使用人數最多的武器。而刀的種類也很多,比如樸刀、戒刀、腰刀、解衣刀、雁翎刀、偃月刀等等。但水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樸刀。

樸(pō)刀是大刀的一種,是一種木柄上安有長而寬的鋼刀的兵器。使用時,兩手握著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樣,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來劈殺敵人。就其長度而論,不是長兵器,而屬於短兵器一類。樸刀全長約60-150cm,刀刃長度在45-70cm之間。樸刀全長約一米二至一米五,其刀刃比大刀長,大約佔總長度的一半,可劈、刺、砍,招數繁多。

武術諺語說:“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定手。”演練樸刀時刀如猛虎,刀背、刀刃分明,使用任何招數,都要住把定手。由於樸刀用途廣泛,是闖蕩江湖的人常用的兵器。外形看,和大刀沒什麽兩樣,但是和大刀相比,刀刃(即刀身部分)佔的比例比較大,這是樸刀不同於大刀的最明顯之處。由於是用兩手握著使用,故又有“雙手帶”之稱。

樸刀還有一個別名,叫做“太平刀”。這是由於在清末年間,太平天國計程車兵都使用樸刀而得名的。然而,當時的太平天國軍不只是使用著這些傳統而古老的兵器,在火器裝備方面,也勝於清朝正規軍。

樸刀(樸音坡)也寫成博刀、潑刀、或鈸刀 (繁體不可寫作樸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冷兵器。是一種長而寬的鋼刀,可以裝在木柄上成為比一般大刀還要長的長兵器,也可以卸下來單獨作為一種短兵器。在小說《水滸傳》中,宋代的“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杆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趕著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

樸刀出現於宋代,到了清末前後,才被廣泛使用。其起源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當時民間不許保存長兵器,於是有人把大刀改為短把的樸刀,戰鬥時再在加柄。宋代禁止民間擁有兵器。《宋會要輯稿》中說,“著褲刀”,即掛在褲子上的刀,因為人們日常需要使用而不能禁止,於是樸刀得以成為唯一的合法民間武器。

因此,在《水滸傳》中,有關各路英雄使用樸刀的描寫隨處可見。就其起源而論,與其說是把大刀的柄縮短,以適應近戰的需要,莫如說是為了應付民間不許保存長兵器,而把大刀改為短把的樸刀更符合歷史實際。這種樸刀多在民間使用,但是在清朝,卻破例地把樸刀納入軍隊的指定兵器之中。

《辭源》解作窄長有短把的刀。《漢語大詞典》解作刀身窄長、刀柄較短的刀。雙手使用。這種兵器在宋代、 元代的通俗文藝作品中屢屢出現(下面將舉例說明),卻不見於宋人曾公亮等所編著的《武經總要》的記載。書中說:“刀之小別,有筆刀軍中常用。其間健鬥者,競為異製以自表,故道有太平、定我、朝天、開陣劃陣、偏刀、車刀、匕首之名。掉則有兩刃山字之製,要皆小異,故不悉錄。”書中繪圖介紹了八種刀。包括掉刀、屈刀、歡耳刀、掩月刀、 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獨不及樸刀,可見兵學家並不把它視為真正的武器。它只是流行於民間、而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陋的兵器。

宋人對這種“刀”的形製做了細致的說明:

仁宗天聖八年(1030)三月詔:“川峽路今後不得造著褲刀,違者依例斷遣。”五月,利川路轉雲使陳貫言:“著褲刀於短槍乾、拄杖頭, 安者謂之‘撥刀’;安短木柄者,謂之‘佘刀’。並皆可著褲。‘佘刀’是民間日用之器,川峽山險, 全用此刀開山種田,謂之刀耕火種。今若一例禁斷,有妨農務,兼恐禁止不得, 民者犯眾。請自今著褲刀為兵器者禁斷;為農器者放行。”乃可其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