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泰鬥張錫純解讀肉桂用藥經驗,暴脾氣、宮寒、遺精的男女可參

說起中藥肉桂,可能很多人並不是特別清楚,可是如果談起製作美食配用的香料桂皮時,估計大家就一目了然了,想必常年在家中掌杓的主婦以及專業的烹飪煮夫們應該都清楚桂皮之味是如何的。所以對它有所了解的人應該知道,它所製作出來的食物給人的口感大多是較為獨特的,且有因其帶有中藥藥效屬性,因此具有一定的治療功效,有鑒於此,我們現將肉桂回歸的中藥當中,一起解讀與認識真正的中藥肉桂。

中藥肉桂的用藥部位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桂枝與其同出一物,但為不同部位),其味辛而甘,氣香而竄,其性大熱純陽;歸屬於腎、脾、心、肝經。

中藥肉桂,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等功效。

談到這裡,只是我們對肉桂的簡單且較為粗淺的認識。筆者認為要想更為「簡單粗暴」的認識肉桂,筆者會首推近代中醫史上的中西醫匯通代表之一的張錫純張老先生對肉桂的解讀!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就知道了。

1.肉桂——治周身血脈因寒而痹

張氏認為,肉桂「其色紫赤,又善補助君火,溫通血脈」,因而肉桂可以「治周身血脈因寒而痹,故治關節腰肢疼痛及瘡家白疽」。

《素問·調經論》載:「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澀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所以,如果過量使用寒涼之葯則易導致人體氣血凝滯而關門留寇,然寒邪在內又則傷人體正氣而變生他證,病將難治。對於因寒而引起的痹證的治療,則需要溫經祛寒、宣通氣血,而張錫純說肉桂可以治療關節腰肢疼痛這一疾病,實際上,張氏就是充分運用了肉桂其辛甘大熱、色紅入血以溫養氣血並鼓舞氣血運行以達到止痛的目的。在此,對於肉桂性味功用的記載,清?嚴潔言曾指出「肉桂……入血葯,即溫行」,金?劉完素在《黃帝素問宣明論方》也有記載,其善將少量肉桂伍於群葯之中,借肉桂辛、大熱之性,鼓舞氣血,通導諸葯。

2.肉桂——治肝氣橫恣多怒

肝氣橫恣,於患者而言,本來就沒有暴脾氣的天性,但是就是容易動不動就發怒,這好像是沒辦法的事兒一樣。對於平肝之品,很多人不會想到肉桂這一種葯,多會直接就找到一些疏肝解鬱的中藥,但恰恰好,人們容易忽略的肉桂卻是——「善平肝木」的佳品。為什麼這麼說呢?

張氏在《醫學衷中參西錄》當中講到「木得桂則枯,且又味辛屬金,故善平肝木,治肝氣橫恣多怒」,「木得桂則枯」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自然現象,《呂氏春秋》載「桂下無雜木」,又《爾雅》也載「欞,木桂也,言其侵害諸木」,意思就是說,樹木栽種在桂旁就會枯死,人們也根據此寓意得出了醫理,根據五行理論,肉桂「味辛屬金」,可消肝木橫逆之氣,所以,在梁?陶弘景之《名醫別錄》有肉桂「利肝肺氣」以及「牡桂治脅痛脅風」的記載,還有明?《藥性葯略大全》肉桂主治 「脅風脅痛」的記載,實際上,包括張錫純治療肝病多用肉桂平肝健脾在內,都體現了肉桂善平肝木的藥性特點。因此,用肉桂改善「暴脾氣」也就不足為奇了!

3.肉桂——諸葯之不到病所之引葯「高手」

《本經》說肉桂是「諸葯之先聘通使」,這是因為肉桂之氣可內而臟腑、筋骨,外而經絡、腠理,倏忽之間,莫不周遍。因此,若是諸多中藥不能直接透達病所的,如果用肉桂作引,則莫不透達。

4.肉桂——暖丹田、壯元陽、補相火

張氏載肉桂「為其為樹身近下之皮,故性能下達,暖丹田、壯元陽、補相火」。這一功效是肉桂的重點功效。

肉桂可溫補腎元、補火助陽,肉桂在臨床應用的當中,多用於治療陽虛證,對於肉桂補火助陽這一功效,《本草求真》稱其: 「大補命門相火,益陽治陰……因寒因滯而得者,用此治無不效。」再者,《湯液本草》也稱其「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其溫補腎元、補火助陽之功,常常用於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引起的陽痿、宮寒、腰膝酸冷、夜尿頻多以及滑精遺尿等症,對男性來說,它出現的身影可能在《金匱要略》之腎氣丸、《景嶽全書》之右歸飲等等,而對於女性來說,如果配以當歸、川芎、小茴香等等,又能治沖任虛寒,寒凝血滯的閉經、痛經等症。因此,對於男女性來說,這味中藥,算是「易而難得」!

另外,關於肉桂補助元陽張氏也有特別指出一個重點經驗,那就是附子與肉桂同樣用於補助元陽時必須明確區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兩味中藥氣味皆辛熱,且能補助元陽。那麼它們的使用區別在哪裡呢?

張錫純指出「然至元陽將絕,或浮越脫險之時,則宜用附子而不宜用肉桂。誠以附子但味厚,肉桂則氣味俱厚,補益之中實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扶顛之大葯,觀仲景《傷寒論》少陰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在這個認識上面,眾多醫家也持認同的態度,二者均能補火助陽,而療下焦陽氣不足,脾腎陽虛之證,但不同的是,附子性烈,偏於補陽,肉桂則性稍緩,能引火歸元;附子溫陽之功勝肉桂,所以四逆輩當中多用附子而非肉桂;再者說,肉桂氣味俱厚,補陽之中兼具行散之力,善走而不守,而附子不同,它守而不走,隻固真陽。

綜上所述,張錫純這些寶貴的經驗,你都知道嗎?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元禦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