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CPU越垃圾,電腦開機越快”,是真的嗎?

新裝主機安裝NVMe固態硬碟,開機速度還沒5年前的筆電快?這可能不是錯覺。

Windows 7時代大家剛剛用上SATA固態硬碟,“10秒開機”是最直觀的變化。如今許多年過去,很多朋友已經用上NVMe固態硬碟,但並沒有感覺到開機速度變快多少。相反,很多人表示新裝的主機開機要30秒,甚至有人說“CPU越垃圾,開機越快”。這是怎麽回事?

固態硬碟隨機讀寫速度快,對開機提速起到很大的幫助。但如今固態硬碟普及,電腦開機速度卻不複當年的水準。同一款硬碟,有人3秒開機,有人要30秒,存儲極客今天就為大家撥開電腦開機速度迷雲。

電腦開機過程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Pre-boot)從按下電源開關到出現Windows徽標,這一階段屬於電腦BIOS自檢過程;第二個階段(Windows Boot)是Windows啟動過程,硬碟性能直接影響速度;第三個階段(Password Timeout)是系統登陸,多數玩家開啟了自動登陸所以這一部分影響是零;第四個階段(Desktop)是進入桌面直至所有自啟動項加載完成的過程。

機械硬碟開機過程中第二和第四階段時間佔比很大。在升級到RD10 NVMe固態硬碟之後,純粹的開機過程(Windows Boot)只需要2-3秒完成。第一階段的系統自檢時間就成為大頭。

越是高配的電腦開機自檢越慢,這是因為這類電腦的主機板為提供豐富的功能會配備大量的第三方芯片(如USB3.2、RGB控制器、無線網卡等),這些芯片在開機時都需要花費時間進行自檢。近幾年有些被神話的“UEFI開機”並不能跳過硬體自檢過程。

反過來,一些較老的電腦主機,尤其是品牌機、筆電電腦,由於系統配置不高且硬體固定,板載設備芯片少、BIOS不需要複雜的超頻功能,自檢速度就很快。打開Windows 10的任務管理器,在啟動選項中顯示的“上次BIOS所用時間”,就是前邊我們在BootRacer中看到的Pre-boot時間。

一台5年前的老筆電可以輕鬆做到3.1秒完成BIOS自檢,而一台英特爾Z系列或X系列主機板的高配主機可能要在這裡花上10到15秒的時間。在開機的第一階段,任你固態硬碟有多大的能力,也無法影響到懶洋洋的主機板磨洋工。最妙的是很少有人把開機慢怪到主機板頭上。

我們可以通過在BIOS設置中開啟Fast Boot、將POST Delay Time改為0秒等方式來略微加快開機自檢速度,但依然沒有辦法同品牌機一較高下。

在優化過後,小編將華碩Z270的開機自檢時間從14秒降低到了8秒,但還是比隻用機械硬碟時的6秒多出2秒。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NVMe固態硬碟本身也是一種參與開機自檢的PCIE設備:設備越多,開機自檢時間越長。

作為旗艦級固態硬碟,鎧俠RD10已經把開機第二階段Windows系統啟動過程用時壓縮到2秒之內,幾乎不可能更快了。是開機過程的第四階段導致我們無法看到10秒開機:Windows 10包含了太多用戶無法關閉的系統進程,為了避免機械硬碟卡死它們當中很多被設計為延遲啟動,導致這部分時間也被算進了開機耗時之中。無論你如何優化,都難以消除它們的影響。

所以結論就是:如果無法實現10秒以內開機,需要背鍋的是主機板BIOS自檢以及微軟照顧機械盤的系統設計。實際上對於大多數固態硬碟用戶,第四階段的影響是無感的。只要看到桌面就可以立即運行我們想要開啟的應用,而不必像機械硬碟時代那樣等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