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水滸傳》:打完方臘後,梁山人的心為啥突然散了?

文 / 文史怪

讀《水滸傳》的時候,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要屬其中那股子義氣。雖然梁山好漢們來自不同的階層、不同的領域,雖然他們之前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工作,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在上了梁山以後,能夠做到以義氣為重,少有勾心鬥角(也許不可避免,但是書中提及甚少。)。當他們聚齊以後,便在為首的宋江的帶領下,讓梁山一步步的正規化,從當初王倫手上的草寇發展到宋江手中可以與朝廷一戰、甚至是分庭抗禮的地步。

梁山的這種戰鬥力的提升,或者說他們相較於朝廷最大的優勢,正是在於他們的團結。他們不會像朝廷中人那樣整天想著爭功,他們對於宋江的將令能夠不折不扣地執行。後來,朝廷在幾次征討未果的情況下,便選擇了讓步,以宋江夢寐以求的方式——招安,將梁山眾人納入到了朝廷的羽翼下面。

可是,招安後的日子,似乎並不好過。

宋江等人在接受了招安之後,朝廷倒也如約地給了這些人相應的官職。可是,他們還沒來得及享受“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的官宦生活,就開始被頻頻派出去作戰。先是王慶與田虎,接著又被派出去征遼,靠著梁山頗為不俗的戰鬥素養和九天玄女的照顧,梁山好漢們總算有驚無險地完成了這幾次作戰任務。

此時的宋江,可謂是志得意滿,雖然征戰辛苦,但是這一次次的勝利意味著自己的功勞又多了幾分,自己離加官進爵又近了幾分。

然而,這種狀況並沒有持續太久,等到接下來征戰方臘的時候,宋江就發現自己的如意算盤打不下去了。而原因就在於,當初精誠團結的梁山,在打下方臘以後,已經是強弩之末,而梁山眾人也開始分崩離析了。那麽,梁山人的心為何突然散了呢?

在先前征戰王慶、田虎等人的戰役中,梁山眾人毫發無損,但是到了打方臘之時,梁山好漢的好運似乎都被用完了,從一開始就陸續減員,等到打下方臘以後,十成中已經是死傷六成,而剩下的人裡面,竟然也開始一反常態地想要脫離梁山,各奔東西。

梁山好漢們的這種行為,似乎與他們之前的那種“義氣相投”的行為大相徑庭,但是仔細推敲事情的整個前因後果,其實發現,這些行為其實才是更合乎人的本性的。

不得不說的便是,梁山上所謂的一團和氣其實也是一種假象,其中的矛盾只是被暫時的被掩蓋,而並沒有靠那種義氣所替代。比如其中的秦明和盧俊義以及徐寧等幾人,他們是被宋江陷害無奈之下才選擇上了梁山;還有其中的朱仝和李逵,當初也是不死不休之勢;還有扈三娘和李逵,李逵可是為了盡興幾乎殺光了扈三娘一家……

諸如此類的矛盾,不可勝數,但是因為施耐庵的那一句“合當天罡地煞相聚”而被強行壓了下來。可是,這種矛盾並沒有消失,在一個合適的機會依然會爆發出來。從這個層面來講,梁山的“”和“”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從更為具體的方面來講,可以用“生”和“死”兩個字來給予更為圓滿的解釋。

首先來說“死”的問題。

梁山好漢之前屢次征戰毫發無損,所以讓他們對於戰爭也就沒有了什麽抵觸心理。但是,當死傷減員變為常態之時,當死亡擺在他們面前時,一些關於人生生死等問題就顯現了出來,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武松、魯智深以及林衝等幾人。

應該說,魯智深武松等人在這次征戰中同樣功勳卓著,但是看著身邊的兄弟們一個個的倒下,他們再也沒有了爭榮之念,也許在他們看來,能活著已經是一種幸福。因此,他們選擇了在寺院出家,還有樊瑞等幾人則是跟著公孫勝去參禪修道去了,去參人生生死這本大書,而非繼續停留在世俗之中。

其次就是“生”的問題了。

方臘一戰之前,其實梁山上的人也都感受到了朝廷對他們的“惡意”,但是迫於宋江的威望,大部分都不敢發泄出來。而剿滅方臘過程中,隨著一乾人等的戰死,剩餘的人則是更為清楚地意識到,朝廷始終視他們為心頭之患,所以才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一步步地削減梁山的實力,如今方臘一役就是最好的證明。而朝廷是否會接下來放鬆對他們的警惕?恐怕也未必,從後來宋江和盧俊義之死中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繼續待著這個行列中,頭上頂著曾經的“梁山反賊”的帽子,他們就始終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所以倒不如早點溜之大吉。此中代表,就有李俊以及燕青等人。

基於這些原因,梁山上這些在征戰方臘之後幸存的人員,便各自尋找各自的出路,只有曾經的朝廷官員依然選擇回到朝中為官,倒也頗有點《紅樓夢》中的“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味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