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巨頭競相挺進公共出行藍海,NFC支付或成卡位“近道”

移動支付博弈時代,三方支付機構線下場景戰役打了一輪又一輪。支付寶和微信憑借生態優勢攻城略地,瓜分流量大頭。

不過在公共出行這一“戰場”,百城爭景不可謂不激烈。但雙寡頭卻並非盛名,不少三方機構如銀聯、京東支付各憑佔位,隱有破局之勢。

坐公交投幣,刷票過地鐵閘機,都是人們日常出行時再簡單不過的動作。

但這背後,卻意味著成噸的硬幣或地鐵票需要清點、運輸和調度,同時伴有極大耗損。移動支付布局公共出行第一步,就是解決該痛點的存在。

不過,公共出行作為傳統行業,投幣刷卡的用戶教育做了二三十年,各地通卡公司也已有固定玩家、服務模式和利益格局。

三方支付機構想要切實切入出行場景,以何種手段替代原有出行支付方式成為首要思考問題,刷碼支付成為當前主流選擇。

支付寶無疑是二維碼交通支付的開拓者。當初為了讓乘客快速乘地鐵或公交,一共用了兩招,一是發明“雙離線二維碼”支付技術,二是“先乘後付”。

為了規避信號覆蓋不佳、排隊人數多等問題導致的刷碼失敗,從2017年開始,支付寶便積極將“雙離線二維碼”支付運用到上海、杭州、西安、廣州等地鐵閘機,並推向多城公交線路。

2018年5月,馬化騰現身深圳福田地鐵站,使用騰訊乘車碼乘坐深圳地鐵。這已經是他不下第三次出席類似體驗活動,騰訊對乘車碼上心程度可見一斑。

2017年7月底,騰訊正式推出“騰訊乘車碼”宣告入局公共出行,用戶可以通過小程序的二維碼掃碼乘坐公交和地鐵。隨後,騰訊更是提出乘車碼“掃城”規劃,試圖接入全部一線城市。

而最早撕開交通領域電子支付入口的銀聯,彎路卻走了不少。直到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業務以及銀聯雲閃付產品的上線,銀聯才逐步放棄電子現金,開始探索以“雲閃付”產品布局智慧交通出行。

最近一兩年,銀聯在全國各地公交系統,比如江蘇南京、遼寧沈陽、河南南陽等推出掃碼支付乘車,攻城速度和效果俱佳。

和前三者一樣,京東支付在二維碼乘車市場投入也不遺余力。僅2018年中,京東支付便先後落地三城地鐵,分別是5月份和億通行(原易通行)合作、APP全線接入北京地鐵,以及8月份牽手杭州地鐵。

不僅如此,京東支付還推進京東二維碼支付和京東閃付產品快速滲透至全國多個城市的公交系統。比如今年4月京東支付在天津、大連、廈門等67座城市開展的“1分錢乘公交”活動,就頗受當地市民喜愛。

今年4月,京東支付在67座城市發起“1分錢乘公交”活動

為什麽會選擇碼支付作為智慧出行的第一步?

門檻低,適用人群廣泛是標準答案。但背後卻是支付寶、微信花費多年心血培養出的用戶習慣,自然不捨得放棄。可以說,碼支付是支付寶、微信的場景“殺器”,卻也是“困局”。

有沒有比碼支付更便捷的出行支付方式?

有!

公共出行領域的高頻次、小額支付的場景特性,讓沉寂多時的NFC支付再次走入公眾視野,全程無需手機亮屏,輕靠設備即可完成支付的便捷操作,使得“NFC支付潛力更大、體驗更佳”成為行業內的“升溫”論調。

目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並未將NFC支付提上日程安排。無論是支付寶的“百城”部署,還是微信的“掃城”計劃,推廣重心仍落在乘車碼。

反倒是銀聯和京東支付在NFC支付多有落地,點線連面下漸成規模。

作為銀聯的深度合作夥伴,京東支付基於銀聯“雲閃付”合作推出的NFC創新產品“京東閃付”,已上線近兩年時間。目前,京東閃付已支持公交和地鐵線路共達12000條,覆蓋北上深等一線城市並下沉至諸多地級市,穩居國內NFC支付市場第一梯隊。

一種聲音是,公共出行領域作為“移動支付最後一塊大的新增蛋糕”,在支付寶和微信NFC支付“戰意”缺失下,無疑是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打破雙寡格局,甚至重新分配市場角色的大好機遇。

京東支付和銀聯已駛上NFC支付布局下的卡位“近道”。

這片藍海市場缺口正在被慢慢撬動。

編輯:小野

圖片製作:胖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