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件文物叫了多年“馬踏飛燕”,居然是錯的?

要說起下面這件鑄像,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有所眼觀。

作為一件珍貴的文物,它存在於博物館裡。

作為聲名赫赫的中國旅遊標誌,它存在於各大火車站、旅遊景點。

而作為背後傳說眾多的載體,它甚至存在於小學、中學課本。

它叫什麽?

最近,這個看似最為基礎的問題,卻引發了網絡上的熱議。

馬踏飛燕是它傳播最廣的一個名字,但其實,當年官方檔案確定的標準稱謂居然是“馬超龍雀”?

對此,網友們自然也分為了好幾派:

有人支持“馬踏飛燕”,認為已經習慣了這個稱呼,沒必要更改,而且這稱呼也更有意境。

也有人支持“馬超龍雀”,認為還是要尊重事實真相,文物的定名,不應該以哪個名字好聽,或者哪個名字傳播度更廣來決定。

另外還有人認為,什麽“馬踏飛燕”、“馬超龍雀”,都不正確,銅奔馬才是王道。

這三方觀點的爭執,從來不是近期才開始的。

自這件鑄像出土以來,對於它該如何定名的爭論就沒有停過。

1969年10月,它出土於甘肅武威雷台一座已遭多次盜掘的東漢墓葬,馬的造型,昂首揚尾,三足騰空,頭微左顧,右後足踏一飛鳥。

後來的1978年,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了一件彩繪牛馬鳥紋漆扁壺,一側也畫有一匹奔馬和一隻飛燕。

這件鑄像的造型,其實和彩繪牛馬鳥紋漆扁壺有異曲同工之處,都通過了對比的方式,反襯出駿馬奔馳的速度之快。但鑄像將“燕”安排在馬蹄下,使得畫面重心更為明確,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具創意的方式。

出土後,它便有了“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很多人說這名字來自於郭沫若,但就小編搜集資料所見,起碼有三種說法:

1、郭沫若說:1971年,郭沫若去蘭州參觀,將其定名為“馬踏飛燕”。這應該是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

2、民間流傳說:經郭沫若先生鑒定,命名為“銅奔馬”,同時因其三足騰空,在後足踏在一隻飛鳥的悲傷,又有人稱之為“馬踏飛燕”。

3、官方起名說:1970年6月該鑄像被調往甘肅省博物館作為出土珍貴文物收藏時,即以“馬踏飛燕”的名稱登記收藏入庫。

這三種說法孰對孰錯,由於未找到充足資料,小編在此不做評價,但沒有疑問的是,馬踏飛燕確實是它自出土後便有的名字。

但後來,學術界也漸漸有了爭議,而爭議的重點就在於:馬蹄下的鳥,真的是飛燕嗎?

“飛燕說”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最基本從外型上來講,燕尾應該是分叉的,而這件鑄像的馬蹄下的鳥尾卻呈楔形,那顯然不是燕子。

那麽問題又來了,既然不是飛燕,又怎麽能叫馬踏飛燕呢?

在1972年,甘博文《甘肅武威雷台東漢墓清理簡報》中將其稱為“奔馬”、”銅奔馬“,但描述中依舊採用了“飛燕”的說法。“三足騰空,右後足蹄踏一飛燕,飛燕展翅回首,注目驚視。”

1974年,甘肅省博物館發表的《武威雷台漢墓》中,也將其稱為“銅奔馬”,圖注部分又簡稱為“銅馬”。但描述中卻認為馬蹄下的鳥類更像是鷹——“右後足踏一飛鳥,飛鳥兩眼似鷹”。

在“馬踏飛燕”和“銅奔馬”這兩個名字打得火熱的時候,也有部分學者同時對這兩個定名提出了異議。

學者牛龍菲便認為,這兩個定名都沒有能揭示出這件文物深邃的精神內涵。

他根據西漢張衡《東京賦》中所載“天馬半漢,龍雀蟠蜿”等相關文獻資料,於1983年向“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大會暨一九八三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提交了《天馬半漢,龍雀蟠蜿——說武威雷台出土之銅鑄天馬》的論文。論文中,認為它是“超越風神龍雀的行空天馬”。

簡而言之,“馬踏飛燕”的稱呼不夠準確,是因為馬非馬,燕非燕,而“銅奔馬”的稱呼不夠準確,則是因為名字中有馬無鳥,而且天馬其實並非在“奔跑”,而是接近於莊子逍遙的“神遊”,因此即使是風神龍雀,也無法望其項背。

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馬超龍雀”被定為我國旅遊圖形標誌》一文,把牛龍菲的觀點簡稱為“馬超龍雀”,從此,馬超龍雀的命名,也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被收入了權威的《中國美術辭典》,釋文稱“後經考證,所謂飛燕並非燕子,乃古代傳說中的‘龍雀’,馬亦非凡馬,而是神馬,即‘天馬’”。

這篇文章,也成為日前“官方定名為馬超龍雀”的主要依據。

但即便有《人民日報》帶頭,學術界對此的爭論還是沒有停歇。

後來,又有學者認為馬蹄下的應為“鷹”,這一論斷,主要是根據物種的外形來判斷。

比如我國著名的畜牧學家崔堉溪就曾列舉了“馬踏飛鷹說”的六項理由:

1、燕子體小,馬蹄踏上之後,露出的燕體部分不可能如此之多。

2、燕尾較短而分叉,鷹尾較長而尾端整齊。

3、鷹飛的速度在鳥中最快,“馬踏飛鷹”更能說明馬跑的高速度。

4、在甘肅河西一帶,鷹四季皆有,而燕罕見。

5、馬與鷹在古今常被人視為狩獵工具,獵鷹與獵馬常在一起,向同一方向飛奔,對同一獵物追捕,燕子很少有這類行為。

6、古今養鷹人多喜歡在鷹尾上部系一響鈴,鷹飛鈴響助興,“銅奔馬”模型,飛鳥尾巴上部果然有一個系鈴的孔眼。

關於這件鑄像稱謂混亂、無法達成統一的問題,其實已經存在數十年。

對此,有人認為,雜亂不已的稱謂不利於文化的精準傳播,也不能確切表達其中蘊含的中國旅遊標誌的意味,更有礙蘊含其內的歷史和美學價值的表現及深度挖掘。

也有人覺得無所謂,大家心裡了解這其實都是指的同一件文物就可以了。

那麽,你覺得它到底該叫什麽呢?

參考文獻:

[1]甘博文《甘肅武威雷台東漢墓清理簡報》,《文物》,1972 (2) :16-24

[2]甘肅省博物館《武威雷台漢墓》,《考古學報》 , 1974 (2) :87-109

[3]楊詩興《“馬踏飛燕”應改為“馬踏飛鷹”的建議——為懷念老友崔堉溪教授(養馬學專家)而作》,《中國草食動物科學》 , 2002 , 22 (4) :25-28

[4]牛龍菲《“馬超龍雀”:無價的國寶》,《文史雜誌》 , 1994 (6) :36-37

[5]伍德煦、陳守忠《武威雷台漢墓出土銅奔馬命名商榷》,《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84 (3) :31-38

[6]徐承泰、倪婉《從漆畫到銅雕──東漢“馬踏飛燕”銅雕藝術構思的淵源》,《江漢考古》 , 1999 (3) :66-6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