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十而已》:比完美人妻人設更重要的,是學會自洽

之前有一本爆款書《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是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一本反映美國紐約上東區貴婦生活的書,裡面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

“這世界就像是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這麽做。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這段時間《三十而已》,以上海魔都為背景,講了三個不同階層的女性生活、工作和家庭所遇到的問題,裡面有貴婦的雞娃生活,也有社交關係的鄙視鏈,還有想要跳出樊籠的各種大招……也因此這劇帶來的各種倫理討論,一直在熱搜榜上。

我有空的時候,也會用兩倍速快進著看,雖然還沒看完。今天小夥伴@琳 就給我來了篇稿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劇裡面的“顧佳”人設,到底是不是“你的菜”。

文 | 琳

這個夏天,《乘風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的霸屏簡直是左一波右一波掀起高潮,螢幕上的姐姐們成了各種帶話題的女王。

《三十而已》更是從第一集上線大概就沒下熱搜,中產生活裡的完美人妻顧佳這個角色讓身為女性觀眾的我們嘖嘖稱歎又暗自辛酸。

可是仔細想想看,在這個社會裡,不僅整個社會潛移默化對妻子和媽媽的角色有潛在的標準,女性自身也對自己要求很高啊。

甘願為孩子和家庭全身心付出就能俘獲我們嗎?不可能,每個光鮮明亮的中年人背後都是一地雞毛的瑣事,這分明是我們都明白的。

所以,顧佳的大火不僅因為完美人妻的人設,這一切的基礎是:

她是個“拎得清”的中年人。

01

掙扎是真掙扎,

堅持也是真堅持

說起這個上海人最為熟稔的“拎得清”,恐怕是最被少年時代的我們所不恥的。在年輕人眼裡,這個詞直接就和市儈、算計、低俗相掛鉤。可是作為雙刃劍,

“拎得清”卻是中年人處理生活中各種紛繁複雜的事情的一個重要品質。

所以,不僅對女性來說看她處理問題大快人心,拋棄性別去探討,顧佳這樣的人作為朋友和閨蜜也是上好的人選啊。

因為,她是個辦事靠譜,雙商在線的成年人。

就這一點,這角色已經圈粉無數了。

我們看到她維持最好生活狀態背後付出的艱辛和無奈,也看得到她面對羞辱欺騙時候的反擊和智慧;

看到她的強大,也看得到她的脆弱。就這種成長性,就比青春小女生的單薄的小情懷讓人舒服多了。

顧佳出場的那段話,仿佛為新媽媽代言的獨白

每一句話都打得穩準狠,像是在說我們自己一樣

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是說:明天又是扮演一個情緒穩定的中年人的一天。這便是真實現狀。

任由情緒的抒發簡直是最簡單也最本能的事情了。大概只有青春年少時代才覺得這是真性情的表現。

一個經歷了真實社會生活洗刷的中年人最清楚:

只靠直抒胸臆,從來解決不了什麽根本問題。

看到顧佳多麽氣定神閑,背後就有成倍的掙扎的負能量自我消耗

我想到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白天混了職場,回家帶娃到哄睡,片刻的歡愉就是娃睡之後和自己睡之前的短暫自由時間。就在這短暫的自由時間,很多人選擇喝一杯酒,看幾頁書,刷刷網頁逛逛淘寶。

我們的共同感觸就是:捨不得睡啊

一天之中,感覺只有這短暫的時間是暫時放下工作、放下孩子,放下一切的瑣事,甚至也放棄自己的各種計劃,只想放空自己。心裡暗暗說:就讓我廢柴一會兒吧。就這寶貴的廢柴時間,保證了這個疲憊的中年人第二天還能看似雲淡風輕。

我有一度覺得,我白天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晚上爭取到這寶貴的廢柴時間。一到晚上娃睡了就開始兩眼發亮。缺覺還不補覺,現在的成年人真是老年人眼裡的神經病了吧。

這所有的掙扎和堅持背後,就是中年人特有的有韌性的力量那是一種“我想做這件事,想方設法穿越火線我也得想辦法做到”。比起年輕人強大的衝勁兒,中年人的力量往往不是想要追尋夢想,常常只是為了規避麻煩、避免陷入困境而鍛煉出的韌性。

有點無奈嗎?是的,但是,這是事實

這也是為什麽初入太太圈遭到排擠,顧佳寧可打腫臉充胖子也要買一個28萬元名牌包的拚圈門檻,面對太太們的冷嘲熱諷還能保持微笑,耐心傾聽……

電視劇裡的劇情總是誇大和極端,顧佳的這種級別的生活水準和太太圈本就是大多數我們望塵莫及的。

可是看了這種情節,我們也一定記得自己因為熊孩子調皮搗蛋成績不好,去和老師語氣低到塵埃裡的談話吧。

我們的小心翼翼真是寫滿了當媽的心態:生怕老師放棄自己的孩子。每次這種談話之後回家,真是感覺需要灌幾口酒才能平複心情。

這和顧佳有什麽分別?哪個媽媽都有這樣的無奈時刻。

但無奈是不是讓人沒有底線了呢?

不。

02

誰也別唬我,

我有態度,更有底線

清醒而有力量的成年人,需要有態度和底線。

面對班裡患有癲癇症小朋友是否能夠繼續就讀的態度,顧佳和太太圈產生了巨大分歧。太太圈都認為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忽然發病抽搐會嚇到自己的孩子。而顧佳的觀點是,完全支持這個孩子繼續在原有的班級就讀

這不僅是三觀的正確,我更看重的是她眼光的長遠。因為這件事情是怎麽處理的也會投射在自己孩子的心裡。她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用這種狹隘的、完全利己主義的思維去做決策和判斷,缺少生而為人最寶貴的對他人的在意和關愛。在顧佳眼裡,這影響到自己孩子的,不是此刻,而是未來。

其實我常常和孩子說起這句有點矯情但實際上我非常認同的話:

一個人的眼裡要一直有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具體是什麽呢?或許總是一些不那麽實際,但是真實、美好、有大愛的東西。

一個永遠隻計較眼前利益得失的人生真的是太狹隘了。我最害怕孩子變成這樣的人,也害怕自己變成這樣的媽媽,所以經常要提醒自己。

劇中還有一個爭議性很強的話題。

為了給孩子爭取學位,給自家公司聯繫客戶,顧佳急於加入太太圈的時候,她懂得一步步鋪路,哪怕過程中要受委屈,要豁得出去自己。

所以,她趁著停電爬樓梯到頂層,只為敲開王太太的門,製造一次緩解闊太太窘境的機會——顧佳和王太太一起下樓梯,讓王太太穿著自己舒服的拖鞋,而她一手拎著王太太的名貴高跟鞋,一手攙著王太太。

這個場面真是滿滿的心酸,也引起很多討論。大家爭執的點在於:為了孩子和家庭,真的有必要這般卑微嗎?

就在你以為她無底線退讓的時候,被算計的她來了個漂亮的反擊,讓人大快人心。

與太太圈決裂的這一席話,讓她把自己底氣和力量都亮了出來:我忍你,但是我不怕你!

三種截然不同的行為反差,所體現的是顧佳心中不同的狀態。

她很清醒。她知道自己的選擇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意味著什麽。

選擇站在弱勢孩子身邊,是為了堅持內心的價值觀;

選擇為孩子入園而卑微努力,哪怕被嘲笑也不後悔;

選擇與太太圈劃清界限,是為了不讓自己淪為同類;

此之蜜糖,彼之砒霜。

顧佳的拎得清,即便你不喜歡,但也無法堂而攻之。

乘風破浪的姐姐說過一句話:

如有朝一日再上舞台,自己不用從頭準備

常年自律健身,不敢有一絲馬虎,內裡最害怕的是阻止不了自己下滑。

但不甘下滑的中年才是最倔強的,因為我們早已過了“非黑即白”的稚嫩,我們有的,只有“願與不願”。

我真是覺得倔強中年人,這種有點虛偽小可愛,又富有滿滿力量感的狀態,也不差。

03

看清生活的真相,

仍然還有愛和勇氣

如顧佳一般的廣大初入中年人,大家的“拎得清”也在於,都明白:

即使努力了,也不是規避所有困境的保障。

確實,作為中年人的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真的不是“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會好”,也不是“現在遭罪了,以後一定會享福”。作為觀眾的我們也難免感歎:顧佳這麽完美又能怎樣?老公還不是出軌了?

我想,每個人都漸漸認識到這個真相:

千難之後有萬難

即使所有劇情都失真,這一句還真是千真萬確。

可是,和劇中也一樣,我們也深深知道,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沒有增加承擔變故和失敗的資本,每次災難也許都會成為終點。

羅曼羅蘭有一句經典語錄,反映了背負各種責任中年人的態度: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

在這部劇之外,我想起19世紀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個公式:

自尊等於實際成就除於自己的期望。

讓人能有乘風破浪的勇氣,不會只靠自我安慰來實現,焦慮是因為與現實碰撞中的無奈讓人無法承受這份高壓。但是有兩點一定是確保我們內心的平和的確幸:

提高自己能做到的實際成就

降低自己無邊界的欲望/期望值

為什麽顧佳在跟太太圈決裂的時候說,“一直覺得自己有捷徑、有靠山,叫價值觀扭曲。”

這是因為,貴婦太太所仰望的所有價值和幸福,都得依賴他們無法掌控的人和事物。

無法阻止老公背叛

無法阻止公婆責罵

無法阻止孩子叛逆

而真正自洽的中年人,是頂著風雨去明白兩件事情:

成就從來都不是你手頭能賺多少錢、能走到什麽階層地位,而是有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全身心投入其中。

努力工作從不可恥,這才是我們體味人生真諦的法則。

期望從來都不是以別人的標準來定奪,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個接一個放煙花般的精彩劇情,而是既有遠方和詩,也有粗茶淡飯。

這部劇其實這是借顧佳的情節告訴我們一個中年人的自洽法寶

無論你處在任何境地、無論你在做什麽事情,一定要記住,內心的富足感唯有自己才能給予自己。

我們的人生,應當只有自己說了算,而所有認真做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值得我們大大書寫。

萌芽有話說

回顧我的三十歲後,絕對不是舒服的狀態,因為我這幾年裡所經歷的風波一點也不少。可是真真有一點支撐著我仍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念,那便是找到了讓我全心投入的熱愛的事業。在這幾年的努力中,能幫到很多的孩子和家庭,幫助解決大家的困難,鼓勵著大家一起成長和進步,這也是我內心的燈塔啊。

昨天還跟我課研搭檔@莉莉聊,我們為什麽還要堅持做家庭早教,為什麽要花那麽多時間去升級優陪早教。也是因為它值得我們傾注一切去努力,哪怕失敗了也不後悔吧。

在早期教育這件事情上,我不想傳播焦慮,因為問題永遠都沒有方法多。不要總看到自己沒有的,而是要想想自己能做的,在資源的範圍內去努力,而不是等待資源降臨,這也是我們的內心的強大和自洽。

打好的早期教育根基,成就的也包括孩子將來的自洽感。唯有內心的強大和自洽,才能幫助孩子在將來抵禦各種風雨時,走出焦慮、跳出樊籠,成就自我。

找各種好用小文具的過程不輕鬆,但交作業的感覺還是挺開心的,哪怕再累,也值得。無論對於教育產品的開發還是團購選品的上架,大家也知道,我有我自己的標準,也有我一直以來的堅持。哪怕這個標準跟市場上的通用玩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我內心價值觀的,我就會一如既往堅持。

家庭早教究竟有沒有用?重視的人重視,不屑的人不屑,焦慮的人仍然焦慮。但只要我創業所做的事情,仍然能有家庭在其中受益,我就會堅持下去,以前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你好啊~我是萌芽,很高興在這裡跟你相遇。

我是兩個男孩,7歲Joshua和5歲Eric的媽媽,我畢業於香港大學,師從世界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專業領域:情緒管理、家庭治療、親子互動,也是《教養力》一書的作者。在這裡,我跟你盡情談談早教啟蒙的事情,成長有方,育兒不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