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滴滴的“中年危機”

滴滴看似格局已定的移動出行江山,如今多個強敵虎視眈眈。

文 | 薛小麗

來源 | 投中網

經過一個階段的網約車戰爭後,滴滴以為自己能享受一段“中年”平靜。但前赴後繼的入局者讓它意識到,在這個時代,競爭和中年危機一樣,都無法躲避。

2018年3月27日,高德地圖宣布推出順風車業務,在成都、武漢兩地率先上線;2018年3月21日,美團計程車宣布在上海獲得近15萬個訂單。

滴滴看似格局已定的移動出行江山,如今多個強敵虎視眈眈:美團、高德等相繼殺入戰場,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易到以及嘀嗒出行等老對手們也在伺機而動。隨著加入戰局的玩家越來越多,新一輪的網約車大戰一觸即發。

新人的進擊

幾個新人中,首先向滴滴發起挑戰的是美團。

美團跨界網約車的動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2月。當時,美團在南京試點計程車業務。2017年10月,美團宣布更新組織架構,成立出行事業部。

經過10個月左右的試運行,美團計程車開始向全國擴張。2017年12月底,美團在全國7個城市的美團APP上線計程車入口。根據報導,當時美團計程車事業部團隊已經超過200人,日訂單量突破10萬單。

2018年3月21日,美團計程車進入上海,提供計程車及快車服務。這是其南京試點後向全國鋪開的首站。根據報導,在上海戰場,美團計程車啟動了比滴滴更優惠的政策:在司機端,前1萬名注冊司機,前三個月免抽成;1萬名後注冊的司機,對司機抽成8%。相比之下,滴滴對司機的抽成約為20%。

在乘客端,根據美團計程車官方的促銷方案,乘客每人可免費獲得3張14元優惠券,車費不到14塊的,則象徵性地收取0.01元。

這些優惠活動的確讓不少司機和乘客倒戈。根據美團數據,登陸上海的第三天,美團計程車的日訂單量突破30萬單。在2018年3月24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美團創始人王興透露,美團計程車已在所進入城市拿到1/3的市場份額。

不過,美團還沒來得及慶祝,2018年3月27日,高德地圖也宣布推出順風車業務,在成都、武漢兩地率先上線,同時開啟北上廣深、杭州等城市的車主招募,隨後將逐步擴展到全國更多城市。

高德順風車業務打出“公益”標簽,強調“堅持對用戶不抽傭,對行業不打補貼戰,對城市路線不添堵”。對滴滴來說,高德這個對手不能小覷:除了是阿里的“親兒子”,高德地圖目前還擁有7億用戶,平均每天為用戶提供高達3.4億次的出行路線規劃。

另外,在美團、高德紛紛跨界之際,滴滴的老對手嘀嗒拚車也加強了攻勢。從2017年10月以來,一直致力於順風車業務的嘀嗒拚車開始涉足計程車業務,補貼頻頻。2018年1月,“嘀嗒拚車”正式更名為“嘀嗒出行”,並採用各種地推策略爭奪司機。

嘀嗒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中旬,在其應用已經開通的北上廣深、天津和佛山6個城市,通過其認證的計程車達14.2萬輛,佔6個城市計程車總量的比例超過70%;認證司機超過18萬名。嘀嗒出行的背後是蔚來資本。後者是由蔚來汽車、紅杉中國、高瓴資本共同出資100億人民幣成立的投資機構。

此外,因為得到韜蘊資本的資金支持,易到也重新回到網約車賽場,似乎準備大乾一場。

對傳出上市計劃的滴滴來說,這個“中年”可以說是很難平靜了。根據報導,滴滴計劃2019年上市,按照目前收入和利潤情況,保守估值為1200億美元。

“次級流量入口”戰爭

作為美團、滴滴的創始人,進攻和反擊對王興、程維來說都不陌生。

在創業前期的大逃殺裡,兩人都見過真正的鮮血,並成為幸存者:2010年,美團在百團大戰中存活下來,並在2015年和大眾點評合並;滴滴則在和快的、Uber中國的補貼大戰中,消耗數億資金,並最後合並快的、吞下Uber中國。

某種程度上,王興和程維有很多類似經歷,算是多年好友,但這並沒能阻擋兩家公司越來越銳利的交鋒。對於美團要跨界網約車這件事,程維在接受《財經》專訪時表示之前並不知曉:“我和王興認識很早,私人關係不錯。美團上線計程車產品的那天我和他還在一起吃飯,我當時並不知道他在做這個事情,他也隻字未提。吃完飯我看新聞才知道。”

後來程維問王興為什麽要做計程車,王興回答,“就是試試。”王興的這句話應和了他對美團邊界的理解,即公司邊界的出發點就是為用戶的需求服務,因此跨界很正常。

不過,在滴滴早期投資人王剛看來,美團和滴滴的競爭不僅是出行的競爭、外賣的競爭,還是後BAT時代的“次級流量入口”之爭。在吃喝玩樂後直接在美團App內約車,和在查找路線的同時撮合高德平台上現有用戶的出行需求,這些都是基於已有的流量入口,合理而存在市場的業務延伸。

我們很容易想象這樣的場景:在外賣APP中選中餐館,同時叫個車;在餐廳結账後,獲得乘車優惠;預定酒店時,APP贈送一張定向計程車券等。

而對擁有龐大司機用戶、對路線情況深入了解的高德地圖來說,其順風車除了可以提供實時最佳行駛路線,還能解決用戶在地圖和計程車APP之間跳轉的痛點。

同時,對兩個新人來說,之所以敢於跨界,還因為滴滴雖在網約車市場大幅領先,但這種壟斷依然有可突破的太空。極光大數據發布的《網約車App行業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網約車App市場規模超過1.4億人,滴滴的滲透率為12%,神州專車的為1.37%,其余網約車App的低於1%。

另外,部分司機和用戶對滴滴目前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太滿意,也給了後來者們機會。

滴滴的反擊

在新的戰爭打響之際,滴滴的反擊動作是結盟和重點突破。

2018年3月,滴滴和北汽簽署共享汽車協定,雙方表示要共建 “智能共享出行生態”和“新能源汽車生態圈”。滴滴的共享汽車布局包括向車企訂製、採購新能源營運車輛,同時為用戶提供共享汽車服務,作為網約車的補充等。

根據報導,北汽並不是“滴滴聯盟”的唯一成員。2018年2月,滴滴和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安、東風乘用車和吉利等12家車企達成合作。其中3家在出行領域有所布局:吉利有網約車平台“曹操專車”;奇瑞投資了首汽旗下的分時租賃平台Gofun等;北汽孵化了綠狗、華夏出行等三個分時租賃品牌。

另外,面對美團大軍來襲,滴滴選擇反向跨界,進入外賣市場。

2018年3月1日,滴滴開始在無錫招募外賣騎手,計劃於2018年4月1日在無錫上線滴滴外賣。據報導,在上萬名騎手中,有近7成來自美團。同時,滴滴配送客戶端顯示,其計劃進軍的城市還包括無錫、南京、長沙、福州、濟南等九大城市。其中,成都、福州、廈門、溫州四城和美團計程車的擴張計劃相重合,隨後或將成為火力最集中的戰場。

為了阻擊對手,滴滴還進行了新嘗試——證券化融資。這主要考慮到,在網約車生態系統中,車輛和司機雖重要,但如果能爭取到提供這些的租賃公司平台,或將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為此,滴滴以租賃公司向司機計程車輛所產生的租賃債權作為基礎資產,擔任合作夥伴的代理原始權益人,負責協調租賃公司,統一面向資本市場進行證券化融資。2018年3月19 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批準了滴滴發行100億元新型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證券(ABS),首期擬發行規模3億元。這種模式下,拿到錢的租賃公司就可以購置新車,或進行其他業務擴張。

網約車戰爭還沒有結束

2016年,程維在接受採訪時曾斷言,“網約車競爭在2016年就結束了”。不過,現在看來,可能還為時尚早。

據全天候科技此前報導,滴滴2017年的交易總額為250億到270億美元,整體虧損為3億到4億美元。滴滴希望2018年能實現主營業務盈利,淨利潤接近10億美元的目標。為此,滴滴動作不斷,比如2017年在業務部門的考核中增加了盈利權重等。

不過,隨著美團和高德等競爭對手頻頻出招,比如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為了在北京等城市即將上線的計程車業務,美團準備了10億美元,而且上不封頂。對此,滴滴不得不有所應對,這或許會打亂其盈利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滴滴目前的主要收入是司機抽成,其他則來自廣告和對車企的行銷服務。如果再次加入補貼大戰,盈利的壓力無疑更大。但它也不能看著美團等對手攻城略地,放任不管,可以說是進退兩難。

看起來,滴滴的現狀的確令人擔憂。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滴滴在移動出行領域累積了龐大的出行數據和資源,這些都是其行業壁壘的基礎,其他對手一時間想突破並不容易。

拿美團計程車來說。有報導稱,美團計程車上線後,不少用戶遇到了定位漂移、地圖不準、司機接單後不接駕等問題,這些都是滴滴早就趟過的“坑”。

另外,對美團計程車來說,監管也是一道不得不跨的門檻。比如,公司原本打算把滴滴大本營北京作為業務擴張的第一個城市。但臨上線前,卻被北京市監管部門叫停;2018年3月21日,美團計程車在上海上線當天,因為宣傳用語及車輛注冊等問題,被上海市交通委等多部門聯合約談。

可見,美團計程車業務的推進並非一帆風順。

即使如此,可以明確的是,網約車戰爭會越來越激烈。尤其是滴滴和美團,隨著二者在核心業務布局上的重疊越來越多,在多個城市的正面碰撞在所難免。而用腳投票的用戶們,可能並不在乎誰輸誰贏,只在乎誰能為他們帶來更好的體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