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敦煌莫高窟在古代的地位

莫高窟,又稱千佛石窟或千佛洞,在敦煌市中心東南25公里處,形成了一個由492個洞窟構成的洞窟系統,位於中國甘肅省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宗教和文化十字路口的綠洲。這些洞窟也可以稱為敦煌石窟;然而,這個術語也作為一個集體術語來使用,包括敦煌地區內外的其他佛教洞穴遺址,如西千佛洞、東千佛洞、玉林洞和五廟洞。這些洞窟包括了一些跨越1000年的佛教藝術的最好的例子。最早的洞穴是在公元366年作為佛教冥想和崇拜的地方被挖掘出來的。

莫高窟是中國佛教石窟中最著名的,與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一起,是三個著名的古代石窟之一。中國佛教雕塑遺址。1900年,在11世紀被圍起來的所謂“圖書館洞穴”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文獻庫。隨後,圖書館的內容分散在世界各地,在北京、倫敦、巴黎和柏林都發現了最大的藏書,國際敦煌項目旨在協調和收集敦煌手稿和其他材料的學術著作。這些洞穴本身現在是一個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還有許多可供遊覽。這些洞穴在漢語中通常被稱為千佛洞,一些學者推測這個名字來自於它的創立傳說,當時嶽村和尚在遺址上看到了一千佛。然而,這個名字可能來自於遺址上的大量佛像,或者這些石窟牆上的縮微雕像,因為這些雕像被通俗地稱為“千佛”。

敦煌是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為抵禦匈奴而設立的邊防哨所。它也成為通往西方的重要門戶,絲綢之路上的商業中心,以及各種人和宗教,如佛教的會晤場所。敦煌附近莫高窟的建造一般被認為是在公元四世紀的某個時候開始的。根據唐太后吳年間的一本書,李俊秀的佛教僧侶有簽證。

公元366年,有一千尊佛像沐浴在金色的光中,激勵他在這裡建造一個洞穴。這個故事在其他資料中也有發現,然而,另一份文獻《沙州土井》給出了353年的早期日期。和尚法良和遺址逐漸發展起來,到了北梁時期,在遺址上已經形成了一小群和尚。這些洞穴最初只是作為隱士和尚的冥想場所,但後來發展成衣務於附近湧現的寺院。北魏、北周統治家族成員在這裡修建了許多洞穴,並在隋朝的短暫時期繁榮起來。到了唐朝,洞穴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一千個。

到了隋唐時期,莫高窟已經成為公眾的朝拜和朝聖之地。從4世紀到14世紀,僧侶們建造的洞穴是用捐贈者的資金作為神龕。這些洞穴被精心地繪畫,洞穴的繪畫和建築作為冥想的輔助,作為尋求啟蒙的視覺表現,作為記憶裝置,並作為教具,向那些不識字的人介紹佛教信仰和故事。這些主要的洞穴是由一些讚助者讚助的,比如重要的神職人員、當地的統治精英、外國顯貴以及中國的皇帝。其他的洞穴可能由商人、軍官和其他當地人,如婦女團體提供資金。

唐代,敦煌成為絲綢之路的主要商業中心和主要的宗教中心。這個時期莫高窟建造了大量的石窟,包括遺址上的兩尊大佛像,這是繼唐太后吳澤天一年前頒布在全國各地建造巨型佛像的法令之後695年建造的最大的佛像。當時在西藏的控制之下。敦煌作為邊疆城鎮,曾多次被其他非漢族人佔領。唐代以後,遺址逐漸衰落,元代以後新洞穴的建造完全停止。

(來源:秋月兩湖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