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武帝劉徹的醉話,成了人們勸其子孫“禪讓”的依據

漢初六十餘年,朝野上下本著清淨無為,致力於戰爭創傷的醫治、撫慰,努力恢復發展經濟,從而給漢武帝劉徹搭建了舞台。

劉徹登基後,把屬於他的五十四年演繹得可謂有聲有色。

一、劉徹“雄才”開後世

中國封建社會的若乾制度、措施,都始創於漢武帝時期,如尊儒術、鹽鐵酒官營、均輸平準,等等。另外,中國的疆域版圖基本奠定劉徹統治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開通於劉徹統治時期。

當為征服匈奴而導致多年的窮兵黷武,使得漢王朝的社會、政治、經濟顯現危機時,劉徹於公元前八十九年痛下“罪己詔”,並立即把國政重點轉移到了經濟發展上來。年屆六十八歲的劉徹,依然果敢有為、膽魄驚人。

劉徹痛下“罪己詔”(劇照)

因此,班固在《漢書•武帝本紀》中評價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

可是,他的一次酒後談話,卻讓後人的議論、猜測不休,導致他的子孫的統治處在不合法、不認同的狀態之中。

二、劉徹“醉酒”留讖言

《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劉徹在一次宴會上,對朝臣們說:“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眾臣聽了,都趕緊拍馬奉承,大漢王朝是承受天命的,將永世長存,萬歲您怎麽能說這麽不吉利的話呢?

劉徹醉酒說天下(劇照)

聽了眾臣的恭維之話後,漢武帝又借著酒勁說道:“吾醉言耳。然自古以來,不聞一姓遂長王天下者,……。”

漢武帝劉徹的意是說,漢朝可能會有六、七之難,按理會有人臨危受命,那麽宗室的子孫中誰能夠擔此重任呢?六七四十二位皇帝後,能統領漢朝者,應該是一位能力非凡、德高望重的大人物。

顯然,他本意認為,漢朝即使遇到問題,也一定會有雄強的劉氏子孫挽狂瀾於即倒的。

但是,他又說,自古以來,沒有聽說哪一家哪一姓能永遠稱王稱霸於天下。

於是,他的這些話在當時就被人當成了讖言。當時是“讖緯學”盛行,一遇到亂世,就更有人去想象著極力發揮。

三、子孫都被勸“禪讓”

話傳話,一般是越傳越離譜。西漢末年的“禪讓"說一直影響著漢王朝的統治。

尤其是從劉徹話中擇出的“代漢者,當塗高也。”一句,更是令某些人肆意解讀,想入非非。

袁術曾就因為自己的字號是“公路”(他以為就是“塗高”),而自立為“命中天子”,結局慘不忍睹。

欲稱帝的袁術(劇照)

自漢昭帝劉弗陵開始,就不斷有人在民間傳言:劉氏的江山不會太長久了,漢家天子已經到了該退位的時候了。

董仲舒的再傳弟子眭弘對漢昭帝說,漢室氣數將盡,漢家皇帝應該及時尋求賢能之人,把皇位讓給他。漢宣帝劉詢的太中大夫蓋寬饒,也曾建議劉詢禪讓。

蓋寬饒(像)

漢成帝劉驁的時候,大司農谷永曾對“沉湎酒色”的皇帝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意思也是要他讓位。

就連漢朝的宗室,曾供職於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朝的劉向,也散布不利於漢王朝統治的言論:“王者必通三統,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漢書·劉向傳》)

劉向(像)

到了漢哀帝劉欣時,為了避免“禪讓”的悲劇,他自導自演了“再受命”的鬧劇,改名為“陳勝劉太平皇帝”。他向上天祈禱,希望天帝再將天命授予漢朝。

後來,他發現這樣做更不好,就立即收回了成命。事實證明,上天並沒有關顧他,就憑他的“斷袖情深”?

劉欣“斷袖情深”的故事(漫畫)

那麽,漢哀帝的天下依然是越來越亂,其統治依然是越來越糟。

一點感悟

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若只是一味地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若只是一味地諉過於人,怎能挽救江河日下的王朝統治!

得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根打哪兒爛的,然後對症下藥,才有可能解決問題。是自己的問題,趕緊修正自己;是別人的問題,趕緊采取合理措施。

可那些帝王們能這樣做嗎?甭說才德不足的,就是哪些有修為的也不見得能做到。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秦皇漢武”,有多少“唐宗宋祖”?有幾個“文景之治”、“康乾盛世”?就是這些個所謂的明君、盛世也不是盡善盡美的!何況其他?

因此說,有些說法的出現並不能真正昭示什麽。如果出現了,或者及時化作對自我的鞭策、鼓勵;或者及時找到自我修正的途徑,那才是正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