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智謀不輸諸葛亮,曹操一生最倚重的謀士荀彧,為何不得善終?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今天的河南許昌人,生於公元163年,死於公元212年,有說他因病去世,也有人說他是曹操賜死的,總之死因不明。

荀彧在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政治家和戰略家,是曹操的得力助手,首席謀士。他對於曹操的作用,不下於諸葛亮對於劉備的作用。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荀彧則輔助曹操擊敗袁紹,統一中國北方。

出身世家,王佐之才

荀彧的祖父荀淑,字季和,有八個兒子,號稱「荀氏八龍」,比司馬家的「司馬八達」名聲還大。荀彧的父親荀緄,就是八龍之一。

在漢朝一個人的出身非常重要,袁紹是四世三公,荀彧出身潁川世家,比袁紹不差,荀氏一族在當時非常有勢力。

荀彧年輕時候,有一天南陽的何顒看到他,甚為驚異,說他是「王佐之才」,荀彧就這樣把自己的個人品牌打了出去。三國不缺人才,但是怎樣才能讓別人賞識自己,需要花一番功夫。比如諸葛亮,躬耕隴畝,號稱臥龍,自比管仲、樂毅,吸引劉備三顧茅廬。

荀彧年紀輕輕就名聲在外,自然有人來找他輔助自己。冀州牧同郡韓馥遣騎迎之,荀彧於是把自己的家中遷到了冀州,非常不巧的是,等荀彧趕到,冀州已經成了袁紹的地盤。袁紹也欣賞荀彧的才華,待之如上賓,但是人家荀彧看不上袁紹。

良禽擇木,良臣擇主,荀彧看上的人是曹操。曹操當時擔任奮武將軍,荀彧跑去投奔曹操,曹操興高采烈地對別人說:這是我的張子房啊!張子房是誰?劉邦手下第一謀士,漢朝開國第一功臣張良,由此可見曹操對荀彧的重視程度。

留香荀令,算無遺策

都說周瑜是三國第一風流倜儻的人物,實際上荀彧和周瑜相比,風度絲毫不遜色。荀彧不僅人長得帥氣,而且風度翩翩,喜歡熏香,久而久之,身上自帶一種香氣,所過之處,經久不散。

《襄陽記》記載:「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因此荀彧,又被稱為「留香荀令」,甚至「令香君」在後來一度成為美男子的代名詞。但是荀彧,絕非那種有名無實之輩,虛有其表之徒,在他的一生中,從出道開始,可謂算無遺策,比所謂的鬼才郭嘉厲害多了。

可以說,郭嘉和荀彧在謀略上比起來,不過是個學生。實際上,郭嘉論輩分,確實是荀彧的學生輩,正是荀彧的舉薦,郭嘉才得以加入曹操的謀士陣營。

永漢元年,公元189年,二十六歲的荀彧舉孝廉,拜守宮令。因為董卓之亂,棄官歸家,荀彧對自己的父老鄉親們說:潁川這個地方,四次經歷戰亂,天下有變,首當其衝被禍亂波及,大家最好儘快離開。

很多人沒有聽荀彧的話,荀彧則帶著自己的家族離開了潁川到了冀州。後來果然董卓派遣自己的將領出兵關東,到了潁川、陳留一帶,留下來的鄉親大多數都被殺死。

第二個預言,荀彧在冀州,雖然袁紹百般籠絡,但是他認為袁紹難成大事,因此拒絕為袁紹效力。當時荀的弟弟荀諶及同郡的辛評、郭圖等人,都留下來為袁紹所用,他們無法理解荀彧為什麼那麼固執,放著實力最大的袁紹不投奔,反而去投奔沒什麼實力的曹操。

後來曹操在官渡之戰,一舉擊敗袁紹,成為中國北方最有實力的人,留香荀令的判斷果然沒有錯,袁紹倒台了,不久病死,那些留下來效力的人,也因此遭難。

除了以上兩個預言,荀彧還預言了董卓的敗亡,呂布的敗亡,他就像一個巫師,未卜先知地把漢朝末年的天下大勢看得清清楚楚。荀彧最厲害的,應該是預言曹操和袁紹的戰爭勝敗,以及袁紹手下等人的結局。

輔佐曹操,稱霸北方

荀彧投奔曹操之後 ,為他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奉迎天子。我們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在自己的掌控下,天下諸侯都要聽自己的。這個主意誰給他出的呢?荀彧。

當初袁紹也想過奉迎天子這件事,但是他手下的謀士認為,漢室傾頹,漢獻帝這塊牌匾沒用了。但是荀彧不這麼認為,當初漢高祖劉邦為義帝服喪,所以天下歸心,擊敗了項羽,項羽殺了義帝,以至於失去了人心。當今天子蒙難,如果曹操能夠奉迎天子,那麼那些仍舊忠於漢室的人,一定會來投奔曹操。

就這樣,曹操派兵到洛陽把漢獻帝接到了許都。事實證明,荀彧作為首席謀士,為曹操走了一步無比精明的好棋。以後曹操打著天子的名義,想討伐誰就討伐誰,想封誰一個官就封誰一個官,政治上立住了腳,很快就壯大了自己的勢力,稱為北方袁紹最大的對手。

荀彧為曹操辦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堅定曹操的信心,協助曹操贏得官渡之戰,一舉擊敗袁紹,統一中國的北方。曹操擊敗袁術、呂布、張綉,平定徐州,整個黃河南岸,幾乎都成了曹操的地盤。而河的對岸,就是袁紹的地盤。

在曹操東征西討得時候,袁紹也沒有閑著,兼並了公孫瓚,坐擁四州之地,兵甲十萬,論實力,曹操比不上袁紹。但是一山不容二虎,曹操和袁紹,早晚要打一場戰爭,三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官渡之戰拉開序幕。

曹操心裏面很虛,能不能打贏袁紹,曹操心裡沒底,下面的文臣武將也爭論不休。這時候荀彧站出來,擺出了曹操VS袁紹的「 四勝四敗」理論,給曹操打了一劑強心針。

哪「 四勝四敗」呢?《三國志》有明確記載,就是說袁紹疑心病太重,曹操呢,用人不疑,這是風度上勝過了袁紹;袁紹遲疑不決,曹操能斷大事,這是智謀勝過袁紹;袁紹法令不明,曹操賞罰分明,這是軍事上勝過袁紹;袁紹好面子,沽名釣譽,曹操誠信待人,沒有架子,這是德行上勝過袁紹。而且曹操輔佐天子,征伐不義,天下莫不順從,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打不過袁紹嗎?

事情就像荀彧預料的那樣,曹操經過官渡之戰,擊敗了袁紹。而且事前,荀彧對袁紹手下的將士的命運都做了一個預測,大體不差。《三國志·荀彧傳》記載,荀彧斷言:

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醜,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結果怎麼樣呢?曹操出奇兵斬殺袁紹運糧官淳於瓊,袁紹敗退。審配和許攸鬧矛盾,找個機會把許攸的家人抓起來,許攸怒而叛逃,投奔曹操,透露軍事機密讓曹操燒了袁紹烏巢的糧草。顏良、文醜臨陣被殺,田豐因為犯顏直諫被袁紹下獄,每個人的下場都是荀彧預料的那樣。

官渡之戰的勝利,曹操擊敗了袁紹的主力部隊,不久袁紹病死,三個兒子被曹操各個擊破,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荀彧呢?因此深受曹操器重,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上表,封荀彧為萬歲亭侯。不久,曹操又將自己的女兒安陽公主嫁給荀彧的兒子,結為親家。荀彧和自己的侄子荀攸,分住內外,地位隆重。

曹操猜忌,神秘身死

再好的君臣,也有鬧掰的一天。關鍵是,荀彧不承認曹操是自己的君主,他覺得自己效忠的,還是漢家正統。曹操擔任大將軍,荀彧擔任尚書令,荀彧認為自己和曹操同朝為官,是上下級,不是君臣名分。

這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君臣的名分,曹操開始疏遠荀彧。雖然曹操征伐在外,荀彧調度於內,兩個人繼續配合,但是自從官渡之戰後,荀彧基本上就沒有給曹操出個其他的重大建議。或者荀彧說過,曹操沒有採納。

《三國志》記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有人對曹操建議: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製者廣大,天下服矣。但是荀彧表示反對,雖然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這卻成為兩個人意見不合的導火索。曹操為什麼要恢復古代的九州制度呢?顯示自己君臨天下的功績,為取代漢家江山造勢,荀彧阻止了這樣的做法。

如果說恢復九州制度只是一次小摩擦的話,到了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荀彧反對曹操加封九錫,則是徹底惹惱了曹操。曹操個人成就在三國史上,超過了同一時期的任何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功績,曹操想自己封自己為國公、加封九錫。

九錫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帝王對大臣最高規格的禮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荀彧認為:「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很生氣,恰逢當時征討孫權,就派遣五十多歲的荀彧去前線犒勞軍隊。

從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彧離開袁紹投奔曹操以來,一直到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二十一年來曹操和荀彧這對黃金搭檔一直都是曹操主外荀彧主內,曹操在外面東征西討荀彧在大後方組織後勤輸送糧草。派遣荀彧到前線勞軍這一一反常態的做法,宣告了曹操和荀彧的決裂。

《三國志記載》:會征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

按照這個說法,荀彧是病死的。但是裴松之所注的《三國志》認為,荀彧是曹操賜死的。《三國演義》也這麼說,曹操興兵江南,早有殺荀彧之心,命令荀彧同行,荀彧在壽春託病,曹操命令人送來一個食盒,荀彧打開,空空如已,懂得曹操的心思,於是服毒身亡。其子荀惲,發哀書報曹操。操甚懊悔,命厚葬之,謚曰敬侯。

荀彧為什麼要反對曹操加封九錫,進位為王呢?因為荀彧出身潁川士大夫家族,把忠君看得比命還重,他認為自己效忠於漢室,就有責任阻止曹操作出有損漢室尊嚴的事情。曹操為什麼殺荀彧呢?不是因為狡兔死,走狗烹,而是兩個人的世界觀已經完全不在一塊,而且出現了無法調和的矛盾。

雖然荀彧是否為曹操所殺有待爭議,但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為而死」,如果曹操不是派遣荀彧到壽春,荀彧也不至於染病而亡,終年五十歲。荀彧死後第二年,曹操進封為魏公,他還是沒能阻止曹操。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