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亦菲的鵝黃妝是藝妓妝?真正的古妝什麽樣?

今天凌晨《花木蘭》真人版的預告終於和大家見面了,短短的一分多鍾預告,真的是讓我們很期待了,劉亦菲的打戲依舊行雲流水的流暢美麗,濾鏡和美顏在這部電影裡根本看不到,只有一個素顏,部分網民甚至將花木蘭的鵝黃妝誤認為為"藝伎妝”。

不過大家應該記得原本詩文就是:“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那時候我們就知道,那個朝代女子妝容就是將額前塗黃這樣的妝容。

今天這篇就是我們的#美商提高#朝代審美系列之唐代妝容2。來學習下古代高級玩家都是怎麽玩兒妝的。

鳳九的額飾——面飾的一種

花鈿與面靨

花鈿又叫花子。在先秦時就已經出現,到了唐代尤為興盛。

製作花鈿的材料(硬紙、金箔、魚鰓骨、螺鈿殼、蜻蜓翅、雲母片及翡翠等等)和顏色都十分豐富,花鈿的妝飾效果也就非常多樣。

在古代,通常是用呵膠將花鈿黏貼於額頭眉間,最簡單的花鈿僅以一個小圓點妝飾眉心。

梅花形狀的花鈿也十分常見。

除了花朵形狀,還有不少樣式更為複雜的花鈿,例如牛角形、三葉形、桃形、銅錢形、扇形等形狀。甚至有用各種翠鳥的羽毛以及染色的蜻蜓翅膀製成的花鈿。

花鈿的顏色也有很多種,這和花鈿的製作材料有很大關係。金箔為金色、魚鰓骨為白色。

而翠鳥羽毛則為青綠色,所以也被稱為“翠鈿”。因為翠鈿的清新別致,所以很受唐代小姐姐們的喜愛。

《搗練圖》局部——藍綠色花鈿

《宮心計2:深宮計》蕭淑妃

在臉上妝飾花鈿,除了換花樣玩妝、增添妝面精致程度,在當時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遮蓋瑕疵——當時正妻掌摑小妾們的現象很常見,所以不少被打女性需要在面部黏貼花鈿來掩蓋傷痕。說到底原因還不是出在大豬蹄子身上?

除了花鈿,面靨也是唐代女性喜愛的面飾中的一種。說白了,就是沒有酒窩的美人,用裝飾物偽裝酒窩的手法(“靨”就是面頰上的酒窩)。

“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

其實在最初,面靨並不是一種妝飾,而是一種記號——當宮中妃嬪生理期不能接受“禦幸”時,就會在臉上點一下,女官看見後就不會記名。這種標記後來傳到了民間,逐漸演變成一種妝飾,也就是現在的面靨。

面靨的妝飾樣式最簡單的為豆子一般的兩個圓點。

《法門寺猜想》袁立

盛唐以後,面靨的妝飾樣式更加豐富妝飾範圍也逐漸擴大——金黃小花一般的黃星靨、狀如錢幣的錢靨、花朵一樣的花靨都是這個時期非常流行的面靨樣式。

到了晚唐時期,還增添了鳥獸形狀的面靨。

鳥靨——敦煌榆林窟壁畫《五代女供養人》

臨摹

面靨和花鈿是有明顯區別的:花鈿的妝飾位置在眉心與額頭,而面靨的妝飾位置則在酒窩附近。

花鈿與面靨,作為面部裝飾物,為現代時尚提供了諸多靈感。很多秀場造型都由此而來,而秀場潮流也進一步引導了彩妝風格的傾向。

古代面靨與現代珍珠妝的碰撞

PONY的這種水鑽妝(日常系珍珠裝),本質上也就是面靨的變種,現代材質的應用。這種妝容不是很日常,但特別適合度假、音樂節這種放鬆身心的活動。

總之就是,嗨起來~

下面這個夢幻華麗的Coachella音樂節妝容,可以看做花鈿與面靨的結合體,用作整體妝容的妝飾部分。不僅靈動,又平添女人味,PONY出了視頻教程,大家都可以學起來啊。

淚眼妝也是同樣的道理。重點在用珠光系眼影,畫在下眼瞼位置,使臥蠶blingbling的營造出淚光的效果。

淚眼妝的靈魂就是在紅粉色系眼妝的基礎上+貼片妝飾的部分。共同打造少女般閃耀的夢幻感。

落梅妝

也稱梅花妝。落梅妝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花鈿在妝面上的具體應用。主要是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圖形。

當時的宮女們覺得額頭上裝飾幾朵梅花花瓣,更顯嬌俏,也學著在額頭上粘花瓣,這種妝也就成了宮廷日妝。但臘梅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於是她們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貼在額上或者面頰上,叫做“梅花妝”。

這種裝扮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宋代都非常流行。

試問哪個小可愛小時候沒在額頭上貼過小紅點?沒貼過的應該也看過別人貼。

額黃妝

又叫鵝黃妝。是用黃色顏料染畫額頭,使額頭呈現黃色的一種妝飾。

額黃在唐代以前就受到了女性的歡迎,額黃和八字眉組合成了公主出嫁時的妝容。

有一種較為特別的染畫方法,是將黃粉在額頭上繪出花蕊形狀的圖案。“蕊黃無限當山額”就提及了女性描畫蕊黃的樣貌,蕊黃的妝飾效果顯得更加精致。

額黃除了使用染畫的方法,還可以將黃色的材料剪成各種形狀,黏貼在額頭進行妝飾,這也就是在詩中出現的“花黃”。

這種妝飾形式與花鈿妝有幾分類似,但花鈿的顏色要比花黃豐富許多。下面一張圖解釋鵝黃與花鈿的關係,以及花鈿與面靨的區別。

看到額黃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火過一陣子的胡蘿卜色妝容,這種大膽用色,很值得借鑒。

夏天馬上就來,大家都準備好了嗎?這種甜蜜又充滿陽光感的妝容色彩不能錯過。

斜紅妝

又被稱為“曉霞妝”。用胭脂描繪而成,通常畫在臉頰兩側、鬢角眉毛之間。形狀類似弦月,也有化成花朵紋樣的。

這種面飾始於南北朝,在唐五代時期非常受歡迎。

據史書記載,三國時期,魏文帝的寵姬薛夜來不慎將頭撞在了水晶屏風上,撞傷了太陽穴並留下了疤痕。雖然是疤痕,卻透出了不一樣的美,魏文帝也更加寵愛薛夜來。這促使宮中女性競相效仿,斜紅也就作為一種面部妝飾並流傳至唐代。

從妝飾效果來看,斜紅是一種很特別的面飾,但閱聽人少,也很難說是具有美感的妝飾。正因為這種小眾的詭異美感,所以並沒有流傳到之後的朝代。

可以說斜紅妝是有時代色彩的時世妝,同樣也比較具有局限性。不過如果人人都美成丫丫,想必也沒什麽局限性了。

唐代小姐姐都這樣玩妝

唐代女性的化妝步驟主要有:敷鉛粉、抹胭脂、畫眉黛、染額黃、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唇脂。

姑娘們在化妝時通過對各種妝飾的組合形成一套妝容,選擇的妝飾手法和妝飾重點不同,完成後的妝效就具有很大差異。

因為唐代的審美很是包容,同樣,妝容樣式也是繁多,比起普通的好看,唐代小姐姐們更愛追求獨特新穎的個人特色。

唐代女性自信的精神為她們的審美文化增添了獨有的魅力。這份自信也深深的影響到周邊地區與國家的女性。

傳統韓式婚禮新娘妝面

古人尚且如此,我們也不能落後啊。氧叔一直相信絕色美人在民間,比起一味的受到韓流審美的影響,發揚我們自身的大氣優雅美,豈不是更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