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兆機構資金搶80億平銀轉債額度:銀行可轉債成香餑餑

交通銀行600億、中信銀行400億、平安銀行260億、江蘇銀行200億、浦發銀行500億……

去年年底監管層對銀行發行可轉債的集中審核和批複,使得“銀行轉債擴容”成為2019年初轉債市場的重要話題。

而今年“打頭陣”的平安銀行轉債更是熱火朝天,機構10.75兆資金爭搶對應的80億額度,火爆程度創下了歷史記錄,這又讓市場對接下來有望發行的其它銀行轉債有了更多期待。

天量申購

今天,平銀轉債率先發行260億可轉債。除原股東優先配售的部分之外,留給網下A、B類機構投資者的額度約為80億元,網上公共投資者配售額度約7700萬元。

1月21日,平安銀行公布的發行結果實在是大超市場預期:

- 網下機構申購總額高達10.75兆元,有效申購账戶4363個,中簽率僅為0.074%左右,有效申購倍數高達1400倍;

- 網上公共投資者申購總額1711億元,中簽率為0.0449%。

10.75兆的申購規模,打破了此前光大銀行可轉債的發行記錄。

2017年3月,光大銀行可轉債網下配售金額約172億元,而申購金額則高達3.44兆元,申購倍數高達200倍。不過也需要說明,當時的轉債申購要求機構投資者拿出更高的保證金金額(保證金金額為申購金額的10%),而此次平銀轉債申購保證金金額為每戶50萬元,因此,實際凍結的資金規模比光大轉債要低不少。

根據公告,平銀轉債發行期限6年,票面利率按年分別為0.2%、0.8%、1.5%、2.3%、3.2%、4.0%。約定轉股價為11.77元——也就是說,如果平安銀行未來股價超過11.77元,投資者可以轉換成公司股票,獲得比持有債券更高的收益率。

截至1月23日收盤,平安銀行股價為10.35元,比約定的轉股價格低約12%左右。

有投資者提出疑問,如果需要一個漲停板才能夠轉股,為什麽不直接買入正股呢?平安銀行的股價是否有大幅上漲的潛力?

Wind統計顯示,目前平安銀行的市盈率為6.58倍,超過A股上市股份行的平均水準(5.77倍),也就是說,平安銀行以市盈率維度的估值高於同業,通過提升股票估值來實現股價大幅上漲的潛力弱於同業。

但是另一頭,很具有張力的是,銀行發完轉債,轉股意願都較強,一方面為了對大型投資人有個交代,一方面轉債在轉股之後方可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所以他們在市值管理上往往也會多使把勁;當然同時,部分銀行業務轉型之後,業績、資產品質均出現改善信號,也有利於支撐股價上漲。

機構考量

年初時,不少研究機構認為,由於待發轉債的幾隻銀行股市淨率均小於1,而銀行轉債轉股價一般不得低於每股淨資產,若以此底價發行,初始的轉股溢價率即在30%以上,如果不優化發行條款(例如提高票面利率),則難以順利發行。

但事實上,平安銀行以0.85倍市淨率發行平銀轉債,依然受到機構投資者的熱烈追捧。

“愉見財經”歸納了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巨集觀經濟低速運行周期,銀行股雖然短期或難有強勁表現,但其具有的防禦屬性,使其股價下跌空間有限,疊加高股息率,適合機構作為中長期配置資產。

由下圖可以看出,在2018年轉債市場整體表現不佳的大環境下,銀行轉債的表現相對較好。

第二,2018年股市低迷,轉債市場也相對沉寂。然而轉債因其自身特性,在權益市場下跌到一定程度後便不再敏感。

天風證券認為,在權益市場估值、轉債估值整體處於低點,轉債在擴容期間,轉債的戰略配置時點已經到來。

第三,銀行轉債在轉股之後方可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因而發行主體的轉股意願較強。

歷史上看,當前市場共有8隻銀行轉債,存量餘額為763億元,約佔轉債市場總餘額的35.30%。退出方式上,已退市的5隻銀行轉債均以轉股的方式退出。

此次平安銀行發行的可轉債轉股期為“自可轉債發行結束之日起滿6個月後的第1個交易日起至可轉債到期日止”。這意味著,平安銀行有望在2019年內實現轉股。

穩賺不賠?

可轉債的本質是“債券+看漲期權”。

投資者可按照發行時約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成公司普通股票。也就是比普通公司債多了一份“轉股”的權利——如果公司股價大漲並超過事先約定的轉股價,投資者可將可轉債轉換成公司股票,享受股價上漲帶來的額外收益。但反之,如果股價不達預期,投資者不想轉股,也可持有至到期,和普通公司債一樣收取本金和利息。

聽起來不錯,但風險也還是不小。

首先,大部分可轉債平均年利息只有1%~2%,比銀行存款還低,如果持有至到期肯定是不劃算的。

此外,可轉債包含贖回條款,限制了投資者持有可轉債的獲利空間。如果連續一段時間股價比約定的轉股價格高出一定比例,公司可以強行以相對低價(當然,比發行價稍高)贖回債券。

例如,此次平銀轉債有條件贖回條款為:連續30個交易日中,至少15個交易日收盤價不低於當期轉股價格的120%,即股價達到14.12元即有可能觸發贖回條款。

2017年9月信用申購新規(原先是資金申購)頒布之後,只要有股票账戶的投資者都可以參與可轉債打新,沒有持倉要求、無需繳納保證金,對散戶來說堪稱無風險套利。根據歷史數據,信用申購之前可轉債上市第一天可漲20%,雖然不及打新股收益豐厚,但中1簽也可以賺200元。

因此,在信用申購初期,投資者申購熱情一度非常強烈,雨虹轉債、林洋轉債、隆基轉債等首日盤中漲幅均超過20%;然而好景不長,隨著供給快速增加,僅僅過了2個月,2017年11月末嘉澳轉債上市後,轉債的首日表現便不盡如人意,甚至頻頻跌破發行價。

同時,普通投資者參與多了之後,中簽率迅速下降,彼時機構投資人士便表示,“以前中簽率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之間,現在可能連萬分之一都不到,對機構來說打新增強收益非常有限”。

更重要的是,轉債沒有鎖定期,讓原先擁有配售權的轉債股東輕鬆減持套現,或許所謂的“無風險套利”只是大股東的遊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