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江蘇泰興將“混合土”堆進農田 鎮政府:據評估就近暫存

新京報訊(記者 康佳)近日,有江蘇省泰興市張橋鎮的村民反映,當地政府在治理環境問題時,將疑似被汙染的“黑土”堆放進了自家的基本農田。村民擔心灑漏或下雨後,自家農田被汙染。對此,今日(5月17日)當地鎮政府回應,土壤經專業機構測量實為“混合土”,當地本著就近原則將土壤暫存至此,目前已與當地村民開會征得同意並簽訂了相關補償合約。如暫存土壤對農田造成汙染導致無法種植,將在恢復土壤後交還村民。環保專家表示,佔用基本農田涉嫌違反相關法規。

江蘇省泰興市張橋鎮將“混合土”堆進基本農田。 受訪者供圖

村民:“黑土”堆進20多畝基本農田

2017年至2018年期間,泰興市當地一化工廠排出的單氰胺廢渣等固廢垃圾未經任何處理,直接被填埋進張橋鎮、河失鎮、黃橋鎮等多處魚塘和廢坑內。事情被《焦點訪談》報導後引發關注。

近日,有張橋鎮郭橋村的村民反映,事情被報導後,當地開始治理汙染,卻把疑似被汙染的土壤直接堆放進了村民的基本農田裡。郭橋村村民郭先生說,5月初村裡曾開過一次會,協商將土地租給政府一年,賠償每戶包含租金和補償青苗費。“開會時和我們說是包含建築垃圾在內的混合土壤,後來才知道就是從坑裡挖出來的‘黑土’。”

原本20多畝的小麥就要成熟了,為了堆放“黑土”被直接鏟掉或壓平。郭先生說,讓村民們擔心的是,運來的這些土壤未經過任何處理,一旦發生遺灑,很有可能對農田造成影響。“它不是一塊沒人用的空地,這都是種糧食的良田啊。”

新京報記者從另一位村民處獲取的視頻顯示,麥田中間鋪著彩色的塑料布,綠色的大卡車將裝載的黑色土壤傾倒在塑料布上,有挖掘機在堆起的黑色土壤上作業。現場圖片顯示,部分堆積的黑色土壤做了圍擋和苫蓋處理,但有一部分緊挨麥田、裸露的土壤未進行苫蓋,無法看清是否做防滲層。新京報記者發現,就在堆放黑色土壤的一旁,立著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界樁。

鎮政府:根據調查評估報告就近處理

對此,張橋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黑色的土壤並非固體廢物,系疑似汙染的混合土壤,經專業公司對不同魚塘塘底的土壤進行評估後,才被拉到此處堆放。

今日(5月17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參與該項目調查評估審核工作的呂先生,對方表示,填埋的單氰胺廢渣已經被挖出轉運存庫。目前村民所說的“黑土”,系原本在坑底堆積的淤泥,經檢測其氰化物含量較低。

張橋鎮相關負責人提供的《張橋鎮八處工業固廢填埋點疑似汙染土調查評估報告》顯示,根據檢測結果,疑似汙染土的各項指標符合《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的一類建設用地篩選值,因此該項目調查土壤即可用作社區公園綠地或兒童公園用地,也可做綠地與廣場用地。

那為何會選用農田來臨時堆放?該負責人介紹,因農田距離處置點位置較近,本著就近處理原則才選擇此處。目前已向村民租用27.5畝土地,除堆放混合土壤外,還堆放部分建築垃圾。一旦通過招投標確定相關工程的處置部門後,就將此處堆放的混合土、建築垃圾轉移處理。

對於防滲漏部分被指粗糙的問題,該負責人介紹,堆放前曾聘請環境監理部門,現場根據該部門要求布置了防滲漏措施、加裝圍擋。

此外,據該負責人介紹,在堆放前曾開會與村民溝通,協商租金、賠償等問題,村委會已與村民小組簽訂合約,對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進行一定補償。在將土壤移運後,也將請相關部門到現場進行評估,直到能夠恢復耕種,將農田交到村民手上。

專家:涉嫌違反相關法規

參與該項目調查評估報告審核工作的呂先生介紹,塘底淤泥含有少量氰化物,很容易被降解,此外經檢測,土壤中並不富含重金屬及有機質,因此對堆放地的土壤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但環保專家彭應登表示,我國對處置涉汙染土壤有專門的流程和技術規範要求,即便是在某一場所暫存,也應符合技術規範。首先對暫存地的防滲漏有嚴格要求,需要有防滲膜、黏土等。同時,堆放進農田的廢棄物、汙泥用作堆肥等,也都需要滿足農用地的土壤標準和農業種植的相關標準。

如果周邊是保護水系或基本農田等“敏感場所”,彭應登認為,這一塊地不適合作為暫存場所。一旦人員操作或設施出現裂縫、崩塌等,都可能汙染農田和水系,修複的成本較大。

彭應登介紹,將混合土堆放到基本農田裡,涉嫌違反我國基本農田相關法規。新京報記者查詢《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發現,其中第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部門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房、采石、挖沙、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第二十五條規定,向基本農田保護區提供肥料和作為肥料的城市垃圾、汙泥的,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新京報記者 康佳 編輯 白馗 校對 王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