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完這十問 你能成為最懂5G的一批人

如今,全球已經正式開啟了“5G時代”。

今年能隨時用上5G嗎?

5G手機什麽時候能買?

5G資費貴不貴?

5G芯片哪家強?

5G成熟後,還會有3G、4G嗎?

5G來了,VR會有機會嗎?

5G到來後,能打破偏遠山區的信息壁壘嗎?

5G和AI什麽關係?

5G股票能買嗎?

6G是什麽?

關於5G,老百姓最關心的十個問題

看完十個答案,保證你將成為世界上最懂5G的一批人

1

問:今年能隨時用上5G嗎?

答:今年肯定不成,要等待較長時間

的確,國內5G進展非常快,運營商在國內很多城市積極展開試驗試點,展示的5G應用更是百花齊放。但是,普通用戶要想隨時隨地用上5G服務,今年肯定不成,要等待較長時間。

5G產業鏈成熟需要時間,涉及到芯片、終端、網絡、應用等各方面,需要各環節協同成長,才能為用戶提供大家想要的5G服務。終端層面,雖然現在5G手機已經出現,但是價格相當之高,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只有等技術更為成熟、規模進一步擴大之後,5G手機才會普及;網絡層面,5G網絡所在的頻段比4G網絡要高,因為頻段高、覆蓋窄,所以要實現和4G相同的覆蓋,就需要建設更多的5G基地台;從建網的難度而言,5G要難上不少,所以運營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完成5G在全國範圍內的連續覆蓋,而是會采取逐步覆蓋的策略,先從流量密集的一線城市開始,然後再異塵餘生開來,這需要時間。所以,今年大家可能會在部分一些和熱點城市用上5G服務,但是想要隨時隨地用上5G是不可能的。

更深層次而言,5G和2G/3G/4G是有本質區別的,它不僅僅是提供人與人通信、帶來更快的網速,還提供人與物、物與物通信,帶來超低時延通信和海量連接。如果將“隨時用上5G”定義為能隨時更快上網,需要等一段時間,如果將5G定義為萬物互聯,那麽則需要等待更加長的時間,需要等新版本5G標準的制定和出爐,需要等待產業鏈的成熟。

5G大門開啟,運營商迎來了全新的時代,從以往的技術驅動走向了應用驅動,需要去探索、摸索,需要時間去等待。

2

問:5G手機什麽時候能買?

答:2019年下半年上市,建議2021年購買

在實際應用中,5G的速率是4G網絡10倍以上,一部1G的電影“秒下”,在線觀看視頻時不用等緩衝,玩大型手遊時不會卡頓,5G網絡的極致網速讓人嚮往。於是,越來越多的用戶問:我什麽時候能夠用上5G手機?5G手機貴嗎?

目前,不少手機廠商都已宣布自家5G手機的面世,華為的5G折疊屏手機Mate X、小米Mix3、中興Axon 10 Pro 5G、OPPO Reno 5G版、vivo NEX 5G版、三星S10 5G版和三星5G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等。雖然現有的部分5G手機會在今年下半年陸續開售,但考慮到5G網絡部署工作的進展,5G手機的大規模出貨要等到2020年。

在網絡上,有數位博主爆出了國行5G手機售價,OPPOReno 5G版售價是11800元,中興AXON 10 Pro5G版售價是10800元,華為Mate 20 X 5G版售價是12800元,vivo NEX 5G版售價是11800元,小米MIX 3 5G版售價是11800元。就算買得起手機,普通用戶也要考慮用不用得起的問題,考慮到5G手機的價格和流量資費等問題,想拿到性價高的5G手機,要等到2021年。

為什麽不建議用戶在2019年下半年入手5G手機?拋去價格和資費因素,用戶還需考慮體驗問題。首先,5G手機要有配套的5G基地台,目前,國內運營商的5G基地台建設還遠遠不夠,再加上首批5G手機的發布多是出於手機廠商的宣傳需要,即使用戶入手5G手機,大部分時候也無法用上5G網絡;其次,目前並沒有出現5G手機的剛性應用,用戶手機裡的主流應用,4G即可滿足網速需要。最後,5G手機的產業鏈還不成熟,技術大換代,首批5G用戶很可能成為“實驗小白鼠”,會碰到手機發熱量大、電池消耗快等問題。

3

問:5G資費貴不貴?

答:5G資費基本不會比4G貴

乍看之下,國外5G套餐資費令人望而卻步,套餐總價比4G有所上漲,但從流量單價來比較,5G資費不升反降。預計,中國5G資費基本不會比4G貴。

美國和韓國是全球最早商用5G的國家,目前均已推出5G資費套餐。美國運營商Verizon每月570元人民幣起步,韓國三家運營商每月325元人民幣起步,乍看之下,國外5G套餐資費令人望而卻步,套餐總價比4G有所上漲,但從流量單價來比較,5G資費不升反降。

美國運營商AT&T和Verizon都已公布了5G套餐資費,Verizon起步檔是85美元/月(大約人民幣570元),不限流量,但是速度強製管控,只能看480p視頻,幾乎沒法用;最高檔是真切的5G網絡,105美元/月(大約人民幣705元),不限流量,最快網速可達625MB/s。AT&T的資費水準與Verizon差異不大,起步價為70美元(大約人民幣480元)。相比4G資費,套餐總價上漲幅度並不算大,300多元人民幣可以享受40GB的4G流量。

韓國三家運營商KT、SKT和LGU+的5G標準資費套餐是幾乎一樣的,每月5.5萬韓元(大約人民幣325元)8GB流量的最低檔套餐,是運營商應韓國政府要求加入的,給民眾嘗鮮使用,對於已經習慣大流量套餐的韓國用戶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也就是說,真正的起步檔是每月7.5萬韓元(大約人民幣443元)150GB流量。再上一個檔次是每月9.5萬韓元(大約人民幣561元)200GB至250GB流量,三家運營商提供的流量和優惠有所不同。LGU+的折扣是月租費打75折,拿主推套餐中7.5萬韓元的一檔來計算,每月只需支付4.1萬韓元(大約人民幣244元),可以享受150GB流量,相當於2.2元/GB。對韓國用戶來說,這簡直就是白菜價了。因為就拿LGU+的4G套餐資費來說,基本處在34元人民幣/GB的水準。而且,韓國的資費套餐起步價並不低,前兩年基本都在兩三百元人民幣左右。

至於中國5G資費,基本不會比4G貴。經過幾年的提速降費,中國4G資費已經處於全球較低水準,有中國運營商高層透露,5G資費預計在1元/GB的水準。

4

問:5G芯片哪家強?

答:高通、華為站在舞台中央

芯片——5G手機的核心技術,而芯片中負責通信的是基帶,這也意味著5G手機離不開5G基帶。芯片研發投入巨大,就連蘋果都一度因為“缺芯”被卡住脖子,蘋果5G手機遲遲未能推出,今年4月,蘋果與高通達成和解,英特爾則宣布退出移動5G基帶市場。

刨除英特爾,全球發布5G芯片的公司還有五家,分別是高通、華為、三星、紫光展銳和聯發科。其中,紫光展銳和聯發科實力稍弱,三星已在韓國上市銷售的5G手機Galaxy S10採用自家的芯片ExynosModem 5100,但結果差強人意,不僅在覆蓋範圍和速率上都被爆出問題,在4G和5G切換上也不順暢。

站在舞台中央的是高通和華為,早在2016年,高通就推出了首款5G網絡的X50調製解調器,之後在2018年發布第二代X50功能依舊單一。2019年高通發布驍龍X55,在5G模式下,驍龍X55可實現最高達7Gbps的下載速度和最高達3Gbps的上傳速度。目前,國內廠商宣布的絕大多數5G手機採用的是高通的芯片組,小米、OPPO、LG、中興、聯想等主流手機廠商都在MWC上公開了搭載X50基帶的5G手機。值得關注的是,X50基帶推出的時間過早,不僅28nm工藝落後,還隻支持NSA,不支持SA,隻支持NR-TDD,不支持NR-FDD。驍龍X55雖說是真正的5G芯片成品,但這款芯片要到2019年年底才投入商用。

華為發布的巴龍5000時間比驍龍X55要早,巴龍5000是當時第一款單芯片多模的5G芯片,可以支持2G、3G、4G和5G,並同時兼容NSA和SA雙架構,也是全球第一個支持3GPP標準的商用5G芯片組。目前,能和巴龍5000一較高下的是驍龍X55,但從這兩款芯片在手機上的運用情況來看,華為領先一步,發布了搭配巴龍5000的5G手機Mate X。

5G初始階段,廠商們希望用手機佔領製高地,芯片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在手機基帶芯片市場,高通能否繼續站穩霸主地位,拭目以待。

5

問:5G成熟後,還會有3G、4G嗎?

答:需要和4G共存才能更好為用戶提供服務

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5G的初期階段,還是5G成熟之後,3G/4G網絡,尤其是4G網絡仍會長期存在,繼續為用戶提供服務。

從歷史經驗來看,每次新的通信技術出現後,都要兼容上一代網絡。2014年開始我國4G全面用,3G網絡 仍然存在,即使更久遠的2G依然在服役。原因有多方面,使用上一代網絡的用戶退網需要漫長的時間 ,同時從技術層面來說,也需要上一代網絡,比如說語音,在VoLTE真正可靠、全面普及之前,移動通 信語音業務仍需要2G/3G來承載,還離不開它。

5G時代依然如此,很長時間需要和4G共存才能更好為用戶提供服務。

從投資和網絡覆蓋的角度來說,5G和2G/3G/4G相比,完全是不同的狀態,投資規模要高出許多,運營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5G連續覆蓋,更別說深度覆蓋。在這樣的情況下,4G網絡不僅不能放棄,反而要做得更好。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4G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現在5G發展有NSA(非獨立組網)和SA(獨立組網)兩種路線,尤其是NSA,需要依靠4G核心網,可見NSA 5G和4G之間的關係是多麽緊密。雖然說NSA最終都會演進到SA,但是這要等待多少時間尚難斷定。

即使是SA 5G,同4G之間的關係還是密不可分。很明顯的例子,相當長一段時間內,5G網絡的語音通話仍是要依靠4G時代的VoLTE,這是離不開的。

所以,運營商都明確表示5G和4G將會長期共存。比如中國電信,在其《5G白皮書》白皮書中明確表示,“5G網絡演進所遵循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4G和5G網絡將長期共存。”中國移動也明確表示,“進入5G時代,5G和4G將長期共存。”

總而言之,5G和4G將會協同發展,它們之間不是有你無我,而是有你有我。

6

問:5G來了,VR會有機會嗎?

答:當然,它是未來世界的必需品

科學對於歷史最大的推動在於打破了人類固有的對時間與空間的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你與周圍空間的關係,便是你與整個社會關係的基礎與起源,而VR/AR,打破的正是這種空間感,在任何一幅對未來想象的畫面中,頭戴VR/AR設備的人類都必不可少。

毋庸置疑,VR/AR將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生產工具之一,從站上風口到重重跌落塵埃,VR/AR隻用了短短一年,此後便一直匍匐前進,螢幕分辨率、視頻碼流、網速……虛擬世界沒那麽容易與真實融為一體。

現在,VR/AR重新起飛,東風已俱備。

3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發布《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4K先行兼顧8K”的產業路線,預計2022年,4K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8K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突破,而採用4K或者8K分辨率的螢幕,VR畫面將不再有困擾用戶的網格感。

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等AI技術一日千里,可以在內容較少通過算法提升畫質至8K,或者在網絡不理想的情況下,通過預測使用者習慣提前做好緩存,更經濟的方式傳送碼流,減少對帶寬的佔用。

隨著5G和邊緣計算的成熟,端到端的時間將縮短在40毫秒以內甚至更少,VR最大的攔路虎——因“認知-器官”相悖產生的眩暈感,將不再困擾用戶。而隨著電信運營商推出VR雲,雲端成為內容最重要的承載平台,VR設備有了瘦身的可能,功耗和成本的降低,不僅讓VR頭盔進入家庭成為可能,設備的外型也將發生徹底變化,隨身攜帶成為可能。“5G對於VR,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剛剛在5月9日愛奇藝世界大會上發布了第三代VR頭盔的愛奇藝智能CEO熊文說出了VR產業對5G的渴望。

VR/AR對於未來的重要性,絕不在於它只是娛樂和生活的工具,它是未來世界的必需品:醫療、工業、娛樂、社交、遊戲……與5G一樣,VR/AR將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

7

問:5G能打破偏遠山區的信息壁壘嗎?

答:與5G無關,那裡缺的不是5G,而是網絡

坦白說,能否打破信息壁壘與5G無關,5G時代基地台的數量將是4G的2倍以上,而基地台之間的距離更是在100~200米之間,對於“望山跑死馬”的廣袤山區來說,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目前,全國仍有三萬多個行政村、海島、景點沒有信號或者沒有移動寬頻,這些地區或是站址獲取難度高,或是光纖網絡施工難度高,對於依靠光纖網絡傳輸基地台信號的5G網絡來說,很難根本解決覆蓋問題。

當然,也並非無計可施,微波基地台是最可行的方案。目前華為推出的5G+微波組合方案,可以通過微波方式完成5G基地台之間的連接,通過“空中接力”的方式,讓移動網絡形成無縫覆蓋,這種方式解決了基地台光纜鋪設的難題。

但微波基地台的問題同樣源自頻率,目前主流微波通信使用的頻率在3GHz-40Ghz之間,與毫米波一樣,存在頻率高、波長短、穿透力差、衰減大、傳輸距離短等問題,這意味著,它的傳輸距離必須在可視範圍之內。因此,如果要覆蓋農村和山區,基地台數量和建站成本將大幅上升,從商業角度來看未必是有價值的方式。

從三大運營商目前發布的建設規劃來看,基本都是優先在一線城市發展5G,山區想用上5G,估計還要等幾年。

當一線城市人們在糾結5G是否能讓電影下載速度從10分鐘縮短到1分鐘時,中國很多山區和農村的老人孩子們,只想讓電話不要斷斷續續。對於他們而言,缺的不是5G,而是網絡。

或許,另一種微波基地台更值得期待——衛星。衛星基地台離地越高,覆蓋範圍越廣,因此國內多家民營衛星公司都在發力離地1000公里的近軌衛星,希望通過由人造衛星組成的“星座”將信號覆蓋全球,成為空中“基礎通信運營商”。顯然,衛星的方式更適合解決偏遠山區的上網難題,但其缺點是帶寬較低,信號不穩定,且靠民營企業投資,持續性投入的風險較大。

事實上,解決山區上網難題的根本在於成本,貧困山區的網絡覆蓋難題應該是一個需專項解決的“扶貧大計”,讓“信息高速公路”和公路一樣,成為村民致富的必由之路。

8

問:5G和AI什麽關係?

答:AI生產力的指數是5G

為購房去銀行辦貸款,以往貸款審批需要一個月,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兩天走流程,因為終端機器把資料一掃,機器就能顯示這對夫婦的資產情況、消費能力、還貸能力。金融信貸領域,因為AI效率提升N倍以上。

肺結核病人走進醫院拍片,面對大量肺結核病人,醫生閱片量大,難度高,可能會出現錯誤判斷。在AI的助力下,以往X光查看需要3分鐘,現在2秒即可判斷。

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在各行各業落地都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但是當前AI還面臨著困境成為鐐銬,比如過多依賴雲端,因為Wi-Fi、寬頻等數據傳輸帶寬受限,導致時延影響決策;訓練樣本中情景信息有限,實際環境中信息源不足,使一些判斷脫離實際等。

5G的三大特性是高速率、低時延(0.5ms)、廣連接,5G核心網分布式架構完美適配應用延伸到邊緣的需求,這就解決了萬物互聯的一大瓶頸——邊緣計算的算力得到了解放。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為數據、算力、算法,5G為算力提供保障的同時,還解決了數據問題。AI數據來源90%來源物聯網,因為5G能夠連接更多的設備,物聯網的高速發展會產生大量的數據,AI的潛力將進一步得到釋放,更多的數據會使AI更準確更智能。AI技術也將應用在5G核心網中,幫助核心網在部署規劃、運行維護等方面實現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5G是高速度網絡基礎,AI是通用技術,能夠賦能各行各業。5G與AI的關係不是簡單的疊加與促進,而是互為指數,在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智能駕駛、智能醫療等領域相互解放生產力。雖然目前產業鏈仍然處於探索階段,但是5G和AI的深度結合,在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他們將成為一種基礎設施能力,如互聯網一般再一次革新人類日常的生產生活。

9

問:5G股票能買嗎?

答:利好消息較多,但仍需謹慎

今年以來,5G、邊緣計算等概念股的持續走強,民眾對5G的熱情高漲。據此前Wind終端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5G指數上漲幅度超過了44%。

從政策層面來看,自2018年6月首個5G標準(R15)落地後,政策方面透漏出的信息正在不斷推進5G。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5G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產業鏈的前期投入得到明確肯定。同時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不同於以往全國範圍內的商用,國家將於2019年在若乾個城市線發放5G臨時牌照,使大規模的組網能夠在部分城市和熱點地區率先實現。在博鼇亞洲論壇上,苗圩再次透露,根據終端的成熟情況來適時發放5G的牌照,估計有可能在今年某個時點上發放5G牌照。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重要的時間節點大概率將為5·17世界電信日。屆時,5G或將重新走強。

儘管政策一路向好,但5G商用還需設備商、運營商以及手機終端廠商共同推進。購買股票仍需理性思考。在呼喚5G商用到來的同時,股民需要思考未來十年哪些公司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公司是否有個好的管理團隊、當前各公司股價是否合理等內容再做決定,切忌盲目跟風。

10

問:6G是什麽?

答:不僅有下載速度,還能為人類服務

從2G、3G、4G到5G、6G的演進路線,並非依次征服2000米、3000米或4000米的山峰,決定6G技術特徵的因素非常多,如全球無線技術發展程度、世界經濟形勢、地球環境變化、太空技術成熟度等。毫無誇張地說,一張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就可能改變6G的技術形態。

孤獨的鯨魚用52Hz(赫茲)頻率的叫聲互換同伴,剛出生的嬰兒用1000Hz頻率的尖叫聲時刻提醒媽媽自己的存在,呼嘯進站的火車用3000Hz頻率的轟鳴吸引每個人的注意……所有無線通信的故事,歸根結底都是頻率的故事。

6G,也不例外。5G時代人們能利用的頻段主要仍集中在100GHz以下,當人們對無線通信的速度和能力報以更高的追求時,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總會將目光投向更高、未被人類大規模利用和開發的頻率,因為這裡才是無線通信的處女地。中國、美國、日本等國的科學家都已經開始著手研究1000GHz以上的無線通信,業界稱其為太赫茲,理論下載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TB。

不過,用下載速度來評價6G無疑是狹隘的。從目前來看,科學家們對6G的設想還包括了以衛星為基礎的高空無線平台、納米級天線遍布各個角落、去蜂窩化結構、應用於能源級生產、可移動甚至飛行的傳感器等。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內外的科學家們將為上述這些概念爭論不休,直到達成共識。

再次強調,現在關於6G的所有討論都只是預測,誰也無法預言歷史的車輪,未來6G的技術特徵將從人類發展的需求入手,如果若乾年之後人類最棘手的問題是經濟衰退,那麽6G就會朝著商業化目標邁進;如果人類面臨勞動力短缺,那麽6G就會擁有更多替代人類勞動的技術特徵。

科技以人為本,6G也是為人類發展服務的。不用著急翹首以盼瞭望6G的腳步,有一天5G SA獨立組網已經實現廣域覆蓋,各種5G網絡切片、行業應用豐富多彩,人們對手機動輒數百兆每秒的下載速度見怪不怪……那時,也許已經站在了6G的大門口。

IT時報記者 郝俊慧 王昕 錢立富 孫妍 戚夜雲 吳雨欣 李丹琦

編輯:挨踢妹

圖片: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