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製作公司抵製天價片酬 "戲比天大"蓋過"流量至上"

製作公司聯手限價,明星片酬不得超5000萬


近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聯合六家製作公司發出聲明:單個演員單集收入最高不超百萬,合計不超5000萬。買賣雙方共同攜手,齊刷刷地將矛頭指向“演員片酬”。此舉引發業界聚焦,網友感歎,“單集100萬,還是限制後?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網友呵呵:5000萬片酬,還是限制後?


8月11日上午,優愛騰三大影片網站聯合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六大製作公司出手重擊“天價片酬”。以一部30集的劇為例,演員可拿到的最高片酬為300萬,如果該劇的集數達到60集,演員拿到的最高片酬也只能為5000萬,不再依據單集100萬的單價進行計算,片酬實行封頂。而且片酬相應產生的稅費由演員方承擔。以往演員的片酬都是稅後價格——如果A明星跟製作公司敲定片酬是5000萬,公司除支付A明星5000萬的片酬外,還需要另外承擔近2000萬稅款。


除對單個演員的不合理片酬進行控制外,也將嚴格執行有關部門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70%的最高片酬制度。隨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橫店影視產業協會也紛紛發表倡議,號召全行業抵製天價片酬、陰陽合約、偷逃稅等問題,共同規範行業秩序。


業界觀點也認為,幾年來,優酷土豆、愛奇藝、騰訊影片三家相互廝殺,共同富養出“天價片酬”和“天價IP”兩個“熊孩子”。在不考慮“陰陽合約”的情況下,“現象級”作品中,一線主演片酬超5000萬時有出現。2017年《孤芳不自賞》兩位主演楊穎鍾漢良片酬合計1.5億元。其中前者8000萬元,後者7000萬。《如懿傳》周迅片酬為5350萬,霍建華為5072萬。華視娛樂的公告中,披露孫儷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片酬。這部劇共計74集,孫儷及其團隊總片酬6048萬,單集片酬為81萬元。


聲明背後:與政策收緊,行業“凜冬”關聯


這一紙聲明的背後,與“影視圈稅務大地震”引發的影視圈“凜冬”氛圍不無關係。崔永元曝光的“陰陽合約”揭露出影視行業的天價片酬後,政策在步步收緊。再加上大製作成本太高等因素,導致橫店的開機劇組驟減。這份《聯合聲明》與前不久中宣部等多個部門發出的治理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約”偷逃稅等問題的通知密切相關。此前,優愛騰三大平台就已經在被多次約談的情況下聯合推出劇集限價政策,限定全網獨播劇不得超過800萬/集。


也有業內人士調侃稱,聲明的背後,實在是地主家的余糧也不多了。影片網站砸大錢購劇、買版權、做自製劇後,包括演員片酬、影視劇IP版權購買、拍攝等製作費用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樂視買下《甄嬛傳》的網絡獨播權僅花費2000萬元,單集27萬元,而到《如懿傳》,單集網絡獨播權花費達到900萬元。今年,優酷以1220萬每集價格拿下《長安十二時辰》的獨家網播權。明星片酬更是水漲船高,令人怎舌。數據顯示,愛奇藝第二季度淨虧損21億元,去年同期為9.532億元;阿里大娛樂2017年第四季度虧損38.28億元,其中優酷土豆是虧損大頭;搜狐影片第二季度虧損3500萬美金。如果說砸錢爭搶流量明星,造成高片酬是市場行為,漸漸支撐不住的影片網站由此使用聯合限薪這樣的市場行為來反擊。限酬對於製作公司來說,也意味著降低成本和風險。像《巴清傳》《如懿傳》等10億級“劇王”風險不小。前者因為男女主演接連“出事”,播出時間遙遙無期,後者也因為審查上的原因仍然沒有確定播出消息。


利好消息:“戲比天大”蓋過“流量至上”


被天價片酬、IP亂象、粗製濫造的劇反覆打臉之後,整個劇集市場已經在摸索價值回歸的路線。迷信大IP和流量明星的作品,在當下未必得到相應回報,還常與“爛片”掛鉤。由於題材的高度相似性,此前市場預估普遍認為,《延禧攻略》或將被《如懿傳》壓製。但搶先播出的《延禧攻略》並無流量明星加持,卻意外走紅成爆款,而“大劇”相的《如懿傳》卻“未播先涼”,令人感慨市場的多變。鹿晗關曉彤主演的《甜蜜暴擊》口碑遭遇詬病,楊洋主演、張黎執導的《武動乾坤》目前來看,評分5.0分,熒屏收視也不如預期。


限制天價片酬,對於期待看到精品好劇的觀眾來說,是利好消息。業內人士認為,應該呼籲好的演員、好的IP、好的作品得到更好的商業回報,而不是一些偶像、流量明星有那麽高的片酬收入。限酬有助於提高製作成本,令整個影視內容往精品化發展,“戲比天大”的呼聲漸漸蓋過“流量至上”,風向也從“以人帶戲”遷移到“以戲帶人”,演員慢慢轉變為影視生產中的一個環節。


也有業內人士對這次聯合聲明能否降下演員片酬並不樂觀。編劇宋方金就認為,“發出聲明中的某些製作公司不正是高片酬的始作俑者嗎?要徹底解決眼下影視行業的問題,只靠限演員片酬是不行的。假數據、假收視率、抄襲成風、無節製翻拍、蔑視原創,迷信IP,這些問題都比演員片酬問題嚴重。”這是一個數據平台、播出平台、經紀公司聯手助推片酬的畸形市場。


別誤會,規範片酬不是“仇富”


“真擔心會有更多30集的劇拍成60集……”“一集變兩集,一集十幾二十分鐘。”大家為限酬這個老話題操碎了心。只有六家影視公司參與聯合聲明,其他公司會遵循其中的片酬限價嗎?作為既得利益者,曾經獲取不含稅的高片酬演員們面對“限價”聲明,是否會有規避措施呢?昨日有消息傳出,大劇主演紛紛大幅度“自降”片酬。六大影視公司,乃至其他更多影視公司能否自覺限酬,將更多的成本用在製作上,尚需要規則的細化和深化。


規範藝人的片酬,初衷不是打壓演員群體,更不是因為演員收入過高而“仇富”。相關數據顯示,在影視產業比較成熟的美國、日本和韓國,主要演員的片酬通常隻佔影視作品總預算的20%至30%,以此來保證影視作品的整體制作品質和發行品質。而在國內少數知名演員獨享“天價片酬”,影視作品則付出整體品質滑坡的代價。抑製天價片酬,不僅促進影視產業良性健康發展,還在於及時扭轉社會上浮躁拜金的錯誤價值觀,從根本上改變娛樂至上、炒作無下限的畸形現狀,讓真正有演技、有才華的藝術家回歸主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