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對華技術限制升級!中國“芯”機遇: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導

隨著近日美國升級對華為的限制以及將33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關於芯片國產化替代的輿論在中興事件和華為事件後再次發酵。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關於半導體的討論,與以往多在社交媒體、行業論壇、從業人士之間熱議不同,此番恰逢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半導體行業的建議和聲音在此期間變得愈加密集。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國產化、功率半導體、傳感器芯片、車規級芯片、設立一級學科等相關領域的發展均被提及。

“芯片是信息產業的核心、現代工業的靈魂,是保障國家安全、支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芯片強則產業強,芯片興則經濟興。”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如此說道。

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5月15日晚間,美國商務部發布消息,美國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計劃,通過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在國外設計和製造其半導體的能力,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並稱:“這一宣布切斷了華為破壞美國出口管制的努力。”隨即在5月22日美國商務部又以“國家安全”為由,把33家中國公司和學術機構列入“實體清單”。

一時間,讓整個行業似乎回到了兩年前中興通訊被美國斷供的時候。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由於中興通訊的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存儲芯片對美國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大,因而芯片成為“敏感商品”中的焦點。

各界人士紛紛發表意見和觀點,“滿屏”都在反思芯片遇到的製裁,警示無“芯”可用或面臨的困境,探索芯片的國產化之路該如何走下去。

而這一次,美國下手的對象,同樣是芯片。

2019年華為海思銷售額就已超過110億美元,在中國IC設計業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甚至高於中國大陸Top2-Top10芯片設計企業銷售額之和。2020年第一季度,海思實現27億美元的營收,較去年同期的17.35億美元增長達54%,並首次躍居全球半導體廠商Top10。

中興通訊在2018年美國宣布製裁後,便進入“休克”狀態。而華為的處境則有所不同,隨著國內芯片設計及製造的發展,仍有一定的底氣與實力來進行博弈。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從2019年初,也就是中興事件之後,無論是國內芯片設計龍頭企業,還是芯片設計中小型公司,都在盡可能地將代工轉向國內,國產自主替代的速度正在加速。例如中芯國際、紫光等國內企業將直接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5月15日晚間,也就是美國宣布限制代工廠給華為供貨的同一天,位於上海的中芯國際突然宣布大消息: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將分別向中芯控股旗下的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以獲取23.08%和11.54%的股份,總計22.5億美元。這也意味著,中芯國際再次獲得兩大國家級基金約160億元的增資,加上此前承諾投資的215億元,資金量已達到400億元之巨。

而在5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還發布公告稱:目前,中芯國際的14納米工藝已經實現量產,到今年(2020年)年底,產能可提升到每月15000片。

在此之前,另一家芯片龍頭企業紫光展銳也宣布50億元融資已到账。分別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22.5億元)、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22.5億元)、諸暨聞名泉盈投資管理合夥企業(5億元)三家機構來完成。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道,相關企業獲大基金重金注資,以及加快融資節奏,其背後則是國產芯片自主化的進程正在加快。

高端芯片之殤

數據顯示,我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近年來一直在擴大。2019年的最大變化在於,出口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這是我國半導體貿易逆差首次較上一年出現下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20年1~3月中國集成電路產量達到508.2億塊,去年同期產量為345.20億塊,累計增長16%。

從相關數據不難看出,經過多年努力,國內企業在設計、封測領域迅速發展。

但是也應該注意到,國內整體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任重道遠,包括製造環節以及更上遊的材料設備等,和三星、台積電等企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實際上,國內並不缺乏芯片的設計者,而缺乏製造者。大陸最好的芯片製造公司中芯國際,也只是剛剛完成14納米的量產。

目前,高通驍龍865、蘋果A13等芯片均採用台積電頂尖7納米芯片工藝。例如蘋果目前最暢銷的iPhone11系列、iPhone SE2系列產品,均採用了蘋果A13芯片,同時蘋果A14系列芯片也將會採用最新5納米芯片工藝。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目前以華為海思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具備7納米甚至5納米芯片的設計能力,但是把芯片設計出來之後,在芯片生產過程當中,中國還缺乏生產必須的高端光刻機等設備。

在光刻機這一領域,實力最為強大的是荷蘭的ASML公司,佔據著全球高端光刻機市場約70%的份額。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半導體生產廠商,都向ASML採購TWINSCAN機型,比如三星、台積電、英特爾、海力士等。雖然日本的佳能、尼康,以及國內上海微電子也能獲得一定的市場,但卻無法提供最為先進的光刻機。

受製於《瓦森納協定》,中國企業也無法購得高端的光刻機。

1996年簽署的《瓦森納協定》,本名叫“瓦森納安排機制”。簡單來說就是美國與其全球盟友限制向別的國家出口特定商品,中國就是被針對的對象。

急需國家隊救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團創建人鄧中翰向記者表示:“對手不會速勝,我們不會速敗;但我們現在也沒有能力實現速勝,必須堅持積累實力,利用對手無力持久消耗的短板,打持久戰、消耗戰,贏得最終的勝利。美國的短板,是其國內的芯片企業及其他領域企業依賴來自中國市場的訂單,才能維持巨額的科研投入,保持領先優勢。美國對中國企業實施管制封鎖的政策措施,只能獲得一時之快,但那種違背國際經貿基本規則,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錯誤行徑,最終只會讓美國企業和公民承擔惡果。現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徹底拋棄談判緩和的幻想,全力發展國產自主替代,使我國未來產生更多像華為一樣在世界上取得成功的自主科技企業。”

鄧中翰建議,一方面,由國家全力推進芯片等“卡脖子”領域的國產自主替代工作,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彌補市場失靈;對國產自主產品進一步減免增值稅,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另一方面,他還建議國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半導體領域,服務國家戰略目標。

民進中央在《關於推動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科學發展》的提案中表示,隨著工業、汽車、無線通訊和消費電子等領域新應用的不斷湧現以及節能減排需求日益迫切,我國功率半導體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容易催生新產業新技術,在國家政策利好下,功率半導體將成為“中國芯”的最好突破口。為此,民進中央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功率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加大新材料科技突破,謹慎支持收購國外功率半導體企業。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中興、華為事件之後,半導體被賦予更多的含義。政府高度重視、國有資金對此更是青睞有加,這對於行業來說是利好的消息。但政府對其的乾預程度也就隨之增加,尤其是國有資本投入後,必然會對股東、董事會和管理層產生影響。如何發揮半導體行業高度靈活及市場化的特點將成為新的難題。

除了國產替代之外,也要繼續對外開放合作,強化多供應商的策略,而不是走單一的道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建議,在半導體顯示領域,可以採用多種方式鼓勵我國企業和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技術合作,加快我國新型顯示關鍵技術發展和突破,提升我國企業在新型顯示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