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3次?55次? 一部懸疑片想大賣到底需要多少反轉

1905電影網專稿 3月28日,《海市蜃樓》全國公映;3月29日,《警告》全國公映;4月3日,《調音師》全國公映。


還有一部《天作迷案》發布先導海報,有望引進。



前面提到的四部電影,《海市蜃樓》和《警告》來自西班牙,《調音師》和《天作迷案》來自印度,都不是傳統意義的引進大片。除此之外,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懸疑片。


《海市蜃樓》首周四天收獲6538萬元票房,針對《調音師》,貓眼專業版給出了2.4億的預測票房。加上2017年獲得1.72億元票房的《看不見的客人》,可以看出,懸疑類型在中國內地,擁有比較穩定的市場基礎。


新一輪燒腦風暴襲來


 中國影迷針對懸疑片的評價,有個“自主研發”的形容詞——“燒腦”。“燒”腦的前提,是要“強”於腦,是具有挑戰性,是高於或略高於觀眾的日常經驗、理解方式、邏輯慣性,燒腦效果的達成,需要將謎底“懸置”起來,藏到最後。


“反轉”自然就成了達成燒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反轉,影片不斷刷新觀眾的認知,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懸念的世界。觀眾在解謎的過程中,獲得觀看的樂趣。“燒腦”、“反轉”也是貫穿懸疑片整個宣發期的關鍵詞,像主打“年度第一懸疑片”賣點的《看不見的客人》,就號稱有“43次反轉、燒腦至40度。”


來中國宣傳的導演奧裡奧爾·保羅獲封“反轉王”,在北京首映禮上他還與寫有“反轉王”的折扇合影。



保羅的新片《海市蜃樓》在“層層反轉”的基礎上,又加入了科幻元素。導演的名號從“反轉王”變成了“燒腦王”。今天上映的印度電影《調音師》,反轉更是多達55次。



《調音師》改編自2010年的同名法國懸疑短片:假裝盲人的鋼琴調音師阿卡什,誤入凶殺現場,成為“目擊證人”。他選擇“視而不見”,但事態依然朝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把14分鐘的短片擴充至139分鐘的長片,導演斯裡蘭姆·拉格萬加入了新的人物、印度的風土人情、更多的反轉情節,將這個經典懸疑故事進行本土化再創作。


《調音師》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圖


在構建劇情和營造角色時,拉格萬曾透露自己是“懸疑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忠實粉絲,“編寫劇本時,我真的太崇拜希區柯克了,所以每次編寫劇本時,我特別想知道希區柯克會如何處理這些特定場景。”


這次改編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作為2018年度IMDb評分最高的印度影片,《調音師》目前在豆瓣上保持8.4的高分。


懸疑這一類型的高口碑“變現”能力很突出,和其他類型相比,懸疑片的口碑擴散得更快,一波三折的情節、留有懸念的結局很容易引發觀影群體的廣泛討論。下面,小電君通過分析懸疑類型電影近幾年在中國的票房表現,也能證明這一點。


懸疑片有大市場?


 大概在下午6點左右,排片佔比9.4%的《調音師》反超排片佔比15%的《海市蜃樓》。截至發稿,663萬元的票房也超過了後者527.3萬元的首日票房,顯示出高口碑懸疑片的票房潛力。


縱觀近五年內地上映的懸疑類型影片,票房前十名中,《無雙》《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竊聽風雲3》為內地與香港合拍片,其余皆為內地製片。


1905電影網製圖


從評分上看,在這十部電影中,僅有2部影片豆瓣評分不及格,表現出懸疑這一類型對口碑的依賴。文章開頭提到的西班牙懸疑片《警告》豆瓣評分5.6,口碑一般,就免不了撲街的命運,上映一周,累積票房不到60萬。


 從類型上看,同樣分類為懸疑電影,這些電影風格、閱聽人也不大一樣。主打懸疑類型的僅有《幕後玩家》《記憶大師》兩部。其他影片是把懸疑作為重要元素,與其他類型雜糅起來。


《唐人街探案》系列雖以破案作為敘事主線,貫穿全片的喜劇元素是票房成功的重要原因;《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則融合了動作、懸疑、奇幻、武俠類型,《無雙》、《嫌疑人X的獻身》《烈日灼心》均為犯罪與懸疑的融合。



近兩年集中出現了較多的“爆款”,但票房集中在3億左右。前面提到的1.72億的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排在第18位。也就是說,燒腦、反轉的標簽雖然足夠吸睛,卻也提高了觀影的門檻,“吸金”能力有限。


快速的故事節奏使觀眾處於一種相對緊繃的狀態,不利於情感的宣泄與共鳴。這樣的設定把大批主流觀眾攔在電影院外,提不起觀影興致。主打懸疑類型的影片,擁有一個相對小眾的觀影圈。閱聽人十分穩定,票房存在“天花板”,很難有較大的突破。要做到出圈,票房領銜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無雙》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唐人街探案》雖是探案,走的還是爆笑的“合家歡”路線;《無雙》最後反轉雖然是討論的焦點之一,但觀眾們走進電影院,更多的是因為對港片的留戀。



同樣的,《調音師》要想打破懸疑片票房天花板,除了“55次反轉”,或許可以在影片探討的“人性之惡”上另辟蹊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