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青年報:讓2022北京冬奧會更“走心”

冬奧會籌備成了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冬奧會籌備成了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

  記者 梁璿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在北京進行。1000多公里外的韓國平昌,冬殘奧會也於北京時間今晚落幕。中國北京作為下屆冬殘奧會舉辦城市,已接過 國際殘奧委會會旗,並以《2022我要飛》為主題的文藝表演,再一次向全世界發出“2022相約北京”的邀請。在這屆冬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依靠輪椅冰壺 項目的金牌,實現了中國代表團在冬殘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因此,“冬奧會”成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

  籌辦關鍵詞:頂層設計

  “今年你的壓力小多了。”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剛進行小組會議時,有體育界別委員如此“調侃”姚明。去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籃協主席姚 明所到之處均被記者圍得水泄不通。可隨著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今年兩會期間,被堵在走廊盡頭的人成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委員 會主席楊揚。

  “冬奧會籌備要從3方面考慮,組織工作、備戰情況、冬奧會的可持續發展。”楊揚把籌辦冬奧會的藍圖拆分成具體框架,在她看來,組織工作像一張複 雜的大網,巨集觀涉及場館建設、交通規劃,微觀細到吃飯、睡覺,“運行和管理非常講究,運動員體驗是核 心。”她引用國際奧委會工作人員的話說:“把運動員的 需求滿足了,其他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當前有些棘手的問題是,我國冬季項目基礎薄弱,“申辦時,有1/3的雪上項目沒 有開展。”楊揚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坦言,雖然不少項目已開始起步,但想在4年後爭取所有項目都取得更好成績“任務還很艱巨”。

  在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張顯友看來,我國冰雪運動備份人才培養還面臨著一系列困難與問題。除了受製於自然氣候因素的普及度差異,培 養模式單一、人才流失嚴重兩個問題較為突出,“我國冰雪備份人才集中在體制內傳統校和基點校、業餘體校,社會體育組織介入青少年備份人才培養的管道不暢。 同時,國外不斷加強人才吸引,導致我國優秀的冰雪運動備份人才流失。”由於“重訓輕教”無法對高端人才的培養形成支撐,與此同時,基層教練還存在水準不足 及因待遇問題產生流失等的現狀,張顯友提出要建立健全備份人才培養管理機制、完善備份人才的保障體系、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等建議。

  這與楊揚的提議不謀而合。楊揚認為競技體育的備戰工作不能局限於教練帶著運動員苦練,還需要系統支撐,包括賽事體系是否合理、人才能否良性循 環、跟國際組織溝通交流等方面內容。她以場館建設為例表示,“國內的場館設施很多還在建設中,預計2020年才能完成。目前,國內很多運動員在海外訓練, 如果國內場館能更早投入使用,將更有利於備戰。希望相關部門在場地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籌辦關鍵詞:走心

  此外,“科技研發投入不足”也是張顯友看到的一大問題,他表示當前科技研發投入滯後於冰雪運動的快速發展,“在冰球、冰壺領域的研究不夠深入, 研究面窄,在冰雪運動裝備技術領域的研究幾乎處於空白狀態。”因此,他建議增加對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滑雪、冰球、冰壺等領域的科研投入,一方 面對運動本身的教學、賽事分析、新規則以及運動員的體能和技巧進行調研;另一方面彌補短板,開展與冰雪運動相關的高科技裝備的研究,為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 提供支持和保障。

  今年春節期間,不少中國觀眾都伴隨中國冬奧代表團經歷了遺憾與喜悅。楊揚透露,在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的判罰爭議事件後,正在蒙特利爾舉行的短道 速滑世錦賽上,裁判判罰的影片系統和電視轉播系統就將合二為一,“可以讓觀眾第一時間了解判罰的依據。”她希望4年後的北京冬奧會,既能在賽場內為運動員 創造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也能在賽場外收獲更多了解冬季項目的觀眾,“成為一屆走心的冬奧會”。

  對於中國代表團在平昌冬奧會上的表現,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在兩會期間向媒體坦言:“留有遺憾,但符合預期”,“總體來說,成績符合我國冬季項目開展的實際情況,符合冬季競技隊伍的實際情況。”

  對4年後的北京冬奧會,苟仲文充滿信心地表示:“在平昌,很多國際冰雪運動協會的主席、外國教練員和運動員對中國的人才儲備非常認可。只要經過 刻苦的訓練和精心的組織,我們的運動員就能在北京冬奧會上出彩兒。”一個“跨”字就是信心的來源:在跨項、跨季、跨界上下功夫,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冰雪運動 競技水準,補齊運動員參賽經驗短板,彌補隊伍管理水準的不足。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高志丹在兩會期間表示,通過跨界跨項選材,我國實現了冬季奧林匹克項目的全面開展,平昌冬奧會所設的102個項目,中國代表團都已組隊。

  但遺憾仍然存在。在冬奧會備受關注的冰球項目上,中國男、女隊均未能獲得平昌冬奧會的參賽資格。目前,冰球項目正在積極響應跨界選材。全國政協 委員、國際冰球聯合會副主席胡文新表示,中國冰球在近年來取得進步,可如果要出現在2022年冬奧會賽場,水準跟現在相比需要有很大的提升,他認為,應該 把2022年冬奧會當成契機,從整體上推動冰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把目光放長遠,2022冬奧會不應該是中國冰球的唯一目標,應該當成長期的計劃。”

  籌辦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兩會期間,不乏像胡文新一樣,把冬奧會當成發展我國冰雪運動的機會,強調冬奧會後可持續發展的代表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副部長王豔霞表示,要重視冬季運動專業人才培養,力爭在2022年冬奧會上盡量多地使用本地人才。她對中國青 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介紹,在冬奧會賽時需要數量巨大的冬季運動專業人員,包括競賽組織核 心團隊,技術官員,計時計分團隊,專業志願者等,具體崗位如競賽主 任,裁判,競賽長,記分員,製冰師,壓雪機司機等,“以延慶賽區的高山滑雪項目為例,初步估算與競賽組織相關的專業人員需要1300人左右。”但基於我國 冬季運動發展現狀,符合奧運會要求的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在賽時聘用大量國際人才,不僅成本高,且無法留下人才,不利於項目的長期發展,因此,“建議抓緊摸 清人才底數,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和國際人才聘用計劃,盡量多地使用本地人才,利用舉辦冬奧會契機,為冬季項目的長期發展打下 堅實基礎。”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陳立人對媒體表示,要高度重視、充分借鑒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經驗,統籌設計、早作準備,進一步提高 賽後場館等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做好冬奧會文化遺產的開發和利用工作,他建議賽事籌辦舉辦與場館賽後利用要同步設計,包括冬奧會後的博物館也應提前設計,才 能對後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

  “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重建中國冰雪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契機。”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池建表示,應加強北京2022年冬奧會文化遺 產的規劃和保護工作,成立冬奧會文化遺產管理機構,積極創造、保護、傳承奧運文化遺產,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積極進行冰雪運動文化理論研究,彰顯我國冰 雪運動的“人文”特性;此外,結合冬奧會,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體育故事,“冬奧會的影響力不能僅停留在奧運周期,應更加長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