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日讀詩: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十年驅馳海色寒,

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

灑向千峰秋葉丹。”明朝戚繼光《望闕台》

初衣解詩: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你能夠猜出作者的年齡嗎?至少我當時的直覺,這個人一定在40~60歲之間。因為氣息如此的沉定老健。

十年馳騁在海上,海水波光粼粼,海色深寒。

我作為一個孤臣,在此登高,北望京城。

這秋天的繁霜,都是我心頭的血。

它們向北方的層層山巒灑去,化作了山上一片片秋葉紅啊!

我的直覺是一個老將軍的心情,慷慨沉鬱,誓死報國。

但是等我檢索資料,我才發現,其實年青的人也有如此的密度。

這首詩是歷史上著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在他35歲的時候所做。34歲,白居易正式進入公務員的崗位,還是小白一枚,34歲,李白還沒有成名,正悠閑地晃蕩在名山大川,34歲,我相信杜甫倒是能夠寫出這樣的詩句,不過他那個時候,還沒有遭遇安史之亂,杜甫沉鬱的詩風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形成的,34歲南宋的辛棄疾會寫豪邁慷慨的詩詞,但是沒有他上戰場的機會。

古往今來,將軍的留詩很少,34歲的戚繼光,卻已經在抗倭戰場經歷十年。當然在這10年的主場,他用兵奇策,打得倭寇稀裡嘩啦。這個稀裡嘩啦並非是指倭寇不堪一擊,否則也不會用10年之久。王師所向,戚家軍勇武練兵,在海疆保家衛國,歷經苦戰。

34歲的戚繼光時任福建總督,在福建的福清縣的海口城的山上,他建了一座高台。這座高台是否可以望到海,我現在並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戚繼光站在這個高台上,他相信他的背後是一片海,他的目光越過叢林浸染的千峰,所向的是北方的京城。

這是一個天降大任於斯人的傑出人物。16歲的時候他就繼承祖上的職位成為了登州衛指揮僉事,這是一個世襲的職務,得知於他的祖上跟隨朱元璋奮勇殺敵死在戰場,戚家的子孫因此擁有了世襲罔替的官職。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在明朝很多世襲的官職,它們的官二代官三代,官四代,一代不如一代。所謂世襲,不過是拿著朝廷的俸祿,啃著祖上的蔭封。

但是戚繼光卻不一樣,明朝到了嘉靖年間,士兵的戰鬥力已經非常的弱了,這些老兵油子,平常藥物陽痿一下還是可以的,真正遇到海盜一樣凶殘的倭寇,就毫無戰鬥力。戚繼光看出了問題所在。他在實戰中遭遇過失敗,也總結了很多經驗,這經驗,濃縮到最後,就是在27歲的時候,他訓練了一支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

“十年驅馳海色寒”,這個中間的密度就在這裡。這不是文人的望風吟月,風花雪月,這是在血與火的戰鬥中,沉澱出來的厚重。有過失敗,總結過經驗,將兵士鍛煉成一支戰無不勝的戚家軍,直面戰場的刀與血,這是凝重的將軍之筆。

“孤臣於此望宸鑾”,這是愛國之心,在中國古代,京城和皇帝的寶座就代表著國家的運行,效忠於皇帝,就是效忠於國家。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戚繼光18歲的時候看到沿海百姓被倭寇劫掠的殘象,曾經發出了一句誓言“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那麽他一旦掌握了權力,實踐的也就是這樣的誓言。戚繼光背後是認為是一個軍事天才,但是我更認為他是在歷次的戰爭和磨礪當中,迅速的成長,其中嘔心瀝血的,就是他的鴛鴦陣和車營。這是一個非常講求配合的進攻防守兼有的戰術,而步兵排陣,訓練行之有效的兵勇,在每次戰爭中總結經驗,其中飽含了像秋霜一樣不盡的心血。那心血最終化成了守護和平和家園的楓葉紅。

這首詩沒有寫慷慨,是一個實戰派的將軍沉穩的力作。而時年他不過是34歲,在這首詩裡卻看到了無盡的滄桑,和滄桑裡不盡的報國心。

那麽在這首詩外還有另外一則時事背景。雖然戚繼光此時在福建,從他的生平來看,戚繼光未來還要走相當長的路,因為福建僅僅只是他戰爭生涯的一個中間點,這之後,戚繼光在浙江,仍舊同倭寇戰鬥,後來又守衛北邊的邊疆,長達10年之久。但是戚繼光寫這首詩時,和他並肩作戰的汪道昆,遭到了彈劾罷官。

於是我們在這首詩裡,還能領略出一點點蒼涼。這也就是為什麽初衣說這不像出自一個34歲的年青的將軍的手,而仿佛是歷經了風霜的老將,用了“孤臣”這樣蒼涼的字眼。

催人老的不是戰爭中的殘酷和熱烈,將軍不畏百戰死,將軍怕的只是碧血丹心被輕棄。

“十年驅馳海色寒,

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

灑向千峰秋葉丹。”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