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是如何“發現”世界的?

葡萄牙與地理大發現

哥倫布的成功不僅被卡斯蒂亞人看作一次重大勝利,也在無形中激發了西歐其他海洋國家的探索熱情。曼努埃爾一世和英格蘭的亨利七世在1497年,幾乎同時出手。剛剛從三十年玫瑰戰爭中恢復過來的英國人找來了熱那亞航海家約翰·卡博特。他選擇了歐洲人曾經嘗試過的西北航線,最終重新發現了北美大陸東北部的紐芬蘭島。英國人的選擇相比哥倫布來說已經穩妥了不少,這裡曾經在中世紀時建有維京人的小型殖民地,卻因為氣候惡劣而最終被放棄。而之後丹麥王國的殖民者也在對岸更北面的格陵蘭島堅持到了亨利王子遠征休達港的年代,才撤回冰島殖民地。所以,歐洲人對於西北航線的概念意識並非突發奇想,比起哥倫布忽悠伊莎貝拉的假數據來說,可靠得多。

不過,寒冷的紐芬蘭無疑不能滿足歐洲人對於傳說中東方的想象。曼努埃爾一世時的葡萄牙則在各方面的條件上好了不少,除了一個世紀來的西非海上殖民運動積累,還有基督教教士團體在地中海東部的實地調查。這個低調而神秘的僧侶團體以宗教朝聖的名義來到聖城耶路撒冷,並與位於非洲東部的基督教王國埃塞俄比亞的教士取得了聯繫。雖然葡萄牙的僧侶們最終因為不懂阿拉伯語而未能繼續南下印度洋地區,但還是為國內的決策層帶來了重要的外交與地理情報。葡萄牙人非常清晰地了解到在東非海岸線上存在不少古老貿易口岸,這意味著從好望角以西航行到印度洋的船只可以在這些港口停泊和貿易。

於是在1497年,葡萄牙人也派出了騎士團成員瓦斯科·達·伽馬,率領4艘小型船,約有170人的小型艦隊,起航尋找歐洲人朝思暮想的印度。此時的葡萄牙國內貴族們依然在是否繼續向東尋找印度的問題上,持否定態度。曼努埃爾只能盡可能地購買和使用較小的船隻出航,並得到了國內工商業階層的一致支持。曾經為王國發現好望角的航海英雄迪亞士也率領一支小船隊為新的印度洋遠征艦隊護航開道。經驗豐富的他一直護送達·伽馬的船隊抵達葡萄牙位於西非海岸的殖民地堡壘,才與即將成為世界名人的後輩分道揚鑣。

達·伽馬抵達印度的小型船隊

財富的致命誘惑

無論是葡萄牙和英格蘭的國王,還是卡斯蒂亞女王,支撐他們讚助航海家向東方的印度洋開拓的最大原因,還是在於財富。雖然歐洲人在2000多年前的古典時代就已經同亞洲地區展開了從不間斷的貿易,但是對處於大航海時代之前的大部分歐洲國家來說,東方依然是神秘莫測的。然而來自東方的奢侈品對於歐洲人來說卻又是無法割捨的依賴。古典時代的羅馬人因為產自東方的絲綢而傾盡財產,而中世紀和近代的歐洲人則為香料而癡迷不已。在缺乏冷氣技術的年代,食物的保存非常依賴這些來自神秘東方的奇幻植物。每年各類宗教儀式的消耗也讓珍貴的香料供不應求。從亞洲原產地經由印度人、阿拉伯人然後是威尼斯人的依次轉手更讓香料的價格水漲船高。

近代早期的歐洲人大部分依然依靠古代流傳下來的托勒密地圖來了解世界。中世紀的海圖雖然已經修正了不少歐洲與非洲部分地區的海岸,但遙遠的東方部分卻繼續大量照搬托勒密地圖的原始構架。對於印度的理解,他們的腦海中也不可能浮現現代人才會聯想到的野生動物以及神奇的瑜伽大師。大把的香料、成堆的黃金、富饒的土地等,才是縈繞在歐洲上層人士腦袋裡的共識。那裡的一切仿佛都能夠讓人垂涎三尺。這種帶有濃厚神秘感的致命誘惑,讓當時的歐洲人對印度這片神秘的土地產生強烈的欲望。儘管香料在印度的港口也只是是路過轉手,產地遠在南太平洋的群島上。但只有先觸及印度,才能進一步獲得財富。

關於東方的遐想

古代的部分希臘羅馬商人都曾經親臨亞洲腹地和印度地區進行貿易,而在中世紀的歐洲,站在貿易最前沿的威尼斯商人是極少數能夠抵達遙遠的東方並且返回的幸運兒。13世紀後期,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元朝時代,威尼斯商人就已經抵達印度甚至一路向東,最遠抵達了中國沿海的福建等地。但是出於行業壟斷以及威尼斯共和國嚴格的保密制度需要,這些旅行大都淹沒於歷史之中。少數的例外之一就是聞名遐邇的馬可波羅。他的《東方見聞錄》在今天以《馬可波羅遊記》而為人們所熟知。在他的筆下,神秘的東方更加美妙而讓人神往,烏托邦式的旅行見聞曾讓歐洲人愈發對亞洲心癢癢。

但是,今天的學者們往往更加傾向於認為《東方見聞錄》其實是各類東方傳說拚湊而成的作品,馬可波羅本人亦沒有真正到過當時由蒙古統治者佔據的中國。但這並不妨礙哥倫布這樣的大膽者以中國的杭州為目的地,並在西行途中攜帶著準備遞交給中國“大汗”的國書。他可能也在傳教士鄂多立克的遊記中知曉廣州與杭州兩座大城的繁華,並在出航前拜讀了同樣旅行到當地的馬格裡布摩爾人伊本·白圖泰的記錄。

達·伽馬

神秘的宗教情結

最後,讓包括葡萄牙人在內的西歐人對東方朝思暮想的原因並非來自經濟,而是出於宗教情結和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如同神秘的印度、西非黃金這些中世紀通行歐洲的傳說一樣,一個關於遙遠東方存在一個強大的基督教王國的傳說幾乎人盡皆知。現代歷史學家對於這則傳說的源頭提出過各種猜測:從封閉在東非內陸的基督教古國埃塞俄比亞到印度的德乾高原地區一直留存的發源自公元1世紀的原始基督教,以及蒙古高原地區那些皈依了中國人稱之為景教的基督教涅斯托利派部落,應有盡有。中世紀的歐洲人習慣稱呼這位東方基督教大國的統治者為“約翰長老”,並且希望有一天能與之取得聯繫,聯手從東西兩個方向上夾擊他們的穆斯林敵人。

公元13世紀時,一個名叫拉班掃馬的蒙古景教傳教士,奉伊爾汗國的蒙古大汗阿魯渾之命出使歐洲。他不僅在歐洲拜會了羅馬教皇,更與法王路易九世和英王愛德華一世會過面。這一事件讓關於“約翰長老”的傳說顯得更加具有真實感。在葡萄牙人的印度洋探索計劃中,尋找“約翰長老”國家的任務變得和尋找香料、財富同樣重要。既然富饒的印度和東方已經被馬可波羅的紙筆裝潢得天花亂墜,西非的神秘黃金對葡萄牙人而言已經是唾手可及,那麽“約翰長老”的永恆召喚勢必在印度等著這些已經在漫漫大洋中吃盡苦頭的海員。

遠海的政治博弈

1498年1月,達·伽馬一行人的船隊抵達了東非的莫三鼻克海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史可查的大西洋直接至印度洋的深度航行,對於“約翰長老”和他的基督教王國的憧憬漸漸浮現。不料,事情的發展在他們沿著東非海岸抵達肯亞沿海後急轉直下。這年的4月初,達·伽馬的船隊在消耗了大量補給品後,按照慣例鑿沉了伴隨航行的補給船,僅以3艘噸位不足百噸的小船,輕裝前行。很快,葡萄牙人就來到了東非沿岸海洋貿易的重要港口——蒙巴薩。城裡的穆斯林居民和後來的卡利卡特人一樣,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船隻毫無了解。當蒙巴薩的居民發現這些神秘的來客居然是基督教徒後,雙方的關係便迅速惡化。這個地區內最具分量的海洋貿易城市無疑以穆斯林商人的勢力為最大,因商業利益而產生的異教排斥自然可想而知。葡萄牙人最初也期望這是傳說中“約翰長老”治下的基督教城市,在他們認清這是一座穆斯林城市後,武裝衝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海洋帝國:葡萄牙——開創海權霸主的先河 (1415-1583) 》,宋毅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蒙巴薩的居民成了印度洋地區第一批領教葡萄牙近代化海軍實力的本地人。達·伽馬的艦船雖小,卻在武裝上遠勝哥倫布在大西洋上使用的同類型船隻。不過,因為有重任在身且兵力單薄,葡萄牙人並不敢在蒙巴薩戀戰。在擺脫了臨時聚集的穆斯林船隻後,他們繼續向北航行,轉入了蒙巴薩的競爭對手的城市——馬林迪。當地的統治者雖然也是穆斯林,但出於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向葡萄牙人表示友好。這樣破碎而對立的政治格局,在當時的印度洋海岸各地都非常普遍。葡萄牙人也狡猾地利用了這點,在遠海玩著拉幫結派的遊戲。馬林迪只是他們理解這一政治格局的第一站。馬林迪的統治者還為達·伽馬奉上大禮:一名來自印度西北部沿海大國古吉拉特的資深領航員伊本·馬吉德。他將帶領遠道而來的葡萄牙人,第一次穿越印度海域的水手們已經玩轉了2000多年的季風航線。

航海歷史上的紀念碑

在這位經驗豐富的領航員的帶領下,葡萄牙船隊利用印度洋海上只有每年上半年才特有的西南季風,直撲印度海岸,終於在1498年5月20日抵達了印度西南海岸最強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這是中世紀以來,西歐人的船隻第一次航行到這片神秘的土地,達·伽馬的名字和這一天一起被永遠銘記在世界歷史的紀念碑上。馬吉德手裡的印度洋海圖,則成為葡萄牙人之後探索和征服整個印度洋地區的情報來源。而卡利卡特的港口則在一片驚訝中,迎接了登岸的葡萄牙開拓者。印度當地更為多元的宗教文化和複雜的貿易活動,都讓卡利卡特人在一開始並沒有表現出如蒙巴薩居民那般強烈的敵?意。

達·伽馬船隊在好望角以東的航線

建立貿易關係

之後的三個月裡,達·伽馬的小型遠征部隊一直待在卡利卡特,一來是為尋求貿易,其次也是在進一步打探印度地區的情報。他們還需要等待下一個航海季節的來臨,才能再次利用合適的風向,返回東非沿岸。但在這段時間裡,達·伽馬和他的屬下都過得並不順利。雖然卡利卡特的土著居民和國王都是印度教徒,但這裡向西的貿易,大部分都已經被穆斯林所壟斷。此時葡萄牙人關於“約翰長老”的幻想早已煙消雲散,進行香料貿易成了唯一的目標。在晉見卡利卡特的統治者薩摩林時,達·伽馬介首先紹了葡萄牙王國的強大,並表達了建立貿易關係的願望。然而,對於遠在印度的人來說,不會說希臘語的西歐基督徒,一般都被稱作法蘭克人。這個分類習慣在最遲不晚於十字軍東征的年代,就已經被定格。國土面積並不廣袤的葡萄牙人顯然無法立即打動薩摩林那麻木的政治神經。之後的敬獻禮品環節,達·伽馬所獻的禮品由於過於普通,還招致嘲笑和蔑視。商業發達且物產豐富的印度人,很難對葡萄牙人過去用來哄騙非洲部落酋長的小禮品感興趣。甚至於葡萄牙人在來印度前精心準備的上等禮品,也被卡利卡特人嘲諷為司空見慣的劣質貨。

最後,由於穆斯林商人階層出於打擊競爭對手的緣由而介入進來,輕而易舉地挑撥了薩摩林與達·伽馬一行人的關係;因而葡萄牙人開始受到嚴格的監視和控制,甚至不被允許開船回國,部分登岸的使團成員也被當局扣留。一籌莫展的達·伽馬仍舊不想用自己手頭微弱的兵力,輕啟戰端,不過聰明的他很快找到了對策。當幾位印度教貴族上船嘗試貿易時,達·伽馬果斷下令將他們扣留,並做出要拔錨起航的姿態。薩摩林馬上用之前扣押的葡萄牙人交換了這些重要人質,並允許葡萄牙船隊立即起航離開。臨行前,達·伽馬收到了薩摩林寫給曼努埃爾一世的信件:只要能得到金、銀、珊瑚和紅布,願意建立貿易關係。這樣簡短而刻板的客套話,仍然讓達·伽馬一行人倍受鼓舞。

幻想中的天堂盡收眼底

1498年8月29日,達·伽馬在留下少數幾名聯絡人在當地建立他們在印度地區的第一個商站後,就帶領船隊匆匆起航回國了。這次返航卻缺少了重要的領航員伊本·馬吉德。沒了他的指引,葡萄牙人沒有趕上印度洋地區下半年特有的東北季風。原本預計很快就會結束的跨洋航行,不得不轉變成了在沿岸地區的長時間摸索。在經過卡利卡特的北方鄰居坎那諾爾島時,葡萄牙人終於在當地進行了友好的貿易。當地統治者對於葡萄牙的態度與馬林迪對蒙巴薩的怨恨基本一致。最後,經過了長時間的航行後,達·伽馬的小船隊終於踉踉蹌蹌地摸索到了和他們相處最為友善的馬林迪。隨後又是漫長而艱苦的回國之旅,一直到1499年9月8月,飽受煎熬和考驗的艦隊才終於回到了首都裡斯本。這時的他們已經又損失了1艘船只和大部分的艦隊成員。雖然歷盡艱辛,但是船隊帶回的香料、絲綢、象牙等貨物讓此次遠征盈利達到驚人的60倍。更重要的是印度這塊很多人幻想中的天堂,此時已經暴露在了葡萄牙人眼皮底下。對於財富饑渴無比的他們勢必將這一行動繼續到底。而此時的哥倫布,還不得不在加勒比海各地,繼續如無頭蒼蠅一般徒勞地尋找印度、中國或日本。

本文摘選於《海洋帝國:葡萄牙——開創海權霸主的先河 (1415-1583) 》,宋毅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經出版社授權刊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文章內小標題與部分圖片為後來所加。)

作者介紹

宋毅,中國散文協會會員、上海作協會員、毅品文文化傳媒負責人,著名歷史、軍事作家,出版人,《戰爭特典》、《鐵血文庫》兩大暢銷系列刊物主編,自己著有《那時英雄:隋唐戰史》、《壬辰1592:決戰朝鮮》、《祖先的鐵拳:歷代禦外戰爭史》等多部暢銷歷史、軍事著作,深受讀者歡迎。

圖書介紹

本書為海洋帝國叢書中的一本,主要講述葡萄牙在1415-1583年間建立海洋霸權至衰落的歷史。15世紀末,在西歐人長官下,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彈丸之地的歐洲小國葡萄牙率先成為近代海上強國,建立起龐大的殖民體系。從古至今,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形形色色的海洋強國。這其中葡萄牙人的海上帝國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在他之前,海上強國都會依偎在大陸邊緣的近海航區做文章;在他之後,任何沒有膽量直接衝入浩瀚大洋的國家,都不敢以海洋帝國自居。葡萄牙人的成功,恰恰就是這麽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