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漢時期與皇太弟只差一步之遙的梁王劉武因何錯失了機會

漢文帝劉恆活到他登基的兒子總共有四個,分別是長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次子劉武,也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梁王,三子劉參和四子劉勝。在劉恆繼位的第二年,便冊封劉武為代王,劉參為太原王,劉勝為梁王。

又過了兩年劉恆改封劉武為淮陽王,將代國的土地並到了太原國境內,改封劉參為代王,後來,梁王劉勝墜馬摔死了,這件事在我之前的文章中講述過,就是因為劉勝之死,讓大才子賈誼鬱鬱而終了,因為,劉勝無子,所以。劉恆便改封淮陽王劉武做了梁王。

等到漢文帝劉恆駕崩,漢景帝劉啟即位之後,因為梁王劉武是漢景帝劉啟同母弟,所以,對其極為的恩寵,者所為皇太弟之爭,便始於一次家宴,當時的漢景帝劉啟還沒有立太子。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家宴上劉啟與劉武以家人禮相見,共同侍奉竇太后飲酒,在這樣的場合下,漢景帝劉啟說道:“我千秋萬歲以後,把皇位傳給梁王。”梁王劉武婉言拒絕,他與竇太后都知道這並不是劉啟的心裡話,但是,心中還是很高興的。

不過,此時就有一個人站出來掃興了,這個人是誰呢?就是魏其侯竇嬰,竇嬰伏在地上說道:“漢朝的法制規定,皇位只能傳給兒子孫子,現在皇上怎麽可以隨便傳給弟弟,擅自擾亂高祖定下的規矩?”竇嬰的一番話說的劉啟啞口無言,竇老太后心中也非常的不高興。

竇太后是文帝的皇后,景帝的老媽,劉啟即位之初,在朝中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老太后希望在景帝百年之後,可以讓小兒子梁王劉武也過一把皇帝癮,因為,她本身就很寵愛這個小兒子,這一時期,朝中大臣也沒能及時的運用光明正大的道理說明皇位不可傳弟,反而是委曲求全,不顧大局,私下討好太后,接受賞賜,這並非忠臣所謂,如果朝中多幾個竇嬰,我想也就不會有日後的悲劇了。

不久之後,吳楚七國之亂爆發了,吳楚聯軍攻打梁國的棘壁,殺死了幾萬人,梁王劉武得知此事之後,親自率兵守衛睢陽,並派遣大將韓安國,張羽為大將軍,前去阻擊吳楚聯軍,梁國成為了大漢帝國強有力的屏障,擋住了吳楚聯軍西進的道路。

就在吳楚聯軍與周亞夫僵持三個月之後嗎,吳楚聯軍戰敗,七國之亂宣告平定,在平定七國之後,漢景帝立劉榮為太子,別誤會哈這位可不是漢武帝,他在歷史上被稱為栗太子,後來被廢了。因為,劉武在七國之亂的戰役中,立有大功,所以,甚得景帝恩寵,加之其又佔據了天下最富饒的土地,梁國的疆土北邊以泰山為界,西邊到高陽,有四十多座城池,長此以往,難免助長了梁王劉武的野心。

其實,在漢代諸侯朝見天子,立法規定只要見四次面就行了,第一次見面被稱作小見,就是剛到朝廷入宮相見,第二次見面則被稱為法見,就是在正月初一這一天的早晨,諸侯拿著用皮幣做襯墊的盤子托上壁玉向皇帝祝賀正月,法見之後的第三天,則進行第三次見面,這一次由皇帝設宴招待諸侯王,賜給他們財物;再過兩天,便是諸侯在離不開之前,進宮小見拜別了。

拜別之後,便要動身返回封國了,一共在長安城的時間也就二十天,但是,梁王劉武的待遇顯然並非如此,劉武西入京城朝見,曾多次趁機留在宮中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有一次,劉啟還派遣使者拿著符節,坐著天子的副車,前往潼關迎接梁王劉武,加上竇太后的寵愛,劉武在京之時出入皆與漢景帝劉啟同乘步輦。這其實早就可以說得上是僭越了。

除此之外呢,在漢代依照禮法,諸侯朝見祝賀的時間在正月,通常是一王四侯一起朝見,每個諸侯王幾乎是間隔十多年才被允許到京城一次,但反觀梁王劉武幾乎每年都入京朝見,並且久留宮中不回,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如此驕縱下去,怎會不產生禍端,文帝時期的淮南王劉長不就是最好的例子麽?

皇太弟的說法在景帝立太子之後,其實,已經成為了過去,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又讓某些人動了心思,那就是栗太子劉榮被廢事件。漢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栗太子被廢為臨江王,這時候竇太后還活著,她心裡便想讓漢景帝立梁王劉武為皇太弟。

這一年劉武入京朝見,漢景帝劉啟與劉武一起陪著竇老太后嘮家常,竇太后便對劉啟說:“我聽說殷人親親,故王位多傳給弟弟;周人尊祖,故王位都傳給兒子,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到我百年離世時,就把梁王托付給你了。”劉啟跪在席上,挺身答道:“好的。”

在宴會結束之後,漢景帝劉啟招來袁盎以及通曉六經真意的大臣問道:“太后說了這樣的話,是什麽意思?”袁盎等人回答道:“所謂殷道親親,就是要立弟弟;所謂周道尊尊,就是要立兒子。殷商的制度比較質樸,質樸的東西是效法天道自然,親近他所親愛的。

所以,傳給弟弟。周朝的制度講究文飾,文飾的東西是效法大地的,尊的意思就是敬,也就是敬重本體,所以,傳位給大兒子。周朝的制度還規定,太子如果死了,就傳位給嫡長孫。而殷朝的制度卻相反,如果太子死,就傳位給弟弟。”

劉啟問道:“從國家社稷立場考慮,我們應該尊殷道還是周道?”大家都說:“現在我們漢朝的制度是師法周朝的,按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弟弟的,應該立兒子。所以《春秋》因此批評宋宣公。宋宣公死時,不立兒子而立了弟弟。

這個弟弟做了國君後來死時,又把君位還給了哥哥宋宣公的兒子。結果這個弟弟的兒子就出來爭奪,認為自己應該繼承父親的君位,就把宋宣公的兒子給殺了。因此國家出現了動亂,災難接連不斷。因此《春秋》中說:”宋之禍,宣公為之也。“(意思就是說宋國的動亂,是宋宣公一手造成的。)我們請求朝見太后,向她說明道理。“

就這樣袁盎等人入宮拜見竇太后。說道:”聽說太后打算立梁王。不知道在梁王身後又準備立誰呢?“竇太后說:”我重新立景帝的兒子。“於是,袁盎等人就以宋宣公立了不應該即位的弟弟,而發生禍亂,災難延續了五代而不斷絕,小事不能夠忍受就會損害國家大事的道理講給太后聽。

竇太后聽後解開了心結,重新高興了起來,放棄了傳位梁王劉武的打算,此後,再也沒有提及此事,同時,竇太后也命令梁王劉武返回了封國,就這樣梁王劉武與皇太弟之位失之交臂。其實,劉武的野心是漢景帝劉啟與竇太后的驕縱所造成的。

從前,周朝的時候,周成王與幼小的弟弟站在樹下玩耍,成王拿了一張桐樹葉子給弟弟說道:”我用這個來封賞你。“此事,被周公知道後,便立刻對成王說:”天子分封弟弟,很好。“成王說:”我只是與他開個玩笑。“

周公說:”做天子的人,不應該有錯誤的行為,也不應該有開玩笑的話,既然已經說了,就一定要做到。“於是成王就把應縣封給了小弟弟,這就是桐葉封唐的故事,從此以後,周成王一生再也沒有亂說過話,其說過的事都保證一定做到。

《孝經》是故非 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這是聖人的教訓,但反觀漢景帝劉啟卻對梁王劉武說出來那麽多好聽的話,甚至,還說出了:”我千秋萬歲以後,把皇位傳給梁王。“的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更何況梁王劉武身後還有竇太后撐腰,驕慢縱恣已經很久了,每天聽著景帝的好話,又怎會不產生僭越之心呢!

正所謂君無戲言,既然說出來了,那就要做到,所不到又何必去說呢!這場景帝時代的皇太弟之爭究其根本無外乎就是一個母親的溺愛加上兄長的玩笑,演變出來的鬧劇罷了。

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的下一篇文章,求分享,求點讚,求收藏,謝謝支持,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讀讀我的這幾篇文章西漢初年七國之亂中梁王劉濞與楚王劉戊的結局究竟如何

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因何與梁王結怨

七國之亂——條侯周亞夫VS吳王劉濞,最終究竟鹿死誰手

平定七國之亂的條侯——周亞夫在漢文帝時期都做了些什麽

七國之亂爆發前——各諸侯國都做了哪些戰前動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