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溫彬:經濟如期復甦,關注三大短板

  意見領袖 | 溫彬、王靜文

  根據統計局數據,2023年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較去年12月加快1.1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5%,較去年12月加快6.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3.5%,較去年12月加快5.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較去年全年回升0.4個百分點,其中基建投資同比增長9.0%,較去年全年回落0.4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1%,較去年全年回落1.0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5.7%,較去年全年回升4.3個百分點。

  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經濟循環加快暢通,生產需求明顯改善,1-2月各項指標較去年12月全面好轉。不過,經濟復甦中仍有短板,突出表現為民間投資信心有待提振、就業市場面臨壓力以及房地產市場仍需穩定等。

  下一階段,預計新一屆政府將會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繼續加大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力度,大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預計全年增長水準有望落在5.5%左右。

  一、生產:工業與服務業雙雙加快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較2022年12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但略低於市場預期。

  三大門類中,采礦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出現放緩,但製造業有所加快。1-2月采礦業同比增長4.7%,略低於去年12月的4.9%;電熱氣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2.4%,低於去年末的7.0%。製造業同比增長2.1%,高於去年12月的0.2%。

  製造業增速反彈,主要受外需保持韌性和內需有所企穩推動。1-2月出口交貨值同比名義-4.9%,好於去年12月的-8.4%。全球經濟走弱速度弱於預期,是出口降幅有所收窄。與此同時,消費和房地產市場均有企穩,內需復甦持續向好,為製造業反彈提供了支撐。

  1-2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5%,大幅好於去年12月的-0.8%。1月和2月的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4%和55.6%,反彈至榮枯線之上且連續好轉。

  之前服務業受疫情壓製極為明顯。隨著疫情快速達峰,經濟社會運行快速向正常水準回歸,服務業尤其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明顯改善。1-2月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金融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1.6%、9.3%和7.6%,均大幅好於服務業整體增速。

  二、消費:復甦勢頭明顯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3.5%,明顯好於去年12月的-1.8%,也好於市場預期。1-2月消費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疫情相關類消費回落。中西藥品同比增速由去年12月的39.8%大幅下降至19.3%,糧油食品同比增速由10.5%回落至9.0%,疫情達峰之後居民儲備藥品和食品的必要性下降。辦公用品降幅由-0.3%下降至-1.1%,居家辦公需求也有所下降。

  二是線下場景恢復增長。外出就餐增多帶動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2%,大幅好於去年12月的-14.1%。受油價上調以及出行大幅增加影響,石油及製品類消費由-2.9%上升至10.9%。部分線上消費轉移至線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3%,較去年全年低0.9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2.7%,較去年全年低4.5個百分點。

  三是房地產消費企穩。建材類消費降幅由-8.9%收窄至-0.9%,家電類降幅由-13.1%收窄至-1.9%,家具類則由-5.8%回升至5.2%,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的企穩回溫跡象。

  四是政策到期拖累汽車銷售。1-2月汽車消費由去年12月的4.6%下降至-9.4%,購置稅減半等政策到期後,居民購車意願有所下降。

  總體來看,1-2月消費數據受到正反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之後,居民“不便消費”的狀況大幅緩解,線下接觸型、聚集型消費大幅反彈;另一方面,居民的消費能力尚未恢復。2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至5.6%,16-24歲人口失業率上升至18.1%,為去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就業壓力上升會影響居民收入來源,進而會對消費形成抑製。1-2月居民部門新增存款接近7兆,創歷史同期最高水準,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傾向仍然較強。

  展望2023年,消費場景修複、居民收入恢復性增長以及新的穩消費政策頒布,將會帶動消費增速企穩反彈,不過,疫情造成的“疤痕效應”、居民部門杠杆率上升空間有限以及失業率階段性上升等因素,可能會限制消費反彈幅度。

  三、投資:基建、製造業增速回落

  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高於去年末的5.1%,好於市場預期。不過,民間投資僅增長0.8%,低於去年末的0.9%,創2020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顯示民間資本的信心尚未得到提振。

  從結構來看,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和製造業投資增速回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降幅大幅收窄。

  1-2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長9.0%,略低於去年末的9.4%。年初以來,各地工程項目集中開復工,建築業施工進度加快,1月、2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分別為56.4%和60.2%。草根調研顯示,節後復工率已經超過去年同期。再加上財政支出前置,專項債發行提速,使基建投資仍能保持在較高水準。

  1-2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1%,略低於去年末的9.1%,基本符合預期。1月和2月製造業PMI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回升至55.6%和57.5%,高於去年12月的51.9%,BCI企業投資前瞻指數也明顯回升。不過,由於外需仍處於回落區間,PPI維持通縮態勢,製造業企業繼續擴大投資的意願仍顯不足。

  五、房地產:市場正在回溫

  1-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5.7%,較去年末的-10%明顯收窄,好於市場預期。隨著政策效應的持續發揮,以及去年同期基數偏低,房地產市場正表現出回溫跡象,但可持續性仍值得關注。

  從銷售端來看,1-2月建案銷售面積同比-3.6%,大幅好於去年末的-31.5%;建案銷售額同比-0.1%,大幅好於去年末的-27.7%。2月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新增863億元,同比多增1322億元,結束了連續14個月的同比下降局面。

  從施工端來看,1-2月施工面積同比-4.4%,好於去年12月的-48.2%;新開工面積同比-9.4%,好於去年12月的-44.3%;竣工面積同比8.0%,好於去年12月的-6.6%。

  從資金來源來看,1-2月房企到位資金同比-15.2%,好於去年12月的-28.7%。其中,國內貸款同比-15.0%,弱於去年12月的-5.5%;以抵押和定金、預收款為主的其他資金同比-13.4%,好於去年12月的-28.9%;自籌資金同比-18.2%,好於上月的-34.8%。

  去年底以來,官方重申了房地產業的支柱產業地位,融資端的“三箭齊發”,房企的資產負債狀況已有改善,需求端持續加力,居民加杠杆意願有所回升,從而推動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溫跡象。

  展望下一階段,我們傾向於認為,市場持續回升的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一是目前二手房市場的回升幅度和市場熱度都略高於新房市場,表明居民對於新房的信心尚未恢復;二是融資環境雖有所優化,但短期內僅惠及白名單優質企業,部分財務困難的房企仍較難獲得支持;三是“房住不炒”依然是主基調,政策導向仍然是“托而不舉”。近期義烏樓市回暖後,當地就發文取消鼓勵“團購”買房的政策。不排除少數熱點城市成交回暖後,此前的優惠政策可能也會收回。

  六、政策:積極應對挑戰

  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經濟循環加快暢通,生產需求明顯改善,1-2月各項指標較去年12月全面好轉。不過,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穩固,突出表現為民間投資信心有待提振、就業市場面臨壓力以及房地產市場有待穩定等。

  從剛剛結束的兩會情況來看,決策層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並提出了應對之策。

  在提振民企信心方面,李強總理在記者見面會上重申“兩個毫不動搖”是長久之策,過去不會變,未來更不會變。將來要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平等對待所有主體,依法保護產權,促進公平競爭,同時新領域新賽道大有可為,並提到要弘揚民企在創新創業中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認為民營經濟的營商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

  在緩解就業壓力方面,今年新增就業目標設置為1200萬人左右,為歷年最高。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總理在記者見面會上強調,今年1158萬人畢業大學生是就業重點,提升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要廣開就業渠道,新的就業形態既要支持又要規範發展。

  在穩定房地產市場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供給端將“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住建部部長倪虹7日在部長通道表示,要用“抓兩頭、帶中間”的方法,以“精準拆彈”的方式化解風險。需求端將“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除此之外,總理表示還將重視新政府的主動作為和務實作風,再次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於法有據;“提升創造性執行能力”,不能光踩刹車、不踩油門,不能盡設路障、不設路標。

  所以,雖然今年5%的GDP目標低於市場預期,但隨著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和市場信心逐漸提升,經濟復甦的基礎將會進一步夯實,我們認為2023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5.5%左右甚至更高水準。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