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商王朝遷都之謎,為何70年4遷其都,直到盤庚遷都才算落定?

大商王朝遷都之謎,為何70年4遷其都,直到盤庚遷都才算落定?

本文老龍用「遷都」作為標題,實在是因為在這一段時期中,大商王朝遷都次數太多,四遷其都。想想吧,僅僅七十年內,就四次遷都,平均不足二十年一次。那可是個毫無現代科技可言的時代,無論是搬遷還是新建,完全靠肩扛手提,雖然我們可以確定那時的國家首都規模也許還不如當代大都市中的一個大型社區,但在那個蒙昧時代,這樣的遷移過程中,其勞動量,絕不亞於當代再建一個大型城市,而苦難的承受者,只能是普通勞動者。

四次遷都的順序如下:

第一次遷都為中丁時期,從山東曹縣(當時叫做亳),遷到河南滎陽(當時叫作囂)。大約公元前1404年(各家史籍記載不一,此後遷都年份不詳列,隻說遷都國王及其在位年份),中丁國王把首都從山東曹縣(當時叫做亳),遷到河南滎陽(當時叫作囂)。中丁之後的國王叫外壬,他老老實實在囂當了十五年國王(中丁在位十一年,外壬是他弟弟),沒到處亂竄。

第二次遷都為河亶甲時期,從河南滎陽遷到了河南內黃。外壬死後,王位由他弟弟河亶甲繼承,當了九年國王。這個河亶甲不安分,在位九年,就把國都從河南滎陽遷到了河南內黃。

第三次遷都為河亶甲時期,由河南內黃遷到了河北邢台。河亶甲兄弟三個(哥哥外壬、中丁)共當了三十五年國王,死光後,王位由河度甲的弟弟祖乙繼承。祖乙是所謂中興之主,一般情況下,中興之主都不安分,祖乙就的確在其在位的十九年中,把首都由河南內黃遷到了河北邢台。

第四次遷都為河亶甲時期,從河北邢台又遷到了山東鄆城。祖乙死後,他的兒子祖辛繼位。在位十四年,沒有多少花樣。祖辛死後,王位由他弟弟沃甲繼承,沃甲在位僅五年,去世時就已是下次圖文所包含的公元前1332年了。但就在公元前132年之前,沃甲還是把四遷都城的任務完成,商王朝國都從河北又遷到了山東鄆城。

這四次遷都幾乎都是無厘頭的行為,但由遷都的地方可以看出,當時商王朝的核心控制地區,主要在河南、山東及河北,也就是黃河中下遊地區。商王朝是無論從文字記載還是考古發現中,都可以確認無誤的第一個中國王朝(夏朝的存在與否,至今史學界仍有爭議),是中國文化形成的最重要時期,河南、山東及河北部分地區,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主要形成地域。

除了上述的遷都之外,商王朝在這一百年中,還經歷了兩次復興與衰落。前1433年時代,商王朝國王是中國歷史上當皇帝(國王)時間最長的太戊,他勤慎治國,任用伊尹的兒子伊陟為宰相,又讓一個叫巫鹹的給他當內務部部長。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部門部門,當一把手的最重要能力,是用人的能力。太戊用對了人,於是商王朝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他也被稱為中興之主。

老龍在此插一句嘴,這個叫巫鹹的內務部長,還是位天文學家,長於占星術。後來有份恆星圖,傳說是他畫的,但被科學工作者證明是假的。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鼓,據說是他發明的;用蓍草占卜(一種最古老的占卜術,我在另一篇文章《歷史從占卜中走來》,對此有詳細解釋),也是他發明的。

太戊中興後,他的弟弟們忙於遷都,中丁與河亶甲在遷都之餘,還發起多次戰爭,商王朝嚴重衰退。到了祖乙當國王時,重用巫鹹的兒子巫賢,大商又一次中興,他也被稱為「天下之盛君」。但等他去之後,王位數傳,商朝又開始走下坡路了。

沃甲於前1332年去世後,他沒讓自己的兒子當國王,而是讓哥哥祖辛的兒子祖丁當了國王。祖丁在位九年,沒有多少政績可言。但他在位期間,卻發生了一件為後世天文學家所熟知的事情。那就是世界歷史上有記錄的最早的一次日全食出現日珥現象。並且當代天文學家對這次日全食給出了準確的時間:公元前1328年10月18日。日全食在古代被稱為「天狗吞日」,是不祥之兆。

祖丁在位九年死去,故後繼位的是他堂弟、也就是沃甲的兒子南庚。南庚在位六年,其間又遷了一次都,距離不算遠,隻從山東鄆城到山東曲阜(當時叫作奄)。遷都是件勞民傷財的事,就算距離不遠,也有代價。這代價南庚在位時沒顯現出來,卻在他繼位者任內爆發。

繼承南庚的是陽甲,祖丁的兒子,南庚的堂侄。我們向前數一數,已有連續九位國王,是兄終弟及或堂弟堂侄接班,看起來手足情深,但史書記載中卻不是這麼回事,史書上說,因為「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於是商再一次敗落從「弟子或爭相代立」來推測,在王位更迭過程中,絕不會是一團和氣。但由於資料奇缺,我們也無法詳知其中內情。不過從後世的爭權鬥爭,可以推知一二。

陽甲在位四年,就匆匆撒手歸天,將一個亂攤子交到弟弟盤庚手中。盤庚是個極有能力的人,商朝在他手中得以中興。但他在後世之能夠被許多人記住,主要還是因為他成功地遷了一次都。這是商王朝走馬燈似的遷都遊戲的最後一次。盤庚遷都時,他手下的官員百姓有些想不通,他就作了三次報告(後世稱《盤庚》三篇),恩威並重,胡蘿蔔加大棒,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

商王朝雖然在七十年內四次遷都,好像無頭蒼蠅似的撞來撞去,勞民傷財。卻一直沒找到真正合適居住的地方。最終還是要由盤庚完成一次名垂千古的遷都。當然,在盤庚遷都之時,必有其不能不遷的原因。這原因,是由前代幾任國王積累下的。

直到今天,我們的許多歷史著作中,提到商代,還習慣性地稱其為殷商,別史學著作(如《史記》)則將商稱作殷,其原因,均源於盤庚的這次遷都。盤庚將都城從山東曲阜遷到河南安陽,安陽這地方當時名「殷」,盤庚遷都後,直至商代滅亡,二百多年時間裡,都城再未遷移,由此,後世將商稱為殷商。由於殷(安陽)作為商代都城存在了二百多年,所以積累下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物,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甲骨文,就是在1899年發現於這個地方。中國有文字記錄的真實歷史,也便從這一片片甲骨開始。

盤庚在位二十八年,將一個欣欣向榮的商朝交到弟弟小辛手裡。小辛在位三年,三年就把商朝搞得再次衰落。盤庚要二十八年才能將商朝「中興」;而要想搞垮事業,時間根本不是問題。小辛去後,他的弟弟小乙接任。十年後死去,兒子武丁繼任。武丁是商朝有數的賢王,商朝在他手中再次復興。

小結:本文《大商王朝遷都之謎,70年內4遷其都,直到盤庚遷都才算落定?》可見做好領導人不容易。太戊用對了人,於是商王朝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盤庚28年才有中興,小辛僅用3年就快要搞垮。直至武丁復興商朝。由此大家也清楚了,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部門部門,當一把手的最重要能力,是用人的能力。自己無能,再不會用人,靠迷信遷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朋友們欣賞本文後,對商朝4次遷都和老龍對王朝興衰的論述是怎麼看的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