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天子的兒子有4條出路,除繼承王位外,當諸侯者並不多

周武王歷經磨難,率領兄弟們艱苦創業,終於推翻殷商打下江山,那該如何規劃未來呢?

周武王的想法和普通人差不多,去世之後,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兒子也不能虧待,而是把他們分封到各地立國,吃那片土地的賦稅,這便是諸侯。

諸侯與周王室一樣,嫡長子繼承家業,其他人當卿大夫。以此類推,卿大夫的嫡長子繼承卿大夫,其他孩子封為士,士下面就是平民了。

打個比方,周武王長子姬誦繼承王位,庶子姬甲被封為A國國君。

姬甲有兩個兒子,嫡長子姬乙繼承A國國君之位,姬丙被封為A國卿大夫,有自己的田邑。

姬丙有兩個兒子,嫡長子姬丁繼承卿大夫之位,可以享受俸祿,姬戊就被封為士,也屬於貴族階層。

姬戊的嫡長子可以繼承為士,但其他兒子就沒有什麽可以分,近乎為平民。

按這種理論來說,周天子的兒子,嫡長子會繼承王位,其他兒子會被封為諸侯,是這樣的嗎?其實並非如此。

周朝上下八百年,等級結構相當複雜,天子、諸侯、大夫、士、平民這種以人為主體的五級架構,只存在於戰國中後期。

西周和春秋時期,因為生產力極為落後,社會的主體是族而不是人,因此天子有王族,諸侯有公族,大夫有卿族,士有士族。

比如《左傳》中常常看到的公子某,身份是諸侯的公族,諸侯是他的族長,可他沒有分封出去,未必有大夫身份。

所以,天子的庶子未必是諸侯,諸侯的庶子也未必是大夫。換個角度說,如果庶子都被分封出去,就沒有了王族、公族。

事實上,周天子分封諸子大多集中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這四代,之後對於分封諸子的記載非常少。

這是因為周朝初期王室實力強大,禮樂征伐出自天子,有權威把兒子分封出去立國。

但自從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勢弱,能掌控的人口和土地相當少,周天子的兒子們就沒有分封立國的條件。

既然不是所有的兒子都被封為諸侯,那麽除了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兒子都幹什麽去呢?

有一部分留在王族,他們沒有國君身份,一般被稱為王子某。

《左傳》記載比較多,比如王子狐(周平王的次子)、王子克(周桓王的次子)、王子朝(周景王的庶長子)等等。

這些人雖然沒有立國,但是身份高貴,是王族的成員,不僅能夠參與政務,而且有屬於自己的祿田。

除此之外,周天子的兒子還有一個去處,那就是流亡他國。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弱,周天子分封兒子往往是反常情況,或源自父母的溺愛,或來自權力的博弈。

因此這種不合禮法的分封,往往容易造成內部動亂,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比如周惠王的次子王子帶,因為得到母親惠後的寵愛,被封為甘昭公,結果發生動亂被殺;

再比如周貞定王死後,兒子周哀王即位。不久被弟弟周思王殺死。周思王繼位不久,又被弟弟周考王殺死。

綜上所述,周天子的兒子有四條出路,嫡長子會繼承王位,小部分會被分封出去立國,這便是諸侯。

較大一部分會留在王國內部,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

另外一部分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發動叛亂,如果成功,則會封王封侯,如若失敗,要麽身亡要麽流亡他國。

(參考文獻:《史記》《左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