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香港打算填海1700公頃建40萬住宅,七成為公屋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最近公布了“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為解決香港住房緊缺的問題,將在大嶼山東邊一代水域及屯門龍鼓灘填海,建造人工島嶼,獲得新土地面積約 1700 公頃以建築 26-40 萬住宅部門,可容納 70-110 萬人口居住。

林鄭月娥稱,將於近期開始研究、做設計方案,明年向立法會申請經費,計劃在 2025 年開始執行填海、建島約 1000 公頃,2032 年完成首批住宅建築且可入住。12 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記者會上稱,第二階段的 700 公頃則有待進一步討論,他同時談到該計劃的成本如果以 6000 億港元計算,按 15-20 年的規劃每年支出僅為 300-400 億港元,並認為現在每年在工務工程支出 1000 億港元的香港政府有能力負擔。這也是針對林鄭月娥公布“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後、民眾對該計劃的執行和所耗成本質疑的回應。

土地供應不足被認為是香港房價持續高漲、住房緊缺的根本原因。在瑞銀的地產評估中,香港由於房屋購買負擔越來越重,被評為全球房地產泡沫風險系數最高的城市。美國城市規劃谘詢機構 Demographia 數據顯示,香港 2017 年前三季度為房價收入比為 19.4 倍,高於 2016 年的 18.1。房價收入比指的是住房平均價格與城市居民年收入之比,用來衡量消費者對於房產的實際購買能力。一般來說倍數在 3-6 為合理區間,倍數越大說消費者對住房支付能力越低。根據數據,香港房價收入比已連續八年全球最高,成為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

香港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於 2014 年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會援引一組數據顯示,香港每平方公里住著 17000 人,密度比印度的孟買還要高。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僅為 170 平方尺(約為 15.8 平方米),比新加坡小 100 尺,比深圳小 130 尺。

香港為解決土地供應不足所提出的方案,包括填海造地、發展棕地(被棄置的工業或商業用地)/效野公園/私人土地、填平水塘、重置貨櫃碼頭等。林鄭月娥在報告中也說,2011 年時任發展局局長之際,曾組織的“優化土地供應策略”活動,提出包括維多利亞港以外填海、發展岩洞和善用棕地和農地等六項措施。

填海造地是香港歷來一種做法。港英時代,香港不少地方通過填海造地而成,香港新市鎮、德輔道以北的中環、銅鑼灣、尖沙咀東、機場等地皆建於此方式所獲土地而建成。

林鄭月娥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填海選址計劃(橙色部分);圖片來源/HKCNEWS

最早提出在大嶼山填海造地,是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於 2014 年提出。該項目計劃研究開發大嶼山東部對開水域及鄰近地區,填海約 1400-2400 公頃建人工島嶼以容納約 110 萬人口,並將島嶼打造成東大嶼都會,作為中區及九龍東以外、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2016 年香港政府發布的“香港跨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中,該計劃被列為香港其中一個策略增長區。

但由於填海造島的研究和勘探工程,包括其可行性、土地用途、交通連接、對環境與漁業所造成的影響,多項內容複雜難以評估,存在各種疑問,該提議始終沒有取得社會共識。

反對填海的環保團體認為,通過回收高爾夫球場以及棕地發展一樣可獲得土地,並拿新加坡為例。多年來新加坡通過填海造地獲得土地同時,也沒有忽視回收高爾夫球場的價值。在反對填海造島的群體來看,回收佔地 170 多公頃的香港粉嶺高爾夫球是一個更合適的解決方案。

反對的聲音還認為,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居港人民到 2043 年中達 822 萬,比今年年中的 745 萬多約 77 萬。香港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質疑稱,包括東湧新市鎮、新界東北等地可容納 30 萬人,這意味著未來隻增加了 37 萬人口。而林鄭月娥和梁振英的填海計劃都談到可容納 70 萬、110 萬人遠遠高於 37 萬。

今年 8 月,董建華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會也提出了東大嶼山填海方案,即建島提供 2200 公頃為 110 萬人提供房屋住宅。在今年 8 月的“強化東大嶼都會”高峰會上,董建華稱,土地是基金會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花時間最多的項目。而且,與梁振英的東大嶼都會不同,這份方案明確提出了興建的房屋至少有七成為公屋(公營房屋)。林鄭月娥的規劃也表明,將有七成住宅為公屋。

圖片來源:hkcnews

公屋是由香港政府、公營機構等非商業機構為低收入居民建立的公營房屋,最初於 1950 年代政府安置深水埗受火災影響約 5.8 萬名無家可歸的居民而建立,後成為政府為低收入居民提供的居住主要房屋類別,分為出租永久房屋、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臨時房屋等。香港房委會顯示,為香港約三成人口提供公屋居住。

公屋也被認為是政府乾預市場,調控房價的一種工具。尤其是 1997 年香港回歸前夕,香港房價瘋狂上漲,回歸後時任行政長官的董建華興建公屋,提出每年興建不少於 8.5 萬個公屋(“八萬五”計劃)。但隨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香港樓市崩盤,市民對居屋的需求大幅減少,與此同時,開發商和民眾紛紛抗議公屋計劃。為穩定樓市,1988 年香港政府不得不撤銷“八萬五”計劃。

林鄭月娥在10 日發布的《施政報告》中提到,目前香港超過 15 萬家庭和單身長者正在排隊申請公屋,排隊平均時間達 5.3 年。填海獲得土地興建的七成公屋則可以解決該問題。但反對團體認為問題不在於此,而是政府此前推出的土地大辯論未有最終報告,就以長官意志跳過應有程式,率先公布填海決定。一些人認為,在如何拓展土地上民眾的意見始終未受到重視。

題圖/作者拍攝於香港

我們做了一個桌面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