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3歲女孩的獨白: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媽媽請你對我再嚴格點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小的時候會給孩子報興趣班,為的就讓孩子練就一項特長。給孩子報班的人很多,但是堅持下來的卻少之又少。

在被父母逼著學跳舞、彈鋼琴、拉小提琴的時候,很多孩子的內心是十分抗拒的,他們甚至會在心裡埋怨父母為什麼要讓自己學完全不感興趣的東西,有什麼用?

可是等到長大後,你卻發現....

所有人生前期偷的懶,都在暗得標好了價碼。當時不經意的放棄,最終成了生命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缺憾。

01

如果,您對我在嚴厲一點,我是否能成為一個鋼琴家呢?

如果,你對我在嚴厲一點,我是否會成為一個舞蹈家呢?

如果,你對我在嚴厲一點,我是否會考上一個更好的大學呢?

這是一個23歲女孩的內心獨白.....

現在的社會總會有一些聲音在呼喊請對孩子好一點,讓他們過著自己該過的童年。不要給我太多壓力,這是現代孩子共同的心聲吧!當然這也是我作為孩子的時候的心聲,渴望有更多的時間去玩,去鬧。

可是當我真正踏入社會之後,我就明白了。你以前所謂的快樂時光,是要用你現在的時間去彌補的。這個社會競爭太過激烈,到處都是撕咬。你一不小心就會被撕得體無完膚。

就像打遊戲買裝備一樣,你知道給你的英雄買裝備,但卻不知道要用裝備武裝自己。

以前媽媽讓我學東西的時候,總是推三阻四。而導致現在技能不滿,現在就只能用用更多的時間去彌補之前闖的禍。

如果,我有好好學習英語,也不用現在去惡補。

如果,我有好好學吉他,在才藝表演時至少不會尷尬。

如果,我有好好學做飯,也不至於整天吃泡麵

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他們雖然有了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可以主導一切了。可是到了現在這個年紀,這個階段。你才會發覺我會的太少了。想想父母之前的話,並沒有錯。錯的是你沒有認清現狀。

如果媽媽當時在嚴厲點,可能當時會怪她,但現在的我一定會感激她!

02

在《嚮往的生活》中,一個叫呂思清的男人火了。

四歲學琴,五歲登台演出,八歲被中央音樂學院破格錄取,十七歲獲得了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並被譽為「東方第一人」……呂思清的簡歷,早已金光熠熠。

在節目中,當琴弓搭上琴弦,一曲《梁祝》緩緩從他手底傾瀉而出時,在場的每個人,都被深深打動了。

而在場最有感觸的,是王迅,他回憶起自己拉小提琴的經歷。和劉憲華一樣,王迅幼年學琴,母親為了支持他,花41塊錢給他買了第一把小提琴,而當時母親一個月工資才18塊錢。

學了一段時間後,王迅對小提琴失去興趣,便選擇了放棄,那把貴重的小提琴也被束之高閣。時至今日,看到劉憲華才藝出眾,王迅內心滿是遺憾。

所有人都認為劉憲華是因熱愛與天賦,才有今天的成就,而他的一番話告訴大家,事實並非如此。

劉憲華說:「我小時候也很不願意學,但父母一直逼著我學習,一直到十一二歲時還是不喜歡。

但我媽就是不同意,一直逼著我,後來慢慢學會了,我參加了第一個比賽,就愛上了。」

當被問及是否感謝父母時,劉憲華滿口回答:「非常非常感謝!」

王迅聽完,悔恨自己沒有堅持。對劉憲華經歷深表認同,甚至遺憾自己沒有被逼著學習。而倪妮在旁邊自言自語道:「我什麼才藝都不會,像個傻子一樣。」

教育這件事,從沒有天賦使然,通往優秀的路上總要吃很多苦,大人是這樣,孩子也是如此。

在孩子學習成長的路上,與孩子堅持同等重要的,是父母的堅持。在孩子厭倦時鼓勵,退縮時鞭策,逼著孩子去吃學習的苦,去練就一身本領,終有一天會得到回報。

03

前幾天,一則姚明的演講影片在朋友圈刷屏。

38歲的姚明,在上海交大念了7年經管,終於畢業了,取得了學士學位。而他作為學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的一番致辭,引發了人們深思。面對師生,姚明上台後,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要感謝我的父母。是你們的堅持甚至是固執,要求我在17歲踏入賽場前做出承諾,一定要在運動員生涯結束後回到學校讀完大學。如果沒有這個像封印一樣的承諾,在校讀書的幾年中我不止一次想到過終止。而通過這一歷程,我也更加相信學習的過程比結果還要重要。」

姚明坦言,重新進入學校學習,對而立之年的他來說很艱難。只是迫於父母的強烈要求,退役後他還是選擇進入大學深造。其實,姚明父母這種執念式的教育方式,貫穿了姚明的前半生。

小學時,姚明成績並不突出,體質也不好。為不讓兒子成為一個「傻大個」,父母要求他努力學習,成績必須保持上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姚明終於考上重點中學,但成績依然跟不上。後來姚明轉到普通中學,學業壓力輕了,父母又嚴格要求他學習體育技能。姚明的童年,一直被父母逼著努力,推著奔跑。他不是努力讀書,就是刻苦練習籃球。

致辭時,姚明坦言,感謝父母的嚴格要求,是父母的逼迫,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和姚明一樣,很多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天生的,每個成功的孩子,都經歷過痛苦的童年,吃過無數次學習的苦。

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天才。我們只會艷羨「別人家孩子」台前的光環閃爍,卻看不見「別人家父母」背後的苦心孤詣。

寥寥數語,說出多少成年人的心聲。

孩提時代的我們,總是很難先知先覺。父母的逼迫可能嚴厲,卻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家庭教育中,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沒有完美的規則,也沒有完美的教育。

《精進》中有一段話:這世上有付出馬上就有回報的事,也有靠矢志不渝的堅持才有大成的事。只是,對前一種人們趨之若鶩,對後一種卻避之不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