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學生當成未來女婿和未來兒媳婦培養,會有所不同

褚巨集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發展取得歷史性進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集中表現在學生總體發展水準不高,片面發展嚴重,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由於過度追求升學率,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不足,各級各類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以分數為本的教育導致了人的異化而不是人的解放,學生素質不能適應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不能適應經濟社會變革的要求、不能滿足國際競爭的要求。

學生發展包括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相對而言,我們的孩子睡眠都不足,身體發展受到損害;精神發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是情感、態度、價值觀,而這些在考試中考不出來,教師不重視。智力因素包括知識和能力,中國孩子高分低能現象比較突出,高考不考的知識教的很少,甚至不教,所以儘管我們現在有些學校,有些地區素質教育做得不錯,但是到最後考試要考的知識被大大放大和強化。

請大家想一下,如果你有一個獨生女兒,女兒長到20歲要找男朋友,要和他成家,要和他生活一輩子,那麽找什麽樣小夥子呢?你女兒讓你出主意,你會說什麽?你肯定對女兒講,你找的小夥子身體一定要健康,情感態度價值觀起碼要正常,要有能力,這樣才能有美好的生活,這個人要有生活情趣。你絕對不會跟女兒講就找會考試的。但我們的學校培養的是會考試的人,而不是會創造的人,甚至也不是會生活的人。

所以大家看,這些東西很重要,重要到足以把獨生女兒托付終身,但是學校把這些東西放在最後。想象一下,如果學校和老師把學生當成未來女婿和未來兒媳婦培養,你會怎麽做?可能會跟現在有所不同。

什麽是21世紀核心素養?

國際上熱議的“21世紀素養”(21stCentury Skills,也有人翻譯為“21世紀技能”,我認為“素養”更恰當一些)可以給我們以豐富啟示。21世紀素養分為三大類:

(1)學習與創新素養,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與協作能力、創造與革新能力;

(2)數字化素養,包括:資訊素養、媒體素養、資訊與通信技術素養(ICT素養);

(3)職業和生活技能,包括靈活性與適應能力、主動性與自我導向、社交與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產力、責任感、長官力等。

如何培養核心素養?

北京市去年開始做一項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研究中國首都的孩子到底應當具備什麽樣素養。我認為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發展方式,這個教育發展方式既包括孩子學習的方式,也包括老師教育的方式,還包括管理的方式,這三個方式都可以發生變化,而且是同時變化。

我們在北京11個區縣進行了調研。下面給大家看一些比較典型的結果。

首先看孩子學習方式,特別是學習動機。我們發現,孩子們最主要的學習動機是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取得好成績,其次是為了滿足父母、為了老師,只有10%是滿足自己的學習興趣,這個比例非常低。孩子總是處於被動的情況下會產生真正的興趣嗎?很難。沒有濃厚的興趣能產生諾貝爾獎嗎?不可能。任何一個科技諾貝爾獎都是基於濃厚興趣產生的,沒有興趣就沒有創造,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興趣。

我們再看孩子喜歡什麽樣的學習方式。我們看到,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其次是老師提問題自己表達,第三是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學習,而喜歡完全聽老師講課的所佔比例平均不到10%。所以我覺得我們老師一定要改變教學方式。

所以想要讓中國孩子富有創造力,我們必須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這樣他將學會發現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另一個調研結果是中國老師怎麽給孩子布置作業。我們發現預習和複習排第一位,第二是做練習題,第三是查閱資料,第四是閱讀圖書,這四個選項都是圍繞書本,目的是為了把書本知識背得滾瓜爛熟,考試做得又快又好。而動手操作、專題研究、社會調查等重在培養能力的作業很少。所以我們的作業結構必須發生變化。

我們再看看老師的需求。需求量最大的是改進或擴展課堂教學技巧,第二是增加學生學習特點方面的認識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但是現在的國培項目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很多培訓專家講完課就走了,讓老師學會教書、讓老師深入了解孩子,必須在常態課堂當中反覆磨,磨一兩年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這不是運動式培訓能解決的。

很多老師說他們最主要的障礙是時間和精力不足,因為各級政府機構對學校乾預太多,學校沒有自由,這是很大的問題。所以政府職能必須轉變,必須讓老師們安安靜靜地教書,這是第一。第二,中國的專家很多,中國現在研究教育的人有40多萬,但他們對學校的了解真的很少。我做校長培訓有20多年,跟校長接觸很多,有的校長跟我講,說褚老師您知道什麽是專家嗎?在我們校長眼中,專家就是魚缸裡面的金魚,可以用於觀賞,但是如果把金魚拿出來放在河水裡面,放在海水裡面,它就不行了,因為不接地氣。專家不了解實際情況,一讓他解決學校的實際問題他就現出原形。我覺得中國教育研究者必須深入學校進行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校發展提供切實服務。

我們再看教學方式的變化。老師在教研活動中都在研究什麽?大多在研究教學過程,其次是研究教學教法,對孩子的研究很少。在教研活動中,在目標分解教材教法分析方面,教研組長髮揮作用最大,因為他們了解課標、了解知識體系,對教材非常熟悉,但是學情分析方面教研員就不行了,反而是普通老師最了解學生,為什麽呢?因為教研人員已經脫離課堂,他很多年不教書,他的優勢是知識優勢、教材優勢而不是了解學生的優勢。在實際教研活動當中對學生情況分析很少,可能和我們教研活動當中話語權不一樣有關係,教研活動中,普通老師沒有發言機會,甚至自己不敢說。所以,教研活動將來讓普通老師多講講孩子的情況,我認為這是重要的突破。

我們再看最有效的教研交流形式,同學科同年級教研效果最好,為什麽?因為教的是同一學科同一本書,第二是同學科跨年級,效果最不好的是跨學科同年級。但這種教研交流形式我認為非常重要。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這個人本身不分學科,但是我們的學科教學深深割裂了,所以我認為教孩子不同學科的老師很有必要坐下來討論討論,該怎麽樣培養完整的人。我們現在提出課程整合,課程整合兩種方式一個是縱向整合,比如英語一年級到六年級,橫向整合不同學科之間老師整合,這種整合越來越多,需要加強這種教學方式。

下面說一下管理怎麽轉變。管實際包括三個方面,學校怎麽管老師、管學生,這是學校內部抓的;第二怎麽管學校,第三怎麽管政府。現在學校對老師、對學生管得很嚴,政府對學校管很很死,但是沒有人管政府。過去為考而管,為考而教,為考而學,我認為將來要發生變化,應當學校全面發展,全面發展是結果,主動發展是過程。我們首先看學校怎麽管。學校內部的管理關鍵在於抓住評價環節。

評價一個學生是不是好學生不能只看分數,所以現在教育部提出培養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再一個就是教師評價,評價教師也不能只看分數。我認為一個學校好不好的第一條標準是讓學生樂學、會學、學好。學好包括兩方面,一是學會知識,二是學會做人,兩個方面都要做好。老師要樂教、會教、教好,教師的教學技能也需要提高,現在師范大學對老師教學素養的培養甚至不如原來的中等師范學校。分數很重要,但是分數不是重點,老師要讓孩子喜歡學,喜歡你這個老師,喜歡你這個學科,讓孩子學會學習,特別學會今天講的21世紀素養,這樣不但學會知識,也學會做人,這才是真正的教好。

好的學校讓管理人員樂管、會管、管好。管理只是手段,管是為了學和教服務,三個樂屬於情感建設,三個會屬於能力建設,三個好屬於標準建設,對於校長至關重要。

下面看怎麽管政府的問題。

我感覺現在太缺自由,沒有自由就沒有創造。我經常對校長講,有時候讓孩子無所事事可能非常有價值,當然玩遊戲的時間要控制,但要讓孩子有發呆的時間,沒有自己的時間很難形成興趣,很難產生偉大創舉,所以教育要培養自由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稱,教育的目的在於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學習實現自我。

教科文組織提出教育的基礎是保障人們的自由,我認為只有自由了,人的精神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要想有自由必須有民主,教育民主促進教育自由,以民主促自由。民主並不只是管理制度,還是一種基本生活方式。所以我認為大家要想一個問題,我們學校離真正現代學校有多遠,我們教育離真正的現代教育有多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