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劍:信用融冰 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展望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王劍

  本報告基於經典的貨幣經濟學框架,基於我國現行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級銀行制度(同時也是貨幣制度),對明年銀行業資產負債的大致配置情況做出初步預判,供各方參考。

  1 一年一度的重要展望

  從2017年開始,我們會在年初(或在上年底)完成全年《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展望》報告。雖然展望結果總是難以準確,有些年份甚至大相徑庭,但依然發現這項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資產負債配置,是整個巨集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核心聯結點,掌握了其配置動向,上可掌握巨集觀經濟大致趨勢,下可了解各類微觀主體的融資情況,其分析過程與大致判斷可供各方參考。

  (1)對於巨集觀經濟管理者,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行為影響著一國的貨幣總量,也影響著各項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還會反過來影響政策當局的決策;

  (2)對於證券投資者,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會直接影響債券走勢,同時通過影響市場流動性、利率水準或市場情緒,間接影響股票等其他證券走勢;

  (3)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掌握明年的巨集觀政策和信貸需求情況,為自身展業提供參考,比如從資金流向上去把握存款吸收;

  (4)對於實體經濟,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則直接決定了他們融資的難度和成本,影響他們的經營業績,甚至決定了他們的存亡。

  我們剛剛度過了動蕩的2018年。2018年是各項金融嚴監管措施的具體落地年,各項業務和金融市場均經歷陣痛,業務結構劇烈調整。但銀行業仍然穩步增長。截止2018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高達261兆元,雖然年度增長率已降至7%以下,僅6.4%,但由於基數高,年度增量高達15兆元,仍然可觀。

  目前,我國巨集觀經濟政策基調已有所轉向,更加強調托底經濟增長,而社會融資總量則因經濟下行、監管從嚴等原因,表現乏力。因此,市場人士和政策當局都高度關注銀行未來的信用投放情況,甚至將其作為經濟啟穩的先行指標。

  本報告仍和往年一樣,基於經典的貨幣經濟學框架,基於我國現行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級銀行制度(同時也是貨幣制度),對明年銀行業資產負債的大致配置情況做出初步預判,供各方參考。其中,重點關注的問題,便是銀行在信用投放上是否能夠出現積極的轉向。

  2 主要結論與分析框架

  1.主要結論

  根據我們的分析,預計:

  (1)2019年廣義貨幣(M2)增速在8.5-9.0%左右,較上年回升,信貸仍為派生M2的主要管道,而銀行投資的收縮仍將回籠M2;

  (2)2019年基礎貨幣淨回籠,主要是降準釋放基礎貨幣償還央行廣義再貸款(MLF等);

  (3)信貸需求較弱,信貸投放以對公長期為主,個人貸款仍有較大貢獻,票據融資繼續回升。

  2.分析框架

  根據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我們的分析過程如下:

  (1)首先M2是分析的起點,通過預測M2總量,就基本了解了銀行負債端最為主要的一大類別:存款。

  (2)然後從M2總量出發,通過準備金率情況,倒推出所需的基礎貨幣情況,以此來了解銀行負債端的對央行負債(基礎貨幣的主要來源),和資產端的存放央行(包括法定和超額存準)。這一因素對銀行的資金成本有重大影響。

  (3)接著再從M2的派生方式,掌握銀行的資產運用情況,以此來預測銀行資產端的主要類別,包括信貸、債券等。

  (4)我們還會對其中的信貸再做進一步細分,討論其大致投向。

  在預測資產增速時,銀行還需考慮種種監管約束,比如MPA、流動性指標、資本充足率等。但在政策基調調整之後,這些監管因素大多已不構成製約。完成上述分析後,我們最後會給出銀行業的資產負債簡表中的主要科目: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數據來源:人民銀行  

  3 廣義貨幣

  1.預測M2增速

  在我國現階段,廣義貨幣(M2)依然是反映貨幣總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貨幣政策操作中最為重要的中介指標,是我們各項分析的起點。合理的M2增速,能夠滿足實際經濟增長、物價上漲、貨幣深化、資產價格上漲等多種需要(此處假設貨幣流通速度不變。如果貨幣流通速度變快,那麽需要的貨幣量也會減少)。即:

  (1)實際經濟增長(實際GDP),國民財富增加,需要增加相應的貨幣流通量。去年生產10隻杯子,今年生產了12隻,那麽多出來的2隻杯子也需要相應的新貨幣去流通(此處也假設總產出中賣出去的比例是穩定的,因為未賣出的產出是不需要貨幣的)。

  (2)物價上漲(CPI,或者結合PPI、GDP平減指數等其他指標),同樣的商品卻需要更多的貨幣流通量。去年杯子賣1元一隻,今年賣1.5元一隻,那麽所需要的貨幣流通量也更多了。

  (3)貨幣深化,指原來不投入市場流通的東西,現在開始投入了,那麽需要相應的貨幣去流通它。過去幾年中,我國主要的貨幣深化是土地投入市場。

  (4)存量資產交易,主要是房地產與證券(股票、債券等),如果交易金額增加,那麽用於完成資產交易的貨幣也需增加。當然,其他存量資產入市交易也需要貨幣,比如二手車。

  (5)其他因素。地下經濟等,一般不可測。

  M2增量=實際GDP增量+物價上漲+貨幣深化因素+存量資產交易因素+其他因素

  一般而言,上述四項(先忽略“其他因素”)中,前三項是實體因素,而第四項則主要是金融因素。前兩項因素可以大致使用名義GDP。而後兩項可以粗略歸結為“房地產因素”(貨幣深化主要是土地,其他資源影響小;存量資產交易也以房產最為主要,證券和其他資產的價格上漲影響小)。

  注意,上述公式只是提供一個簡單的思路,而現實中,情況更為複雜。比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上漲,導致抵押物價值增加,資產持有人去向銀行申請更多貸款,從而派生了更多M2。新派生的M2又會體現到更多產出、更高商品或資產價格等方面。或者,央行施以巨集觀調控,製約銀行投放信貸,從而人為壓低了M2增速,從而導致產出收縮或商品、資產價格下行,其中資產價格最為敏感。因此,上述公式背後其實是多個內生變量構成的聯立方程,不是簡單的一個方程。更大程度上,是貨幣當局有意引導、調節出一個M2增速目標,然後這一M2增速再反過來影響資產價格等。

  我們簡化處理,觀察過去幾年M2增速與名義GDP增速之間的差值,這差值便包括了貨幣深化、存量資產交易等多種因素。

  圖2:預計“貨幣深化+資產價格”因素2019年回升

數據來源:WIND數據來源:WIND

  我們預計2019年該差值回升。具體而言,我們基於目前市場上對2019年GDP、CPI的主流預測,即6.3%、2.2%左右,以及名義GDP增速7.5%左右。相比前兩年,名義GDP增速顯著回落,對貨幣增速的需求量其實是下降的。但目前政策當局的政策基調已轉向,預計M2增速將在2018年基礎上有所回升,預計將高於2018年,達到8.5-9.0%,超過名義GDP增速。則富余的貨幣有可能將推高部分資產的價格。

  2.M2的派生來源

  2018年底M2餘額為182.67兆元,2019年按8.5%的增速,則相當於全年需新增M2約15.5兆元。M2的派生管道包括以下幾種(其中淺藍色部分為金額較小或平時不太發生,一般忽略處理):

圖3:M2來源管道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圖3:M2來源管道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

  上述各管道中,央行真正能精準控制的其實不多。一般來說,央行首先會觀察外佔和政府財政支出的M2投放情況(這兩者是央行不能主動控制的),然後再結合自己全年的M2目標,控制銀行通過信用投放派生M2的總量,其中信貸是重點。

  從2018年的實際投放情況來看,2018年延續了2017年的形勢,甚至更進一步,銀行更大幅度贖回非標、資管(含委外)等投資,回籠了大量的M2,這是金融去杠杆的效果的體現。而貸款繼續成為了派生M2的絕對主力,佔比達到115%,獨木難支。2018年財政支出力度也加大,投放了約超3.7兆元的M2。

  事實上,銀行贖回非標、資管等投資,主要是受到各項監管政策的影響,也不是央行能夠完全控制的。財政支出投放M2則受到赤字控制的製約,也不可能無度擴大。因此,要想維持住既定的M2增速(比如8%),央行所能做的,只能是通過各種手段支持銀行投放更多信貸或者購買更多債券,比如降準、廣義再貸款(MLF等)等,但傳導效果未必非常暢通。央行從過往苦苦控制M2增速,到2018年下半年的苦苦支撐M2增速,實在有心無力。這背後,是現代二級銀行制度下,央行本身已很難精準控制M2投放。

表2:預計2019年M2增量為15.5兆元 數據來源:WIND(部門:億元) 表2:預計2019年M2增量為15.5兆元 數據來源:WIND(部門:億元) 

  對於2019年,由於現階段仍然處於政策調整過程中,預測難度極大。首先,基於我們預測8.5%的目標,則全年M2增量在15.5兆元左右。地方債置換已在2018年基本做完,因此設2019年為0。因為人民幣匯率有波動但無趨勢性方向,因此預計外匯佔款預計變動極小,也先忽略。我們預計財政支出投放M2總量約3兆元(按3%赤字率估算。由於財政預算的計劃性較強,這部分估算不會偏差太大。假設赤字全由國債、地方債彌補,且由銀行購買這些政府債券)。銀行對實體的信貸總量約16.5兆元,我們後文還將進一步詳述。債券市場有所恢復,預計銀行購買信用債達到1.5兆元(這一部分不確定性也較大)。同時,銀行在非標、資管上的投資繼續收縮5兆元,金融去杠杆的力度仍然不小,但較2018年有所緩和。

  然後我們將上述M2的增量數據填入銀行業資產負債簡表:

表3:新增M2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體現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暫不考慮存款取現。部門:兆元)表3:新增M2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體現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暫不考慮存款取現。部門:兆元)

  按此預測,2019年底M2總量約為198兆元,開始衝擊200兆元大關。我們再把M2餘額結構劃分為M0、企業與居民存款、非銀金融存款及其他(其他主要是零售貨幣市場基金)三部分,可以發現,近幾年來:(1)M0的佔比持續下降,佔比每年下降0.2個百分點,顯示出現金被各種電子支付替代的趨勢;(2)企業與居民存款的佔比也下降,每年降1-2個百分點,顯示出存款理財化的趨勢;(3)非銀金融存款及其他佔比緩慢提升。我們預計這些趨勢未來仍會延續,因此設2019年三部分的佔比分別為3.8%、84.0%、12.2%,對應規模分別 為7.5兆元、166.5兆元、24.2兆元。

  4 基礎貨幣

  1.基礎貨幣的分析框架 

  基礎貨幣的主體是銀行存放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外加流通中的現金和少許銀行庫存現金,以及支付公司集中交存於央行的客戶備付金。

圖3:基礎貨幣的組成結構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圖3:基礎貨幣的組成結構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

  存款準備金的一部分繳納為法定準備金,凍結起來不能使用,剩餘的就是超額準備金。超額準備金的多少(一般以“過期率”表示)是真正決定銀行間市場寬鬆程度的。

  過期率 = 超額準備金 / 存款總額

  過期率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當銀行業通過投放信貸、購買企業債券等方式派生存款後,存款基數擴大,從而更多的超額準備金被凍結為法定存款準備金,過期率下降(上式分母上升,分子下降。因基礎貨幣總額不變,但其中更大比例被凍結為法法定存款準備金),這就是銀行資產擴張消耗基礎貨幣的主要方式。或者,財政支出,同時投放了基礎貨幣和存款,則將導致過期率上升(上式分子公母同時上升),財政收入時則剛好相反。再比如,銀行從居民處購買外匯,再賣給央行,也會同時投放了基礎貨幣和存款,則將導致過期率上升(上式分子公母同時上升)。此外,還會有一些其他瑣碎的因素影響過期率。比如,由於非銀存款暫不繳納法準,因此如果居民將其存款購買了理財產品,一般存款轉化為非銀存款,所需法準也少了,過期就多了。

  因此央行會根據市場消耗基礎貨幣的情況來投放或回籠基礎貨幣,從而將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保持在一個她所認為的合理水準。當然,央行也可以直接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比如降低存準率來釋放更多超額存款準備金。這是央行調節市場過期率的兩類方法。 

圖4:央行通過基礎貨幣實現調控目標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圖4:央行通過基礎貨幣實現調控目標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

  目前最新公布的過期率是2018年9月末的1.5%。而到了年底,央行為緩和季節性流動性需求,會主動投放基礎貨幣,使年末過期率達到2%以上。但其實這是一個時點值,並不一定對年中的業務操作有多大意義。2018年末流動性較為寬鬆,我們預計過期率可能在2.5%左右,從而再結合一般存款總額,估算出全行業的實際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12.8%左右(2018年末名義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大銀行14.5%,中小銀行12.5%,再考慮到部分銀行享受定向降準)。

  2019年已實施了一次降準(2019年1月4日公告),降準1個百分點。同時,普惠定向降準年度考核後,更多銀行達標,也釋放了2500億基礎貨幣。我們先假設全年不再降準,並預計2019年末過期率達到2.3%(這是近幾年的平均水準),按此估算,2019年末所需的基礎貨幣總量在32兆元左右,較2018年末下降約1.6兆元。如果後續還有降準,則基礎貨幣下降還能更多。

  2.基礎貨幣的來源分析

  由於基礎貨幣整體呈下降狀態,因此其來源分析相對簡單,主要依靠央行廣義再貸款(再貸款、逆回購、MLF等)回籠基礎貨幣。換言之,是降準釋放基礎貨幣用於償還央行廣義再貸款。而政府收支則呈少量投放基礎貨幣的狀態。

表5:預計2019年基礎貨幣淨回籠 數據來源:WIND(部門:億元)表5:預計2019年基礎貨幣淨回籠 數據來源:WIND(部門:億元)

  反映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央行負債和基礎貨幣均有下降。

 表6:新投放基礎貨幣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體現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暫不考慮存款取現。部門:兆元) 表6:新投放基礎貨幣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體現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暫不考慮存款取現。部門:兆元)

  信貸投向

  正如前文所述,我們預計2019年全年信貸投放量約16.5兆元。對比而言,2018年為15.7兆元(不含對非銀金融機構放款),但還要考慮到2018年地方債置換還能騰出1.34兆元的信貸額度,因此總共投放量也達到17兆元左右。因此,對於2019年16.5兆元的信貸初步預測,基本上同比大致持平,略有下降。我們簡要分析下信貸供給與需求兩方面情況。

  從目前的行業情況來看,銀行內部製約放貸能力的因素,大部分基本良好,或處於改善中:(1)流動性:在央行流動性支持下,大部分銀行流動性充足,即使不足也可以向央行申請再貸款等用於放貸,因此不是放貸的約束;(2)資本:大部分銀行的資本也較充足,尤其是大中型銀行,其他資本補充管道也在打開。因此,我們預計信貸投放能力不構成製約。

  但是,信貸需求仍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按上述信貸總量來看,與2018年大致持平,但2018年上半年信貸需求仍然較好,直至年中隨著經濟下行,需求有所走弱。進入2019年後,目前巨集觀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信貸需求也不可能快速好轉。因此,在投向結構上,預計個人貸款、票據融資的佔比仍然會較高。

表7:2011年以來新增信貸結構情況 數據來源:WIND(部門:億元)表7:2011年以來新增信貸結構情況 數據來源:WIND(部門:億元)

  具體投向上,分別考慮個人短期、個人中長期、企業短期、企業中長期四大類。

  (1)個人短期貸款:主要包括經營貸、消費貸、信用卡等。2017-2018年增量較多,主要是在對公信貸需求不足、個人抵押貸款又受到監管的情況下,個人消費貸等產品不失為了一種收益可觀、風險可控的投向,不少銀行在加大投放。2019年整體信貸需求仍然弱,因此預計個人短期貸款的投放量將進一步上行。但近期市場上關注這類信貸風險的關注也開始多起來,個別銀行信用卡透支的違約率略有上行,不排除部分銀行會適度放慢投放速度。2019年,預計個人短期貸款增量在3兆元左右,主要包括消費貸、信用卡和個人經營貸(因計入小微,比較符合政策要求)。

  (2)個人中長期貸款:以住房貸款為主。在2016-2018年三年中,這類貸款佔比較高,也是因為對公信貸需求不足所致。但是,受監管制約,每年投放量已控制在5兆元上下,波動極小,可能是人為管控的結果。2019年,部分城市的房地產控制有所微調,希望擴大房銷,但也要考慮到房價下行可能使部分購房需求退卻,因此預計投放金額不會有太大變化,仍然在5兆元左右。

  (3)企業短期貸款與票據融資:企業短期貸款主要包括對公流動性貸款,中小企業申請的貸款多集中於此。2018年對公短期貸款大幅低於預期,一方面是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融資需求弱,另一方面則是票據融資旺盛也替代了企業的部分短期資金需求。而2018年票據融資則高達1.89兆元,從2016-2017年的低位回升。票據融資對市場利率比較敏感,利率較低時會放量。目前來看,2019年情況將有所好轉,預計企業短期貸款與票據融資合計將達到2.5兆元,其中仍是票據融資居多。

  (4)企業中長期貸款:企業長期貸款主要投放於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大型基建項目、工業項目等。展望2019年,目前尚未發成屋地產放鬆管控的跡象,因此最為核心的固定資產投資仍然是基建、工業等。尤其是基建,從近期多方表態來看,政策當局非常支持。但是,前期製約大型項目融資的因素仍在,包括對地方政府、央企國企負債的管控。因此,在不修改上述管控措施的背景下,我們暫時很難預計企業中長期貸款能夠快速上量,預計全年投放約6兆元,在近幾年的均值附近。我們後續仍然會緊密關注管控政策是否會有調整。

表8:2019年信貸投放以對公長期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為主 數據來源:WIND(部門:億元)表8:2019年信貸投放以對公長期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為主 數據來源:WIND(部門:億元)

  綜合來看,隨著2018年下半年以來經濟下行,目前信貸需求仍較疲弱,16.5兆元的信貸投放壓力較大,由此可能帶來信貸定價也有所下行。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碩士,CFA持牌人,曾供職於浙商證券、光大證券研究所,擔任金融行業分析師,2018年加盟國信證券,任金融業首席分析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