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母吵架,是孩子在世界上看到的最恐怖的電影

作者:與非(爸媽精讀主筆)

最近,泰國的一個動畫短片《吵架的父母》又一次扎了不少人的心。

故事的開始是媽媽在給女兒講故事,女兒被故事裡的情節嚇得縮到媽媽懷裡,媽媽輕聲安慰著她不要怕。

晚上十二點,爸爸回家了,媽媽便讓孩子一個人先躺著睡覺,自己就先下樓看看。

孩子聽聞父母在樓下大聲爭吵,便順著樓梯看看情況,她猛然發現爸爸媽媽此刻變成了怪獸,糾纏在一起廝打,兩隻怪獸互不相讓,受了傷還要繼續撲上去消滅對方。

女孩被這個場景嚇得慌忙跑到樓上,怪獸媽媽竟然也要咬她,她想要逃出去,房門被怪獸堵住……

不少網友看到這個卡通片後,直言“真的是太嚇人了”,可是這不就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嗎?

父母吵架,是孩子在世界上看到的最恐怖的電影。

蒙台梭利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父母吵架,受傷最大的卻是孩子,爸爸媽媽的猙獰的面目在孩子的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這種恐懼會深深刻在孩子的心裡,成為無法愈合的裂痕。

每對吵架父母的背後,都有不幸的孩子

知乎上有個話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

有一個網友這樣訴說他的痛苦:

父母爭吵的畫面讓他到現在都缺乏信任感、安全感,甚至想過以自殺結束生命。

為了不被別人討厭,會不由自主地討好別人,壓抑甚至扭曲自己的性格。

面對父母吵架,很多孩子會這樣想:

是不是我表現不好,惹把爸爸媽媽生氣了,所以他們吵架了?

如果我按照爸爸媽媽的要求做,他們是不是就不會吵架?

童年時父母爭吵的陰影讓孩子哪怕長大成人也記得一清二楚,他們會把父母吵架的原因歸咎到自己身上。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迎合別人來獲得所有的人喜歡,一旦別人釋放出不好的信號,就會產生自我厭棄,壓抑自己的個性,甚至會回避親密關係。

調查研究顯示:夫妻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相比較來看,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父母爭吵對孩子的影響甚至比離婚還大,在父母爭吵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期生活在應激壓力的環境中,更容易患上一些心理疾病。

《奇葩大會》上有個很可愛的姑娘叫劉可樂,可是當她講起她的故事的時候,卻發現她並沒有像她的名字那樣快樂生活。

劉可樂是一名“雙向情感障礙患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躁鬱症”。

抑鬱時候的她每天都想自殺,而狂躁的時候,她精力超級旺盛,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

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聯繫或許影響一生。

可樂的媽媽是個要求嚴格的人,嚴格到可樂考試考到第二名都不行。而可樂爸爸則是自由灑脫的人,一貫崇尚自由。

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生活在一起後,並沒有想象中的磨合,而是常常會爆發出火星撞地球般的爭吵。

可樂回想小時候時父母爭吵的畫面總會在她的腦海裡播放,爸爸媽媽爭吵就像是一對無法共存的矛盾體,也讓長大後的她陷入痛苦之中,久久無法掙脫。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爭吵就像一個漩渦,孩子無法從這個痛苦中脫身,只能被迫承擔父母爭吵帶來的負面影響。

父母一吵架,孩子就“變乖”

前段時間,6歲孩子向民警哭訴爸媽因家庭矛盾而打架的影片看哭了不少人。

6歲小男孩對著民警表達了自己的疑惑:“我都不明白他們為什麽要這樣,不管我多傷心,倆人還是自顧去吵架。世界上哪有這樣的父母。”

民警了解情況後要兩個人接受處罰後,小男孩哭著說:“把家裡大人抓走了我怎辦啊?”

當得知父母不會被抓走時,孩子一邊用手抹眼淚一邊指著牆上的婚紗照說,“你們能不能變成牆上照片的樣子”。

牆上的婚紗照上夫妻倆溫柔注視,盡顯愛意。但現在想要爸爸媽媽回到結婚照上展現的恩愛竟成了孩子最大的奢望。

在家庭三角關係中,孩子是最能敏感地感知到父母情緒變化的,懂事的孩子會充當第三方讓父母不再爭吵,回到恩愛時的樣子。

孩子本應該在爸媽的關愛下無憂無慮成長的,可是當父母關係出現問題時,最先想辦法解決矛盾的不是父母,而是6歲的孩子,這樣“懂事”的孩子真心讓人心疼。

“懂事”的孩子會充當父母關係的粘合劑,與其說孩子懂事,不如說是害怕這個家破裂。

作家蘇芩說:父母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觀察力和領悟力。一對不幸福的父母,永遠不可能帶給孩子真正的幸福。

父母天生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會不自覺地關注父母之間的互動,這是他們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

作家池莉因為捨不得孩子亦池失去父親,於是決定為了孩子維持一段沒破碎的婚姻。

然而這種沒有愛意的家庭並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敏感。

一旦家裡風吹草動,小亦池就會立刻躲避到角落裡去,要麽默默流淚,要麽神情陰鬱死死沉默。

有一次池莉因為和丈夫鬧矛盾,拒絕了陪孩子玩遊戲的請求,女兒不哭不鬧地離開,一個人鑽進被窩。

當她事後想要和女兒說話,還沒開口,女兒就默默地流淚。

孩子聽話和文靜的背後是對父母爭吵的逃避,沒有孩子不會不發脾氣,不會任性,只是父母突然爆發的情緒,教會他們不能發脾氣、不能任性。

父母的爭吵往往讓孩子比同齡人更“懂事”,而這份懂事的背後是孩子對安全感的渴望。

他們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方式討好父母,但內心在面對害怕和恐懼時卻無能為力。

如何正確處理婚姻中的摩擦

《2018年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孩子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首是“有溫暖的家”。

薩提亞曾說過:“夫妻是家庭的建築師,父母恩愛的家庭就像一個溫暖的巢,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但是在婚姻中夫妻不可能不存在摩擦,有什麽問題夫妻雙方私下溝通解決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是父母解決矛盾時對孩子傷害最小的選擇。

父母如果沒有控制好情緒,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不妨學習電影《怦然心動》裡父母的做法。

這部電影裡面父母因為一件事情當著女兒的面大吵,朱莉第一次看到父母爭吵並大哭起來。

爭吵結束後,父親告訴她:“對不起,朱莉安娜,這不是你的錯。”並十分認真地向女兒保證,“我們會想辦法解決的,我向你保證。”

晚上的時候父母分別來到朱莉的房間向女兒道歉,讓女兒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情感並沒有因為這次爭吵而消減,爭吵只是因為沒有控制好情緒。

在吵架之後,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爭吵是遇到了一些問題,但這個問題並不是由孩子造成的,不要讓幼小孩子背這個鍋。

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相愛的,爭吵不會讓爸爸媽媽對你的愛減少。”

孩子是父母是愛的延續,而不是父母爭吵的受害者。

和諧親密的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有溫暖的感覺,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把孩子帶到世上就有責任讓孩子感知世上的美好。

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感知美好的重要基礎,我們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便是讓他們在融洽的家庭關係中健康自由成長。

家是孩子們感受愛,學會愛的地方,請給孩子們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吧!

作者簡介:與非,富書專欄作者,熱衷心理學和親子研究,內外兼修,不斷實現自我成長。本文首發爸媽進化論(ID:bmjhlc),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