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NASA明年向公眾開放國際空間站,4億元去一趟值嗎?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於當地時間7日宣布,從2020年起對公眾開放國際空間站(ISS),允許私人宇航員登陸參觀,符合條件的企業也可以在那裡進行商業活動。

NASA7日在紐約納斯達克召開新聞發布會。圖/視覺中國

“上天”的票價不便宜,NASA預估單人往返ISS的費用大約5800萬美元(大約人民幣4億元),這僅僅是路費,在那裡的每一天都將產生額外費用。

此次活動並非隻面向美國公民,來自其他國家的公民也有資格。

在過去近20年裡,ISS一直主要服務於科研工作,雖然也曾探討過商業化的想法,但沒有落實。美國航空航天情報公司Teal Group的分析師稱,“空間站現在被準許用來賺錢,這不是一件小事。”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NASA每年花費30億至40億美元用於運行ISS,美國再財大氣粗也是有點“吃力”了。NASA領導層也開始意識到,未來終有一天ISS將交由私企接管。

現在,NASA已向世界發出國際空間站的邀請,太空之旅了解一下。

ISS旅行的條件是什麽?

BBC報導,ISS是1998年美國與俄羅斯聯合建造的,NASA並沒有完整的所有權。而且NASA一直以來都拒絕將空間站商業化。

2010年4月,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在Kibo浮動實驗室合影。圖/視覺中國

目前為止,任何希望向ISS發送產品的公司都必須證明這項任務帶有一定的教育內容,或是圍繞著某種技術展開。任何純粹的商業項目都是不被允許的,NASA宇航員也禁止從事有可能會被用於盈利的實驗。

長期駐留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宇航員斯科特·凱利2016年1月發圖稱“第一株在太空培育的花朵已經開花”。圖/視覺中國

NASA此次發布的聲明指出,航天局將從2020年開始向私營企業和個人提供ISS的空間。企業可以史無前例地使用ISS的設備,甚至在上面拍廣告和電影。不過並不是有錢就行,企業如果要申請,必須滿足以下3個條件之一:

1,開展的任何需要“獨特的微重力環境”

2,發展的商業性應用必須與NASA相關聯

3,支持近地軌道的可持續發展經濟

《紐約時報》報導,遊客前往ISS的旅程至多持續30天,每晚住宿費約3.5萬美元,包括飲水食物供給和網絡使用費用等。30天的旅程將累計花費預計超過100萬美元,另外還要支付5800萬美元路費。

據美媒Gizmodo報導,這樣的行程每次有4個席位,NASA執行一次這樣的任務大約可盈利420萬美元。不過,一年隻執行2次任務。可見,NASA的這筆買賣賺的並不多。

具體遊客的安排由波音和馬斯克旗下Space X兩家公司負責,他們將挑選遊客,保證宇航員達到太空飛行所需的醫學和培訓要求。

今年4月,搭載沙特Arabsat 6A通信衛星的Space X獵鷹重型火箭首次商業發射升空。圖/視覺中國

早在2001年,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就曾開展過這樣的業務,當年把一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60歲百萬富翁Dennis Tito送上了ISS,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太空旅遊者。

Dennis Tito花了2000萬美元乘坐俄羅斯的火箭到ISS上進行為期一周的度假。這次行程惹惱了NASA,美國方面認為這是ISS的一次不當使用。俄羅斯航天局與NASA之間曾因此一度發生爭執,NASA反對讓沒有經驗的人到ISS上去,認為將威脅到宇航員的安全,而俄羅斯則認為給資金嚴重短缺的航天局開發新的資金來源並沒有什麽壞處。

Dennis Tito。圖/視覺中國

ISS需要私企拯救?

據《華盛頓郵報》,美國政府計劃自2025年起停止對ISS的直接注資,不過並不是要拋棄這個空間實驗室,而是打算將其轉手,賣給私營企業。

也就是說,美國必須在6年內為ISS的私有化完成融資準備。相關文件提到,NASA將在未來拓展國際和商業合作,確保空間站在近地軌道的運行,但重點是將空間站未來的運營轉型為一個面向業界開放的“商業平台”。

作為ISS“商業化”的一部分,NASA將為私營企業製造一個空間站港口和公用設施,希望未來會有眾多私人空間站漂浮在地球上空。

據美媒The Verge,NASA已經授權12家企業研究如何建立空間站,它們可以依附於目前的國際空間站,也可以自由漂浮在近地軌道,用於科學研究和商業活動。運送貨物和宇航員去往空間站的費用非常昂貴,這成為研發的巨大阻礙。

據BBC報導,作為美國、俄羅斯、歐洲太空署、日本和加拿大的合作項目,ISS自2000年以來就一直有宇航員居住,隨後其創造的發現不斷讓人們認為這一耗資達1000億美元的空間站物有所值。

2018年2月,俄羅斯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了一次長達8個多小時的太空行走活動。圖/視覺中國

然而,ISS剩餘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多國太空機構當初商定的投資期限隻到2024年,這意味著5年後,ISS可能就將離開軌道,在太平洋上空解體焚毀。

NASA宇航員邁克爾·福勒(MichaelFoale)指出,除非私營企業介入,國際空間站的終結將讓世界各國千百萬納稅人付出的巨額投資付之東流。

新京報記者 陳沁涵 編輯 李麗霞

校對 吳興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