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鄉村愛情》系列的成功,靠的不是劇情,是感情

因為一則

警察和毒販“約架的”法治新聞

,長期被忽視的東北短語“你跟誰倆呢?”進入了全國人民的視野。相比知名度最高的“你瞅啥?”,“你跟誰倆呢?”似乎更能體現東北人對於人與人之間距離感的定義。

東北人長期被全國各地人民詬病太過不見外、完全不拿自己當外人,上來就把陌生人和自己劃歸同一陣營使用“咱”描述自家親戚和個人經歷。這種被強調個體性的都市人詬病的問題,反映了東北人性格的另一個側面,自來熟,最開始往往會預設一種較為親密的關係。

而“你跟誰倆呢?”顯然就是一種斷開這種預設的親密關係的警告。用蔡健雅的歌詞講,就是“當我從你眼中發現我已是/陌生人了”。

趙本山小品一度叱吒春晚十餘載,把一批徒弟帶上了更大的舞台,並形成了一種東北藝人的群像,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地域性的人際關係預設以及這種預設帶來的親近感。

走到第十一季的《鄉村愛情》系列也得益於這個預設,它設定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小山村,靠人流進流出維系著故事的流動性,觀眾很容易發現這個東北鄉村故事預設了人和人親密的關係,無論新面孔在這個封閉空間內駐扎多久,他或她都很快會融入既有的故事線中,幾乎不會產生什麽激烈的排異反應。

從2006年第一部開播拍了五百多集走到現在,《鄉村愛情》系列靠的不是劇情,是觀眾和象牙村裡鮮活的人物之間的感情。

《鄉村愛情》海報

網絡文學界的“種田文”概念來自電子遊戲,核心是策略,主張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後來變成了大宅院裡的家裡家常。相對的,《鄉村愛情》則是一部純正的字面意義上的“種田劇”。到了第十一季,仍能看到更新成祖輩的第一代主要角色下地乾活伺候牲畜。當然也有“策略”的部分,上一季爭當村幹部、這一季爭評困難戶,也都是村裡頭有盤算的人家需要謀劃的事情。

喜歡不喜歡《鄉村愛情》系列和出身城裡鄉下、關裡還是關外都沒什麽關係,喜不喜歡《鄉村愛情》和追不追養成系偶像明星差不多,追小偶像看的是小偶像在舞台上逐漸找到自己的發光點並綻放光芒,追《鄉村愛情》看的是人物在日常中的“表演”和時代背景下的經歷,都是提供一種陪伴感,觀眾情感需求不一樣,沒有高下之分。何況《鄉村愛情》這一季象牙村舞王趙四還久違地跳了舞,才藝上也不輸人不輸陣。

劉小光飾演趙四

真要較真,《鄉村愛情》根本談不上有什麽戲劇創作,它沒有絕對的主線人物,一季的小情節和主線情節沒有實質上的關聯,人物情緒遞進和起伏都很平淡。人物性格穩定,沒有什麽成長,演員稱不上有什麽表演,完全就是不加雕飾一味強化人物特色的自然演出,鏡頭調度和剪輯就更別提了,早期的藝術表現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缺陷和生理缺陷,觀眾和人物熟悉了之後這招也不用了,越拍越平淡也是趨勢使然。

《鄉村愛情》唯一的堅持就是人物本質上的善。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悲還是喜,象牙村每一季展示的倫理道德都是一致的,好人和善的道德主體和道德行為最後會化解困難和矛盾、消除災厄,讓村子裡的小人物維持一種相對穩定的道德處境和精神狀態,這是來自中國鄉村最樸素的觀念,它的底色是溫和的、柔軟的,只有小矛盾沒有大衝突。

馬心怡飾杜小雙

道德層面的“善”和精神層面的“向上”是《鄉村愛情》儘管又土又俗仍然能夠長盛不衰的秘訣。當然它也在這個都市情感和古裝言情大行其道的影視領域中提供了絕無僅有的鄉村面貌,在《鄉村愛情》第十一季裡還能看到在東北城市近乎絕跡的騾子拉的車,形狀不規整的西瓜,長途旅行中才能瞥見的綠油油的農田和青山……

《鄉村愛情》的成功和堅持就是農村自我展示的最後一扇視窗,只有讓鄉村居民自己說話,才能表現他們在文化生活的位置。在小影片興起之前,《鄉村愛情》多少帶有一些迎合獵奇偏好製造情境奇觀的取向,但現在《鄉村愛情》的劇情已經完全不如小影片來得刺激精彩了,象牙村在襯托之下顯得平靜而溫和,像陶淵明筆下的桃源之鄉,倒不至於隻知有漢不知魏晉,城市科技在這片土地上也有普及,但對人和封閉小社會的改變卻很緩慢。

當然,隨著觀眾的取向和偏好不斷改變,劇中演員不斷老去,劇情越來越平淡的《鄉村愛情》系列終究會有完結的一天。等到那天來了,也許才會有人懷念它粗糙的劇情和璞玉式的小人物們帶來的陪伴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