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敦煌莫高窟古時候有多繁華?莫高窟背後隱藏的驚人秘密

敦煌古稱瓜州,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四面被沙漠包圍著,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科院寒旱所研究表明,敦煌是中國最乾旱的地方,當地年平均降水量約39.9毫米,蒸發量達2486毫米,局地年均降雨量僅有10毫米,故被稱為中國旱極。你是否知道莫高窟究竟多偉大,能讓世界都能為之震驚,讓無數人甘願為之奉獻?古時候的敦煌到底有多繁華?

我們現在提到敦煌,感覺很平常,一個普通的城市而已。

然而你不曾知道,敦煌曾是是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

在漢代,敦煌是西大門,向東可通往長安、洛陽,繼續向東延伸,可到朝鮮半島、日本列島。

向西經過新疆的南北兩道,翻過帕米爾高原,可到中亞。

再往南走,可以到印度。再往西走,可以到伊朗,古代叫波斯,再往前走,就到了兩河流域地區。

再往前走,就到了敘利亞,乃至地中海、古希臘和古埃及。

從敦煌,向北越過戈壁沙漠,沿天山北麓西行,進入草原絲綢之路。

那時的敦煌,商貿往來門庭若市,熙熙攘攘。

古時候的敦煌到底有多繁華?

著名敦煌學者王惠民老師曾如此形容:“古代敦煌就像現代的深圳一樣”。

正是通過敦煌,西出玉門關、陽關,進行貿易活動,才有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也才造就出了敦煌這個交通樞紐,軍事重鎮。

這樣的歷史背景,出現了莫高窟,也是歷史的機緣。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

轉到鳴沙山的東麓,遠遠望見南北長約1600米崖壁上,上下九層布滿了洞窟。

郭沫若先生題寫的“莫高窟”三個金黃大字,鑲嵌在藍底的牌匾中,在藍藍的天空下,莊嚴靜穆。

莫高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

今存洞窟492個,彩塑雕像2415尊,壁畫45000平方米。

洞窟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

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其它洞窟均為僧侶修行、居住和死亡後掩埋的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台燈等生活設施。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

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樂僔法師在鳴沙山東麓執錘開山,被譽為“莫高窟創始人”。

此後,莫高窟的開窟造像興盛起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個朝代,長達1000年時間內,人們在鳴沙山東麓,密密麻麻地開鑿了各種洞窟。

元朝時,蒙古統治著信奉佛教密宗,這一時期開鑿的石窟均帶有密宗色彩。

此後,由於絲綢之路漸於沉寂,敦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石窟的開鑿也趨於停止,基本保存了原貌。

穿越歷史的煙雲,回到上個世紀初。

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1900年6月22日),來自湖北麻城的道士王圓籙在清理莫高窟第16窟的積沙時,意外發現一個隱藏的小洞窟。

這個小洞窟內密密匝匝地堆滿了成捆的經卷、文書、繡畫、法器,從地面壘到屋頂。

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敦煌藏經洞,現在編號為莫高窟第17號洞窟。

第17號洞窟內藏有4世紀至14世紀的歷代文物6萬多件,這是20世紀初中國考古學上的一次重大發現,震驚了世界,此後又由此發展出著名的敦煌學。

從藏經洞中出土的文獻約在五萬件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佛教典籍,還有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其它宗教的典籍,以及官府文書、四部書、社會經濟文書、文學作品等大量世俗文書。

文獻中除大量漢文寫本經卷外,也有藏文、西夏文、於闐文、梵文、回鶻文、粟特文、突厥文、龜茲文、婆羅謎文、希伯來文等多種古文字寫本。

除了文獻之外,還有若乾銅佛、法器、幡、幢、絹紙畫、壁畫粉本等物。

然而,王道士對這批5至11世紀文物的價值一無所知。

這些文物卻被來自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眼紅惦記上。

他們以欺騙、搶奪等諸種手段獲得了大量珍貴典籍和壁畫,嚴重損傷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

於是,一系列強盜來到這裡,把這個深藏千年的洞穴打開,直至幾乎將裡面的東西盜竊殆盡。

1905年10月,俄人奧勃魯切夫從內蒙古黑城遺址挖掘之後,趕至莫高窟,以五十根硬脂蠟燭為誘餌,換得藏經洞寫本兩大捆。其中既有幾個朝代的中文手稿,也有蒙文、藏文、梵文、突厥文、回鶻文、婆羅謎文手稿。這是藏經洞文書流失於外國人的開始。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巧名布施,以白銀一百八十兩哄騙王圓籙,獲取經卷、印本、古籍二十四箱,佛畫、織繡品等五箱。

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以白銀五百兩,獲取寫本、印本、文書、絹畫等六千卷,並首次系統拍攝莫高窟照片數百張。由於伯希和通曉漢文,他獲取了藏經洞中學術價值最高的經卷寫本和絹本、紙本繪畫,目前保存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

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來到莫高窟,用銀五百兩,再次從王圓籙手中獲取經卷約六百件。斯坦因兩次獲取藏經洞文物共計萬餘件。

1914年,俄國奧登堡考察團在莫高窟停駐五個多月,測繪大部分洞窟的平剖面圖,臨摹繪畫數百張,拍攝照片約三千張,還剝走了一些壁畫,拿走多身彩塑,帶走莫高窟南北區清理發掘出的各類文物一萬餘件,加上在敦煌當地收購大批文物和各類繪畫、經卷文書二百餘件,裝滿了幾大車。

1924年,美國人華爾納至莫高窟,在藏經洞文書已被瓜分殆盡的情況下,用化學膠水剝取壁畫二十餘幅,以白銀七十兩,獲取盛唐彩塑一尊。1925年,華爾納又一次組織考察隊至敦煌,因敦煌民眾的反對和官方阻止,大規模盜剝壁畫的陰謀才告破滅。

百年前最痛心一幕,至今回溯起來仍令人心痛不已。一個巨大的中華文明的寶庫竟遭如此毒手,令今人望而垂淚。

如今,敦煌文物保護機構也采取了不少保護措施,如嚴禁拍照、限制人流、監控石窟內溫濕度,以及在石窟外建博物館,用原樣仿造品和數字技術滿足遊客參觀需求等等。

1600多年過去了,莫高窟的陽光依然燦爛輝煌,鳴沙山依然崢嶸突兀,河依然靜靜流淌,九層樓在陽光的照射下依然熠熠生輝。

莫高窟那些曾經的輝煌,留給我們無窮無盡的思念。

(文章來源:四海網綜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