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何以解愁唯雞蛋餅也

每個背井離鄉的大學生都全身心地經歷著鄉愁,胃的反應尤甚。

故鄉的美食像胎記,深刻地烙在我們的身上。剛開學那會兒,川渝的同學吃到後街的火鍋開始懷疑人生,閩粵的同學為我們貧瘠的早餐而扼腕嘆息,家鄉的距離越遠,越是哀聲載道。每天吃飯的時候,更是進行一場集體的思鄉,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聊著眼前的辣不是辣,你說的鹹是什麼鹹。

按理說花兩個小時就能趕到家的我不應感嘆什麼鄉愁,但每天清晨躺在床上,感受著由胃發出的最原始的求食慾,腦子裡第一反應竟是雞蛋餅,醒來後卻只能陷入想而不得的惆悵。離宿舍不遠的一隅有一個小蓬,做的是山東煎餅生意,薄薄的餅皮裡面裹的內容極為豐富,有酸豆角,土豆絲,海帶,甚至辣條,再花個一兩塊還能配個培根裡脊。一如山東人的豪放,碩大的餅把袋子撐得滿滿的。每天早上把嘴張到最大,咬一口下去,滿嘴都是驚喜。但即使我開學被山東煎餅喂胖了兩斤,我還是覺得它繁多的內餡反而有些喧賓奪主,不及切切實實保留了雞蛋鮮嫩質感的雞蛋餅。雞蛋餅的乾淨簡單,讓我想起夏天穿著白襯衫的男生,有著陽光的笑容,和被陽光曬成的健康膚色。與之相比,山東煎餅更像是飯桌上給你灌輸人生道理的樸實二叔。

先用鏟子輕刮一遍鍋,一個像竹蜻蜓的木器把牛奶狀的麵糊均勻刮開,蛋靠著鍋沿輕輕一磕,蛋黃把白色底布暈成了金黃色,澆上油,撒上點點蔥花和芝麻,金碧輝煌在畫卷上綻開來,美到了極致時卻另起一頁,刷上深色的甜醬和通紅的辣醬。阿姨用鏟子的尖口輕輕劃開火腿腸的外衣,並把它切成兩半暫時埋在蛋餅皮下,此刻,萬事俱備,只需用指尖輕輕翻開單薄卻不失內容的一頁,將金黃色攤在太陽下,對摺成整齊的長方形,火腿腸巧妙地夾在裡面,丟進一個塑膠袋,最後裹上路邊的小傳單以防顧客燙手。

通常情況下,特產只會被印著家鄉美景的硬質包裝盒子罩著,放在專坑外來人的特產店裡,等著某個進行快餐式旅遊的遊客在臨走前順手帶幾個,好向親友證明「我來過」。可雞蛋餅是確確實實融進我們的血液中的。家門口那個在三輪車上築起的攤位自我還在牆壁上畫身高線的年紀就存在了。那時我們家正實行獎勵勞動製,幫家裡人買一次早飯可以獲得五毛的零花錢。為了放學後吃到辣條過饞癮,我每天清早小心的握著兩個蛋一路小跑到攤位前,踮起腳尖看著阿姨做著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魔術,從此萌發了我人生的第一個職業理想:從「攤雞蛋餅」的姐姐做到「攤雞蛋餅」的阿姨。

每一個每天吃雞蛋餅的子女背後都有個懶而愧疚的母親。因為勤勞的母親每天都會起早用一雙巧手做一桌子豐盛的早餐,皮蛋瘦肉粥,油條,豆漿悉數擺在面前,你只需睜開惺忪的睡眼就能享受到「滿漢全席」。而稍嫌做早飯麻煩但又怕孩子營養跟不上的母親,比如我媽,通常選擇一大早排隊做雞蛋餅,帶著兩個從鄉下拎來的草雞蛋和我最喜歡吃的玉米腸,然後順便去隔壁攤買個豆漿包子。上中學後,一天睡不夠七小時的我更是沒時間一大早坐在餐桌前細嚼慢咽,通常是抓起母親剛排來的雞蛋餅就上了公車,然後邊倚在窗戶上睡回籠覺邊張開嘴咬雞蛋餅。吃不完的話就揣進書包,等著大課間再吃一波,不過涼了的雞蛋餅遠沒有熱乎的好吃。

有句話說的好,「家鄉是一個你在時嫌棄離開時想念的地方」。高三備考時,厭倦透了這個鬼地方,也同時厭倦透了吃了十七年的雞蛋餅。母親只好每天換著法給我買早飯,照顧著我的抵觸情緒,盡量避開雞蛋餅。終於我如願以償考離了家鄉,現在又念起它的好來。國慶回家,堵在半路的我打開朋友圈,眼見著提前到家的同學曬著窩在手裡的雞蛋餅,歸心更切。一路顛簸後下了大巴,飢腸轆轆且筋疲力竭的我看著車站門口冒著熱氣的攤位,一下子就明白了艾青那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

其實,雞蛋餅絕非天下第一的美味,只是它被撒上了鄉愁的佐料,成了代表家鄉的符號,立刻被我們捧上了神壇,此外,上了大學我們才知道,我們本以為家鄉獨有的特產其實祖國各地都吃得到,只是叫法不同。但唯獨雞蛋餅的確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就像徐州的地鍋,南京的鹽水鴨,涪陵的榨菜一樣,給我們一份「有種味道只有我們知道」的得意來。有如小學時和好朋友上課時相視一笑,一種心照不宣的意味盪開在心間。

忽想起朋友圈看過的一句「此後故鄉只有夏冬,沒有春秋」來。萬萬沒想到曾經隨處可見的雞蛋餅,居然成了季節性美食,成了無法割捨的情節,曾經如此想逃離家鄉的我,居然也感慨起鄉愁來。元旦漸至,歸鄉不得,囉嗦了這麼多就權當給身處異地的我一點撫慰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