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稀世大佛即將被拍賣:見證百年洋行的興與衰

如果說鎏金作品是光彩四溢的,那麽木石雕作品則是沉靜古樸的,與現代繁華的香江交相輝映。木雕因為輕巧的材質,讓供奉者能夠將神佛先祖請進祠堂或者家中,所以更多了一絲溫暖的人間煙火氣息。

化導人心貪、瞋、癡三毒的稀世藥師佛

但也正因為材質所限,使得木雕造像保存不易,能夠流傳於世的少之又少,尤其是一些大型木雕佛造像,更是堪稱為稀世大佛,加之宗教信仰,又多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正在佳士得香港2019年春拍預展現場的一尊品相完美的罕見大型木胎漆金藥師佛坐像就是其中的代表。

禦製木胎漆金藥師佛坐像紺氏舊藏

估價HKD30,000,000-50,000,000

出自紺氏洋行舊藏的“清十八世紀 禦製木胎漆金藥師佛坐像”,形製宏偉,蓮花座高約69cm,佛陀像高約173cm,通體高度達2.4米之多,遠超真人體積,是清宮禦製佛教造像創作工藝巔峰的體現,在其他造型和風格近似的清代佛像中,少有能企及本尊大佛造型之敦碩的作品。

高55.2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說起木雕造像,人們可能並不像對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等一樣熟悉。事實上,許多木雕題材在石窟中也能看到,可見木雕與石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賓州大學考古學及古人類學博物館藏

宋代之前,中國佛教造像以石刻或銅鑄者居多。公元845年及846年初,由於朝廷大舉禁佛,除了沒收寺廟的土地財產,對佛門的稅賦減免也大幅削減,並敕令大批僧尼還俗,所以九世紀中葉以後,中國佛教勢力大不如前。由於寺廟的累計財富和年度收入銳減,自九世紀末起,木材成為了造像的上上之選,因為它比青銅便宜,也比石刻更易於駕馭。宋代之前,雖然也有製作木胎佛像,但鮮能流傳至今,所以存世的中國木胎佛像多半是十世紀以後的作品。

古代木雕藝術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產生了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木雕藝術風格。佳士得香港這尊藥師佛製造於十八世紀的華北地區,整體造型呈現了來自西藏的影響。西藏對中國佛教藝術的影響,在明代尤為凸顯,其中又以永樂、宣德二朝最為突出,當時的朝廷對佛教十分重視,不僅和西藏締結世俗與宗教聯盟,還邀請藏僧赴京主持法事。

明、清佛像以鎏金銅像居多,木雕佛像極為少見,據考證,木雕佛像最早出現在漢代,在歷代佛教造像中佔有重要地位,然而,由於木器易於腐朽,能留存至今的早期木雕佛像屈指可數。

作為古代佛教造像重要組成的木雕佛像,在歷經歲月磨礪和戰亂浩劫之後,目前存世的作品已屬鳳毛麟角。尤其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木雕佛像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浩劫。由於木雕造像造型精美,輕便易於攜帶,在戰亂之際,深受海內外古董商和藏家珍愛,引發古玩商們在全國各地古寺大肆探搜,大量精美木雕流失海外。

本尊佛像木胎漆金、身著袈裟、眉間光毫、頂生肉髻,神情悲湣、雙耳垂長、頭生螺發和指間網縵,都是佛陀之征。佛陀盤腿結蓮華坐,腳掌朝天,右手垂放於右膝之上,施與願印,掌心對外,表明佛陀正在說法,左手置於大腿之上,掌心朝天,施禪定印。這種右手施與願印與左手施禪定印,正是藥師佛的標準造型。

藥師佛和其他佛陀一樣,都屬於是菩提得入涅槃之覺者,他慈悲為懷,對眾生一視同仁,還能為眾生治病消災,拔除一切身體、精神、情感或心靈之苦,庇佑世人免遭危害困厄。他更能化導人心的貪、瞋、癡三毒,解除諸多欲望、妄念和病苦之源。

1994年的時候,開始對本尊藥師佛進行修複時,工作人員發現佛造像胸部中空,隨即決定移除佛造像背部的一塊密封木片,發現藥師佛胸中貯存了若乾小巧的紙本經文和經卷,另外還有一些紡織物殘片,以及一些小巧的銅章和供品等等。修複人員取出了藥師佛胸中的經卷,在閱讀其中一份經卷時發現,紙上有紅墨書寫的藏文。

最終修複人員在還是把所有的供品放回到遠處,並把開口處用木頭重新封好,並上鎏金。據研究,這些應該是在開光儀式中被存入佛像內,可以賦之以靈氣和法力的供品。此類帶有宗教色彩的供品很少會注明日期,也鮮有提及與雕像年份、產地或製作背景有關的細節。

但有一點可知,這尊體積巨大的藥師佛出自於美國舊金山的紺氏洋行。

鎮店之寶——時代變遷的見證

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

——《遊少林寺》

“紺園”是佛寺的別稱,這尊木雕漆金藥師佛來自紺氏洋行舊藏,可謂佛緣深刻。除了佛像本身體積碩大之外,其本身的流傳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載於《Gump’s Since 1861, A San Francisco Legend》

1991年出版,頁1

紺氏洋行是紺梭羅創立於1864年,以出售種類繁多的奢華家居陳設與裝飾品而聞名。十九世紀末,百貨公司在美國藝壇扮演著重要角色,兼具拍賣行、畫廊和藝展讚助商的功能。紺氏洋行起步很早,其營運史前後長達150多年,在舊金山無人不曉。紺氏洋行地處郵政街,三層店面外觀低調,店內馳名的東方藝術品琳琅滿目,且坐擁美國頂級的玉器珍藏。到二十世紀初,公司業務交由其第四子紺艾柏接手。此尊像由擔任紺氏洋行的副總裁兼採購主管的洛瑪恬於1957年在日本京都為紺氏購入,在運抵舊金山後,隨即就放於店中的顯眼位置展示。

載於《Gump’s Since 1861, A San Francisco Legend》

1991年出版,頁34

二十世紀下半葉,專業畫廊迅速擴張,拍賣行亦增長迅猛,百貨公司雄踞一時的局面不再見,作為舊金山市內第三老牌商店,紺氏洋行至2018年12月才結業。 紺氏結業和出讓此尊典藏佛像,既為一家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店落下了帷幕,也替美國高檔百貨公司兼營藝術品的時代劃上了句號。

載於《Gump's Since 1861, A San Fransico Legend》

1991年出版 頁135

一直到今天,紺氏出品的藝術珍品點綴了全世界眾多的華宅廣廈,它們或在珍藏者家族代代相傳,有的捐出或遺贈予博物館,在各大公立美術館公開展出。

一件有故事的珍品,無論在哪都是一場值得銘記的回憶。而每一件拍場的珍品也仿佛穿越時空一般,將觀者由從繁華的香江穿回十九世紀美國熙熙攘攘的洋貨行門前。

木雕佛造像:拍場中的“黑馬”

近年來,金銅佛造像天價頻現,深受市場關注,而木雕卻因其數量稀有等因素使其價值被市場低估。

中國古代佛像在國際市場出現時間較早,已發展為交易成熟的市場,其中金銅佛像佔據了市場主流,然而,具有兼具文化與藝術價值的木雕佛像出現的數量卻相當少。據雅昌藝術網統計,1993年至今市場上流通的佛造像(不含法器、唐卡)約有6萬餘件,其中金銅佛像成交約19,000余件,木雕佛像成交119件,二者成交數量差距近160倍。

(數據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木雕佛像相較其他材質造像而言,價格相差甚遠。目前市場上金銅佛像成交的最高價為2013年在香港蘇富比上拍的明“永樂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成交價為1.87億元,而木雕佛像目前的最高成交價為3,191萬元,同在2013年10的香港蘇富比。雖然金銅佛像在成交額和成交量上都遠超木雕佛像,但是由於數量眾多,品質參差不齊,其均價低於數量稀少的木雕佛像(木雕佛像均價55.7萬,金銅佛像均價44.7萬元),可見木雕佛像仍處於價值窪地。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相對而言,古代木雕佛像存世作品較少,但歷代不乏精品,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種,也是佛教藝術中不可忽視的組成因素。雖然偶有木雕佛造像精品出現在國際市場上,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喚起市場和學術界對木雕佛像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還需要更多可靠的拍品和藏家的關注。

佳士得香港2019年春拍“梵華古韻”專場另外一對木雕造像也同樣值得關注。

這對定年五代至北宋初期的木雕菩薩立像,最初由日本知名古董商山中定次郎(1866-1936)收藏,1924年曾著錄於山中商會的圖錄中,後由資深私人藏家收藏,逾二十載未曾出現於拍賣市場中。兩尊造像均經放射性碳定年法檢測,時代久遠。

觀音菩薩:高 144 cm. 連蓮座總高度:高 171.5 cm.

大勢至菩薩:高 145 cm. 連蓮座總高度:高 173 cm.

估價:港元 40,000,000 - 60,000,000

相較於清代木雕造像,五代和北宋的木雕作品少之又少,這一次出現在拍賣場中的這對兒木雕能夠幸存至今,並且是以一對兒出現更加難能可貴。

佳士得香港2019年春拍“梵華古韻”專場相關信息:

拍賣行:佳士得香港

專場:梵華古韻(15件)

時間:5月29日上午10:30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